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论文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论文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

罗 婷

(郑州大学,郑州 400075)

摘 要: 新时代不仅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文化自信更加是一个国家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被实践所证实的正确思想,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思想指导。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思考,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观点对于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构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以期提出建构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文化观点;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坚定信心,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豪感。”[1]因此,文化自信揭示了本民族的对自身文化的态度,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在传播范围、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多元化思潮稀释我国文化自信、网络去中心化特征增加文化自信培育难度、及时性和全球性传播特征挑战着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管理等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以实践观为逻辑起点,以批判意识为思维方法,以世界性趋势为视野范围,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是被历史和时代所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理论,在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基础和指导,能更好地探索和培育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新思维和新路径。

一 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性

(一)文化自信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强大动力

实现中国梦,是现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梦想,而这一伟大梦想必须要有其独特精神和文化作为支撑,而且必须对这种精神和文化产生高度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国家进行社会意识多元化和社会矛盾多样化的调节器,在改革开放攻坚期的当今中国,更加需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来汇聚共识、坚定信心,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适宜的思想环境和精神基础。中国文化自信内涵极为丰富,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三个层面的自信。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会让中华儿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自信感和自豪感,并自觉去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宣扬,会让中国人民由衷地坚持和信仰我国各方面自信建设的内容,并在各个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二)文化自信建设有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中既能够快捷地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也会受到历史虚无主义、享乐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侵害,从而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文化自信本身体现了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做好文化自信建设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自觉坚定地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利于人民群众新时代诸多的社会思潮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而有利于确保我国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二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其文化观内涵,但是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诸多基本思想和观点之中,只有理解透了这些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当中去,这对于新时代推进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8, August 17, 2018, p. 1.

(一)现实基础:实践观

第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发展是不可转变和逆向的,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人类物质交往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扩大,封闭的地域性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局限性被逐渐打破,从而使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联系逐渐加强,产生了世界文化;第二,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化观,并不反对和抛弃其他文化内容,它主张文化的丰富性、差异性、包容性。因此,它又反对资产阶级在各个地方大范围地推行自己霸权文化做法;第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虽然承认世界文化具有普遍性,但是它绝不是鼓励各民族和地域的文化进行简单地相叠,而是要实现各民族和地区多样文化的和谐共存以及共同借鉴进步。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缩小了时空差异,“地球村”的梦想进一步成为现实,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文化观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在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更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与方法,积极利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去进行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

(二)思维方法:批判精神

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来促进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一方面,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受到其所处时代的影响,具有所处时代的特有特点。另一方面认为,文化是人们在继承前一代人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创造的新文化。因此,在新时代,我们还要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来促进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不仅要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方面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汲取精华,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对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思路与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使得我国的文化始终保持与时代相适应的生命力。

2儿童感冒药常常是多种有效成分组合在一起的复方制剂,含抗过敏的扑尔敏、减鼻黏膜充血的伪麻黄碱等成分,一旦过量会致命;

(三)视野范围:世界性趋势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以实践的观点为现实基础,在现实和人类社会中来找寻文化产生的根源,认为文化绝对不是人们主观意识的头脑产物,而是产生于人们的本质活动,也就是来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的现实劳动,这些内容不仅包含了物质成果,也蕴含着在其中形成的内在思想。在实践当中产生的文化,在每一时代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同时既继承着上一时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形成着与当今社会相适应、新的先进文化。因此,现实社会的现实基础是新时代我国建设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坚守标准。

(四)价值追求:实现人类解放和发展

在本届“ABB电力与自动化世界”活动上,ABB集中发布了约70款新产品和ABB Ability™数字化解决方案。

三 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批判意识是以批判为手段,以继承为目的的辩证思维方法。

(一)以实践观立足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的创新发展

第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积淀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财富和智慧,是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新时代,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要运用这种批判方法和意识,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既要抛弃其中不合理的思想和内容,又要继承其中合理的、正确的内容。这是因为,分辨是我们传承的第一步,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内容,才是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铺垫。此外,只有在批判地继承和不断创新中,我们才会知道哪些是好的文化内容、对我们社会发展有利,哪些是不好的文化内容、对社会发展不利。如清明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以前扫墓都会去墓前烧纸,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网上追思。这样既避免了污染,又继承了传统,既表达了对先祖的思念,又体现了文明的进步。因此,我们既要舍去不合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文化传统,又要在传承中创新,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我国文化自信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其发展中具有批判精神,也可以说其思维方法具有吸收合理的、抛弃不合理的批判精神。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批判了以往唯心的文化观,揭示了文化起源的实质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第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还对其他文化,如资产阶级文化观点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既承认了这些文化的历史作用,又对资本主义文化中的金钱拜物等内容进行了本质性的批判;第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以批判为手段,以继承为目的,并通过各种分析和批判,分清与摒弃了不利于文化发展的糟粕,同时在这样方式的基础之上践行着文化精髓。

