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周波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花果园院区外一科 550002

【摘 要】目的 探究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手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患者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后凸畸形以及结核复发情况等。VAS评分和矢状面成角比较采用单因素配对t检验;血沉和CRP的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向方差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所有患者中有两例出现复发,其他患者均无出现结核中毒整整,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损害。结论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由于自身机体能力较差,而且存在很多合并症,通过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防止手术复发。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效果

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消耗性疾病,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发生,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由于机体代谢能力比较差,而且同时存在很多合并症,治疗难度要大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对这个年龄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共67例,其中有7例最终选择了非手术治疗,没有纳入到研究工作中。其余的60例患者均依靠其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并根据术中的病理检查及细菌DNA片段的PCR检测结果印证。本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6—81岁,平均63岁。

病变节段(破坏严重的脊椎或椎管受累最重所在位置):颈椎(颈2—7)2例,胸椎(胸1-胸10)25例,胸腰椎(胸11-腰1)17例;腰椎(腰3、腰4)12例、腰骶椎(腰5-骶椎)11例,1例为跳跃性病灶,同时累及颈椎(颈6—7)及胸椎(胸6—8)。累及脊椎节段1—5个,平均2.3个;伴有后凸畸形5例,椎旁脓肿62例。主要症状有潮热、盗汗、消瘦、脊柱区局部疼痛、体表包块等,22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表现。

1.2方法

手术治疗方法为:①前路手术46例,包括全部的2例颈椎结核,44例胸、腰椎结核。颈椎结核多具有明显的后凸畸形,术前常规牵引复位。然后采用颈前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支撑植骨,钛棒、螺钉固定;胸椎采用侧前方经胸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多段肋骨、人工支撑体等支撑植骨融合或单钉棒内固定,胸12-腰2椎结核采用胸膜外入路,腰椎结核采前外侧切口,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支撑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术。②后路手术21例。采用肋横突入路、经椎管或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例椎体破坏较轻,但椎管内脓肿形成伴脊髓损害患者,术前诊断为化脓性感染,采取后路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切口对冲引流入术。③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均为腰椎或腰骶椎结核,伴有明显的前方椎旁脓肿,需要固定腰5甚至骶1。其中1例分期进行,两外4例手术一期完成。

1.3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共18个月。根据患者骨质情况,术后卧床4—6周,然后佩戴支具开始脊柱承力活动,根据随访情况确定去除支具时间。术后1月、3月、半年、1年及其后每年门诊随访。出院后每个月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CRP、ESR。随访中完成病变节段的X片及三维CT,评价脊柱序列、内植物、融合情况[1]。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入院时以及末次随访时腰部疼痛的VAS评分,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的矢状面Cobb角,以及入院时、术前、末次随访时血沉及CRP值,结果以珚x±s表示。VAS评分、矢状面成角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配对t检验;血沉、CRP的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典型病例。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2—38月,平均18.2月。2例复发,其余患者随访中无结核中毒症状,神经损害逐渐改善(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在临床表现、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年纪较大,机体抵抗力低,术前检查常常会发现一种或多种合并症[2]。对于这部分患者,术前必须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症,补充电解质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第二,即便患者术前实验室检查提示无明显异常,但患者一般差,代偿能力低,术后仍易出现失代偿,围手术期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同时,感染性疾病无法应用自体血回输,也进一步加重围手术期用血量。

本组病例中复发的两例患者,术后CRP及血沉也出现了下降,但随访中一直波动在正常值的2—3倍,未降至正常。我们认为,虽然血沉及CRP受多因素影响,但对于判断结核治疗效果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若患者血沉及CRP随访中多次未降至正常范围,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原因,密切随访,酌情调整结核药物。手术入路及方式的选择的应综合考虑病变部位、累及的节段长度、脓肿的范围等,在遵守结核手术治疗原则的同时,实施个体化治疗。由于常仅椎体受累,前路手术对病灶的清除更加直观、容易,不破坏后方稳定结构,因此具有相当的优势。但对于胸椎结核,若患者术前评估呼吸功能不好,开胸对肺脏功能负面影响也应该予以充分考虑。近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关于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显示出后路手术同样可以达到对病灶的有效清除,并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对于有较大脓肿形成以及多节段受累的情况,前路的病灶清除必不可少。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由于老年患者的体征跟一般患者不同,而且手术过程中存在很多合并症,因此术前必须要进行仔细的评估,积极做好术前准备,遵守手术治疗原则,以有效防止结核复发。

参考文献:

[1]张宏其,尹新华,黎峰,高琪乐,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王昱翔,邓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01):20-27.

[2]王锡阳,周炳炎,李伟伟,庞晓阳,罗承科.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12):993-997.

论文作者:周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周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