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莎士比亚诗歌与明朝后期诗歌对比看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论文_王黎黎

从莎士比亚诗歌与明朝后期诗歌对比看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论文_王黎黎

◆ 王黎黎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233100

摘 要:古今中外,我们所学过和接触的诗歌数不胜数,不计其数,类型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我们可能也意识到,在不同的背景下,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那么,这其中有无规律可循,背景与诗歌的创作有无联系呢?笔者试从莎士比亚的诗歌与明朝后期诗歌的对比浅析背景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莎士比亚 明朝后期 诗歌 背景 影响

一、莎士比亚诗歌的背景及特点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思想文化运动,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莎士比亚空前绝后的十四行诗诞生了。莎士比亚不满二十岁结婚后,便离开故乡斯特拉福小镇,在伦敦剧院帮忙,偶尔有机会饰演一些小角色。他一生创作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叙事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这些诗歌大概写于十六世纪后期。前一百二十多首是献给一位金发少年朋友的,后二十几首为一位“黑皮肤女郎”所作。莎士比亚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诗歌模式,结构巧妙。其押韵方式为abab、cdcd、efef、gg,这种押韵更受英国人的喜爱,适合英国的节奏和韵律。如: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拟作夏日?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你可是更加温和、更加可爱;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狂风会吹落五月里开的好花儿,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夏季的生命,又未免结束得太快;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他那金彩的脸色也会被遮暗;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s declines,

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而凋落,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被时机或者自然的代谢所摧残;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仪态;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踯躅,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在;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可以看出,诗中饱含着对友人浓烈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十四行诗每首自成一体,但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着整体,这条主线就是友情与爱情。莎士比亚歌颂人间美好的友情与爱情,但感情并非一成不变,这些关系奇妙的发展变化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体现。莎士比亚处于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倡导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追求幸福平等的生活。因此,从莎士比亚的诗歌能够看出,他强调人的忠诚,渴望心灵的契合,相信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存在,心中的“爱与美”永不枯萎,世间长存,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迫求与渴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明朝后期诗歌的背景及特点

明朝中后期,统治腐朽,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尖锐。士大夫对政治体制不满,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应运而生。万历年间诗坛上活跃着“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他们的诗歌盲目尊古,有很大的片面性,束缚人的思想,缺乏创新性,脱离现实,有些甚至形同剽窃。如:

《泰山》   《戚将军赠宝剑歌》

作者:李梦阳   作者:王世贞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曾向沧流剸怒鲸,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酒阑分手赠书生。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芙蓉涩尽鱼鳞老,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总为人间事转平。

明朝后期的“共安派”强调有感而发,注重诗歌创作的真实情感,提倡具有时代性、个人性的创作特点,摆脱了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打破了旧的精神传统。与“共安派”不同,“竟陵派”大力提倡孤峭崎岖的诗歌风格,他们对世俗生活没有兴趣,作品晦涩,寒酸难懂,没有打开诗人对外界真实情感体会的心灵之门,缺乏创造力。如:

《桃花雨》 《同李长蘅寻闻子将龙井山斋二首》

作者:袁宏道 作者:谭元春

浅碧深红大半残,  十里苍苍路,非深亦觉遐。

恶风催雨剪刀寒。 阴晴澹山气,鸡犬静人家。

桃花不比杭州女,  阁迥生溪水,坪香过荈花。

洗却胭脂不耐看。 红黄光莫艳,群动岂无涯。

三、从二者对比看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从前文不难看出,几乎处在同一时期的英国诗人莎士比亚与我国明朝后期诗歌的风格各有千秋,迥然不同。虽然中英两国诗人众多,各有特色,但从两国的诗歌主题来看,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两国都有大量山水诗和爱情诗,但英国诗歌主要以歌颂友谊和爱情见长,数量之多,不胜枚举,造就了英国文学史上长久不息的文化传统。而英国的山水诗远不及爱情诗闻名。究其原因,与英国整体的背景和环境是分不开的。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诗歌,跟他所处的文艺复兴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在一个提倡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鼓励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时代,不难理解莎士比亚发出对友谊和爱情的感悟。

我国明朝后期诗文恒河沙数,作家众多,流派林立,明朝后期的诗人大都写过山水风景诗歌。但相比较而言,爱情诗甚是薄弱。自古文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沿途所见山水和自然风景便成了诗人创作的来源及灵感。明朝后期强调教化理论,加上古代的封建传统观念,爱情诗是受到贬斥的,山水诗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明朝后期封建统治十分腐朽,土地高度集中,政治斗争尖锐,这时涌现出一批爱国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以陈子龙和夏完淳为代表,如:

《辽事杂诗》

二月辽阳大出师,无边云鸟尽东驰。

乌鸢暗集三军幕,风雨惊传两将旗。

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国殇毅魄今何在?十载招魂竟不知。

在黑暗腐朽的统治和社会变动的背景下,面对惨痛的现实、慌乱的时代,明末诗人们给诗歌倾注了沉重的感情,使作品具有战斗作用,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背景对诗人创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自然背景、人文背景、历史背景及个人家庭背景下,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和风格基调可谓千姿百态、百家争鸣。

参考文献

[1]梁亚平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吴伟仁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3]邹祖尧 朱元璋后期诗作对明朝诗坛的影响[J].学术界,2012,168,(5),162-169。

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4A333)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王黎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从莎士比亚诗歌与明朝后期诗歌对比看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论文_王黎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