(二)以批判意识构建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文化观,在新时代仍然是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能够助力我们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思想和基石,正确理解这一观点,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化的来源和实质,还能更好地认识人在文化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二者的深层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告诉我们,现实社会以及人类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创新源泉,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和现实社会促进新时代的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稍有停歇,就可能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制造机会,就可能阻碍我们国家的建设和进步。因此,要时刻以社会实践和现实社会为基础,积极利用新手段和新途径来构建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人”为思想和观点的重要基础,把现实个人作为文化的主体,并且始终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和命运,始终围绕着人来展开。文化作为人生产出来的重要结晶,体现着人的实践性、自由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等人的本质特征。在之前一段很长的社会历史中,文化更多的是统治工具,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深深地表现出了其对“人”的关心和探索解放“人”的初心,始终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当中的一切束缚人、不利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内容,并且希望通过文化以及其他手段来实现文化发展、人的解放和发展,从而实现人的本质更加自由自觉地展现出来,从而确立起共产主义的文化精神,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类解放和发展,即推动社会和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

半内藏式液压马达驱动滚筒结构的要点是滚筒一侧的腹板向滚筒内部深入,但此结构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需要进行计算验证。

每套生物土壤除臭系统配备1套臭气收集输送管道系统和生物土壤滤池布气管道系统。收集管道系统充分考虑气力条件,采用尽可能减小管路系统阻力和平衡各收集支管路阻力的布置方式。同时,收集管路各支管设置调节阀门,以调节各集气支管压力平衡。臭气收集输送管路及阀门采用304SS材质。生物土壤滤池内布气管道采用母支管形式,以达到均匀布气的目的。滤池内布气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质。

第二,在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也要以批判的意识看待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正确地看待与处理好文化的安全性与大众性关系。在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网络化、移动化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度,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观点和交流意见,可以接收到更多积极向上的、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学、教育、影视等网络优秀文化产品,一方面有利于大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创新了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内容与方式。如求是网开设的《给90后讲讲马克思》及支付宝推出的过年集五福活动等,都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大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但是,网络新媒体也给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文化霸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给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安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并且处理好文化的安全性和大众性之间的关系,是新时代培育和构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关注内容。

第三,在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批判意识,处理好文化的民族独立性和世界开放包容性的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化具有开放性和世界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联系也逐渐加强,不断地呈现出开放性和世界性的特征。新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因此,需要我们发挥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性,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和谐共处,从而赢得世界的尊重,彰显出中国的文化自信。当然,发挥我国文化的开放包容性,吸收外来文化的必要前提是坚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才能保护我国独特的文化特色,才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推动文化发展。因此,在新时代,只有科学地处理好文化的民族独立性和世界开放包容性的关系,才能让我国文化自信建设既保持文化的根基,又能彰显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世界视野。

(三)以全球视野探索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国际路径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承认文化的世界性,在新时代,封闭的文化是无声且无力的,培育与建设我国文化自信,不能因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而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新时代,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全球视野,不断丰富文化自信建设的内涵,从而使得我国文化建设结果不仅只能惠及中华民族,还可以使中华文化拓展惠及到世界其他各个民族当中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外来文化也有其优秀的地方,只有融合这部分优秀的内容,并且基于自己的文化特点进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世界自信。另一方面,中国优秀文化只有在走出去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和碰撞的情况下,才能向世界彰显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彰显出我国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化自信建设的同时,勇于走向世界,利用网络技术、新闻媒体、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式与途径,向世界传播与展示我国文化自信的深厚文化基础,传播与展示我国文化自信的国家建设成就底气,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真正实现我国文化的国际自信。

(四)以人文关怀彰显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人”为重要基石,文化的建设目标充分展现了对人的关心。认为文化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在阶级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成为社会主流,而在这样的社会中,能统治文化的是少数人,其统治阶级的文化也必然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此容易引发文化矛盾,甚至是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以及观点,代表着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因此具有人民性。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终极价值追求,即以人文关怀彰显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价值追求。第一,人是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民群众在各行各业上推动中国文化自信建设步伐不断向前。如:我国交通建设者用港珠澳大桥、复兴号等交通实践书写着我国交通强国自信;我国的科技建设者用物联网大楼、智慧城市系统、量子计算机等科技实践书写着我国科技强国自信等。这些都是我国人民群众在各行各业推动着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生动体现;第二,我国文化自信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第一位目标。在新时代,文艺作品和文化产业发展不能只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生产出仅仅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获取经济利益的粗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网络美女直播、网络恶搞视频等垃圾文化作品,而是要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传播出更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有关的,且符合我国民族气质和时代发展的优秀文化,才能保持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肖兰兰.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J].求实,2014(4).

[2]朱洪亮.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鲜明特色[N].光明日报,2017-10-20.

[3]郝保权.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N].光明日报,2018-6-21.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Vision of Marxist Cultural View

LUO Ting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00074,China)

Abstract: The new era is not only an era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an era of highly developed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the cultural strength of a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refore,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a country is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Marxist cultural outlook is the correct thought proved by practice,and i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ide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our country in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Marxist cultural view,this paper excavates the Marxist cultural thought and viewpoint in the new era,which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with a view to putting forward an effective pat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Marxism,New era;Cultural perspective;Cultural self-confidence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28(2019)06-0046-04

DOI: 10.13963/j.cnki.hhuxb.2019.06.012

收稿日期: 2019-03-06

作者简介: 罗婷(1992—),女,重庆市人,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 贺良林]

标签:;  ;  ;  ;  ;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