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观察论文_吕晓峰,王丹,满玉皎

鞍山市中心医院骨一病房 114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140例,年龄在60~80岁之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骨质疏松治疗效果以及骨折发生率。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能够有效增加老年人的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减少患者痛苦,降低了骨折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质疏松;骨折;骨密度

骨质疏松是老年群体常见的一种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总量水平减少,骨密度下降,骨组织细微结构遭到破坏或损伤,造成骨脆性增加,容易引发骨折特性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麻烦,并让患者的生理、心理均受到折磨。骨质疏松可以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治疗,我院通过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140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8.7±4.8岁,男性87例,女性53例,全部患者经超声骨密度仪器检测证实为骨质疏松病症,无软骨病、骨结核、肿瘤等可能影响到骨密度的疾病。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7.6±5.1岁,男性43例,女性27例,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8±4.7岁,男性44例,女性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药物进行治疗,鲑鱼降钙素20μg,隔日肌肉注射一次,钙尔奇D片600mg/d,每日口服一次,治疗半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1用药指导干预,指导患者在餐后30min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避免胃肠道刺激,在治疗中选择可咀嚼钙片或阿法骨化醇,便于钙吸收,这类药物可在餐后1h或睡前服用。钙类药物需长期服用,并及时补充饮用水量,防止出现泌尿系统结石。在服用阿仑膦酸纳是可在晨间空腹服用,并且服用后半小时内不可进食,避免食道刺激。在服用二磷酸盐时不可同时服用钙剂或维生素D。2饮食护理干预,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是引起骨质疏松疾病的重要因素,如烟、酒、辛辣油腻的食物,因此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指导患者的饮食搭配结构合理调整,保证患者身体营养所需,主要以补充钙质为主,可以鱼虾等鱼类海鲜、杏仁、奶制品、坚果类食物为主,适量补充蔬菜和水果,帮助患者营养均衡。3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骨质疏松患者群体多为老年人,造成患者并发后行动不便,但部分老年人性格倔强,在骨折未痊愈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或行走,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劝解,详细讲解骨质疏松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措施等。在日常护理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排解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负面情绪,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此外,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鼓励患者适量活动,利于康复。4预防跌倒,老年人在患有骨质疏松后,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骨折现象,跌倒是最为主要的因素,若患者合并伴有脑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白内障或高血压并发症等,其跌倒发生率较高。当这类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可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预防患者发生跌倒,导致骨折情况发生。5疼痛护理指导,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疼痛,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指导骨质疏松患者缓解疼痛显的尤为重要。疼痛时给予毛巾热敷并轻柔按摩,对严重者限制活动,睡眠床铺硬度适中,避免患者久坐久立。指导患者进行放松骨骼肌张力运动,将患肢进行屈膝功能位,用枕头或棉被支撑疼痛部位。

1.3疗效评价

根据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超声骨密度仪器检测骨密度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超声骨密度仪器检测骨密度指标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超声骨密度仪器检测骨密度指标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治疗半年后对比骨质疏松治疗效果以及骨折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骨折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骨质疏松属于老年群体较为常见的代谢性骨质疾病,这是一种与年龄有很大关系的慢性骨质丢失[2]。主要临床症状为腰背酸痛、骨骼疼痛、下肢无力以及肌肉痉挛等。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矿物质快速丢失,更容易引发此病。当前治疗骨质疏松多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但是临床应用药物的作用有局限性而且价格比较昂贵,老年患者药物吸收率较低等因素,非药物护理治疗方式开始逐步重视及肯定[3]。我院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取规范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治疗,极大的增强了老年患者的骨密度,提升了骨质量,减少患者痛苦,降低了骨折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克秀.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6):33-35.

[2]郭玲妹.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11-513.

[3]吴华颖,梁彩明,薛青等.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08(4):107-108.

论文作者:吕晓峰,王丹,满玉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观察论文_吕晓峰,王丹,满玉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