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姑扎丽•莫合塔 喀什疏勒县艾尔木东乡中学 844000
【摘要】文章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从树立教学观、设计有效教学方案、形成并发展能力、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互动有效活动、主动参与学习等五个方面阐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035-01
1.正确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自觉实践,发展个性。教师心中时刻要有学生这一主体,即对学生的素质与蕴藏的潜能有清醒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也决定着不同的教学行为模式,并对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确立学生主体观,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要求。全面发展的一切任务都必须依赖于学生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只有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追求。
2.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案
2.1 营造“宽松、和谐、互动、创新”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师生之间达成认知上互通、情感上互融、行为上互促,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师生关系。主体性教学特别重视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它认为情感性教学环境是优化认知过程的催化剂,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讨论和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从事实验、探究,对学生的失误要宽容;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并给予鼓励性评价;教师还应把握好课堂容量、节奏,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2.2 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路,展示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内容,利用实验、实践、多媒体等手段紧紧围绕重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增强思维强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障碍、疏漏和失误,领悟思维策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的创设要少而精,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启发性,使学生乐于思考,主动探究。只有当学生面临问题情境时,才能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心向,产生求知欲、探究欲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理清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3 多方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合理的认知结构,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策略,能为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并提高学生勇于探索和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培养并发扬学生善于倾听、学习、吸收他人观点,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学习作风;培养并坚定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毅力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并形成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只有获得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才能获得“自主学习”的条件。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活动作为对象,加以主动积极的控制和管理的能力,也可称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支持这种能力的内部机制是元认知。学生只有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内容把一些教学活动设计成研究性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逐步形成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①自我定向:学生确立目标,设计程序,制订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②自我探究: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按照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进行探讨、分析、判断、归纳、综合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③自我评价:基于自我认识,对自身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④自我调控: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差距,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⑤自我鼓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有效学习状态。
4.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以教材知识为基础的,老师首先通过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方式帮助学生把教材知识系统化、整合化。其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即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制造矛盾与冲突。认知冲突的产生迫使学生形成解决冲突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既是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前提,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再次,教会学生认知策略。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就是对新知识进行编码、组织、评价的认知加工过程。学生只有学会编码、组织等认知加工策略,才能促进知识的整合,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5.变教学过程为有效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不断施加积极的影响,使之时刻处于一种活跃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的。常用方式有:①成功激励,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更多的学生成功机会。如,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目标要求、任务,使之都有成功机会。②评价激励,使教学评价在正确判定教学状态的前提下,给学生一种促进和鼓舞,激发其向更高的目标迈步的主动性。为此,教师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确定以鼓励、表扬为主的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如,依据成绩不同,激起成就感和进取心;或自尊心和自信心;或及时疏导和积极鼓励,引导分析失败原因,鼓足勇气。总之,课堂上的激励,要真诚、热情、恰到好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中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在“以生为本、发展个性”的教育观和“平等、和谐、互动、有效、创新”的“互动式”教学观引领下,深入学习新课标,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路子,不断寻找适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教学策略。
论文作者:努尔姑扎丽•莫合塔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学生论文; 认知论文; 能力论文; 主体作用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策略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