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论文_孙玉虹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论文_孙玉虹

孙玉虹

大庆市中医医院 糖尿病科 163000

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中医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治并观察其诊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医治方式,实验组使用中医方法,将两组的诊治结果采取比对分析。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3.33%。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采用中医方法诊治糖尿病肾病医治结果良好,可以在实际当中广泛的使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the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observe the effect of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60 case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2015 1 to December in the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Results the index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3.33%,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3.33%.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at is,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good treatment,and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practic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diabetic nephropathy;effect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而导致的以血糖上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病变所导致的。随着糖尿病的发病人数日益增多,已经变成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不得不对其引起重视。采用西医方式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为口服降糖药以及使用胰岛素,而这种方式只是从表面上对患者病情有所缓和,但并未达到根治的疗效;而采用中医治疗则能够辨证治其根本,也可以减少西药使用含量以及不良症状的出现率,将辨证和辨病结合应用,促使中医与西医之间的优势特征进行互补,方可有利于患者有效恢复[1-2]。所以,该研究使用中医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诊治并观察其诊治效果,并获得了较佳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诊治60例患有该病的患者,具体选择标准如下:①选择具备该病条件,包括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重度水肿等;②尿素氮、血肌酐都在达到标准;③部分患者有高血压,尿中有血。经诊断都满足此种疾病治疗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44~67岁范围之间,平均为(56.7±4.6)岁,病程为1~10个月,平均病程为(3.4±1.8)月,将其无规律分成为两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为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期限和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抗感染抗并发症治疗:使用青霉素80万U,进行肌肉注射,2次/d,持续注射10~20 d;②激素诊治:使用强的松1.5~2 mg/(kg·d)每天分成3~4次服用,持续治疗1个月。假如在1个月之内尿中没有蛋白,则改为强的松2 mg/kg,在早餐后经行服用,连续服用4个月,假如1个月后尿中还有蛋白,则继续服用1个月,经过两个月的服用后尿中没有蛋白,则改为强的松2 mg/kg,坚持服用1个月,之后2~4周对服用的药量进行减量,直到停药,共治疗6个月;③出现重度水肿以及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将其饮食控制为无糖,之后依照血糖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必要时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在消肿之后停药。

对照组使用一般西医治疗方式,即对患者进行健康培训、饮食控制、运动以及注射胰岛素等手段,并且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500 mg/次进行口服治疗,可以按照病人具体的病情来对其服用的药物进行调整,但最多每天服用不能大于2000 mg。

实验组使用中医诊治的方式,使用中药制剂黄连10 g、花粉20 g、苍术30 g、大黄10 g、玄参20 g、丹参30 g等中草药,依照中医辨证将病人分成气阴两虚性、气虚燥热性以及阴阳两虚性。按照患者病情种类的不同适当添加其他中药。以上中药进行热水煎煮,1剂/d,每日对其服用两次。并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FPG、2 hPG和HbAlc改变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诊断标准

显效:诊治后特征消失FPG<6 mmol/L、2 hPG<8 mmol/L,患者血糖前后改变超过30%;有效:诊治后特征减轻FPG<7.8 mmol/L、2 hPG<10 mmol/L,患者血糖前后改变大于10%;无效:诊治前后病情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任何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肾功能各项指标对比

在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前尿蛋白定量为(1.76±0.72)g/24 h,尿蛋白排泄率为(134.53±37.27)μg/min,血清肌酐(179.2±59.6)μmol/L,血尿素氮为(7.19±2.31)mmol/L,治疗后尿蛋白定量为(0.87±0.51)g/24 h,尿蛋白排泄率为(62.31±14.56)μg/min,血清肌酐(121.8±43.2)μmol/L,血尿素氮为(5.83±1.64)mmol/L;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前尿蛋白定量为(1.74±0.69)g/24 h,尿蛋白排泄率为(133.48±37.19)μg/min,血清肌酐(178.4±55.1)μmol/L,血尿素氮为(7.21±2.31)mmol/L,治疗后尿蛋白定量为(1.54±0.43)g/24 h,尿蛋白排泄率为(73.56±15.21)μg/min,血清肌酐(142.4±66.9)μmol/L,血尿素氮为(7.18±2.01)mmol/L。将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在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是93.33%;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是73.33%。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以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情况下均体现在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等多个方面。而糖尿病肾病则属于糖尿病微小血管所产生的病变之一,一般均体现在渐变性肾功能损伤、蛋白尿、水肿以及高血压等多种症状,且晚期阶段患者将会产生严重肾衰[3-5]。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途径则为降低糖尿病肾病初期的微量蛋白尿,均体现在基底膜变厚、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以及肾小球系膜区扩张等多种。

采用西医方式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为口服降糖药以及使用胰岛素,而这种方式只是从表面上对患者病情有所缓和,但并未达到根治的疗效;而采用中医治疗则能够辨证治其根本,也可以减少西药使用含量以及不良症状的出现率,将辨证和辨病结合应用,促使中医与西医之间的优势特征进行互补,方可有利于患者有效恢复。在中医领域中,通常将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症,并且分为3个等级,即上、中、下三消,产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肺部、胃部及肾阴虚,对治疗上述引起的疾病起到有效作用;依照其病理机制可以划分成3种类型,即阴虚燥热式、阴阳与气阴两虚式,实际上为阳明蕴热、痰瘀;在该文的实验研究中,中草药人参、山药以及黄芪能够行气血,玄参与生地具有滋阴清热作用,花粉可起到生津止渴作用,苍术可起到燥湿化痰作用,丹参可起到活血化癖效果,大黄及黄连可起到泻阳蕴阴效果;并且人参中的所含成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血液中残留胰岛素程度以及改变胰岛素抵抗机制,黄连素可使胰岛素细胞再生,对其功能恢复有着一定的影响,大黄可正确改善血糖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症状,黄芪双向调节血糖以及肝糖原疗效显著,对于治疗该病有着积极作用。

在该研究结果中显示,将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证明,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病人疾病情况。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已经变成了世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其患病率仅在肿瘤与心脑血管病之后,怎样正确防范并诊治糖尿病肾病已经变成现阶段医学领域所研探究的一项主要内容。采用中医治疗的形式诊治此种疾病的效果显著,疗效较佳,所以积极选用此种治疗方法诊治糖尿病肾病在今后的发展中前景比较广阔,并且可能是未来诊治此种疾病的疗效很好的方式。总之,采用中医治疗的形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诊治效果较佳,得到了广泛肯定,应对其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龙,关广聚.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7):554-558.

[2]安玉.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与预后的关系[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3,22(4):368-372.

[3]吴雪怡,李航,文煜冰,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病理改变与预后的临床队列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4,30(9):650-655.

[4]安玉,徐峰,乐伟波,等.糖尿病肾病病理分型临床应用的评估[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3,22(4):301-308.

[5]赵劲,李岩,刘芸辉,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率的影响因素[J].吉林医学,2015,36(6):1123-1125.

论文作者:孙玉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论文_孙玉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