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并为之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别经血清学与微生物培养法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血清检验第2次检验阳性率高于第1次,微生物培养中咽拭子检测率高于痰液阳性率,且微生物的检验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高于血清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的准确率高于血清学检验结果,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微生物培养法
小儿免疫机制差,因此极易受病菌侵袭,并发肺炎系统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发育。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对症治疗,及时控制病情、改善预后,临床意义重大[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进步发展,临床关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检验方法也有明显改善发展。为探讨有效的检验方法,本次研究中,分别采用血清学与微生物培养法检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分析我院从2017年6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相关诊断标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重大疾病者;合并语言、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
所有患儿的研究资料:男80例,女40例,年龄为0.7-12岁,平均年龄为(5.89±2.92)岁,病程为3d-2个月,平均病程为(18.50±5.20)d。
1.2检验方法
血清学检验方法:于清晨患儿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2mL,离心处理血液样本后,提取悬液,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MP-IgM),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7d后再次检测。
微生物培养法:经无菌棉拭子取喉部、口腔标本,翻入到融化后复温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基中,并取收集痰液放于无菌痰液收集器中。之后将所选取标本放于37℃恒温箱中,培养时间>6h,初始培养基颜色红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情况,若颜色清亮,表明肺炎支原体为阳性,若培养基颜色呈絮状、片状样黄色则为无效,需复查,若显示为透明红色,则判定为阴性。
1.3治疗方法
患儿病情确诊,及时对应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静脉滴注红霉素130mg/(kg·d),一天1次,持续2-3周。也可用阿奇霉素治疗,用量10mg/(kg·d),一天1次,持续7-10d。针对病情严重患儿,额外增加地塞米松进行短期治疗。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验方法检出阳性率以及所获肺炎感染阳性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工具进行本次研究。分类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血清学检验结果
第1次检验:阳性41例,阴性49例,符合率为45.56%;第2次检验:阳性73例,阴性17例,符合率为81.11%。第2次检验符合率与第1次检验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微生物培养结果
咽拭子:阳性66例,阴性24例,符合率为73.33%;痰液:阳性81例,阴性9例,符合率为90.00%。痰液与咽拭子检验符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两种检验方法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
血清学检验:痰支原体感染12例,细菌感染15例,阴沟肠杆菌17例,细菌感染10例,卡他莫兰汉18例,总阳性72例(80.00%),微生物培养检验结果:痰支原体感染20例,细菌感染18例,阴沟肠杆菌16例,细菌感染17例,卡他莫兰汉10例,总阳性81例(90.00%),对比结果表明:微生物培养检验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高于血清学检验结果(P<0.05)。
3讨论
支原体为微小生物,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是诱发肺炎感染主要病原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喘鸣音、发热、剧烈咳嗽等,一些患儿还会出现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免疫功能异常等,危及患儿生命健康[2]。但因其无典型特异性,临床容易发生误诊。若治疗不及时,病情恶化会并发肾炎、脑炎等脏器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需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检验方法。
当前临床检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方法多样,包括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法。血清学检验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仅需采取患儿少许血液标本即可,被患儿与家长所广泛接受。微生物培养法检验方法是将快速生长因子加入培养基中,促病院微生物分解增殖速度加快,降低培养ph值,根据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诊断结果[3]。本次研究中,采用血清学以及微生物培养检验方法对患儿支原体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培养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学检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培养检验结果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诊断检验效果更为可靠。临床可采用该方法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缩短检测时间以及确诊时间,促患者早期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微生物培养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更高,可用于早期检测、指导患儿疾病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志敏, 赵顺英, 王颖项,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若干问题[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2):84-87.
[2]吴文豪, 甘海忠, 李莉,等.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与快速血清学检验法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对比[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 32(11):1281-1281.
[3]陈花莲. 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2):131-133.
论文作者:刘红梅 黄灿 万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支原体论文; 肺炎论文; 血清学论文; 微生物论文; 患儿论文; 阳性论文; 小儿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