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文化经常盛开而不结出果实?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为什么企业文化经常盛开而不结出果实?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为啥常开花不结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常开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流企业做文化、做标准。在中国,企业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不过,这样的热情似乎没有挡住越来越多企业老总的困惑:我找人把企业文化建起来了,为什么我的员工没有得到提升?为什么我的企业还是和以前一样?

一位资深的企业文化调研工作者说了他的一些调查经历:他到一个企业去调查,企业一把手说他们管理很严格,王厂长昨天迟到被罚了10块钱。后来实地去调查,问工人们上下通不通气?工人说:不!吕厂长说查纪律,第二天就查了,也没和王厂长讲。王厂长迟到了,就被逮着了,就罚他了。早上工人去上班,看见门口有带红箍的,知道在查岗,又折回去。吃完早点,九点多了,走到门口,一看没有人了,自己就大摇大摆地走进去。

还有一次是到哈尔滨某锅炉厂调研。这家厂子在当时是一级一类企业,所有的指标,一项低于日本,一项低于西德!调研期间,他发现厂长的头发基本全白了!为什么,累的!回家没功夫和家人说话。全心扎在了厂子上。他在的时候,表面上这家企业完全没问题,运营得很好。可是到厂里去,原本应该热火朝天工作的员工却躺在车间聊天。和员工聊天,员工先问你想听什么。一些话开始也不和你讲,说是老板不让乱说话!接下来半个月,和员工磨在一块,熟了,大家聊天似的什么都说,最后居然拿出厚厚的采访记录,全是企业的问题!所以厂长一走,厂子就乱了。

而来自某省的调查更是让人吃惊,80%的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只是一张皮,有的甚至企业文化无人提及,当初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企业文化运动到如今也是偃旗息鼓、一派凄凉的景象。1996年,该省当地一家拥有200人的小公司通过自己不懈努力,一举吞并了上万人的六家大公司,创造了令世人为之惊诧的"蛇吞象"奇迹。当时该企业领导这样自豪地说"正是我们公司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所产生的活力和凝聚力,才使得公司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然而,短短五年时间,这家制造"蛇吞象"奇迹的公司,轰隆一声,倒了!

究竟哪里出错了?如何才能使企业文化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员工:牢骚不满别憋着

文化难以落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员工这里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员工只是能够流利地背出企业文化,但真正的文化内涵,他们大多数是不理解的,文化依然停留在老板那里。员工不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不知道企业文化和他与企业的关系和作用是什么,自然,实施起来就很困难。因此,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员工的想法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让员工知道自己企业的文化究竟是什么。

怎么把员工的想法融进来?

让员工自己说!说什么?

说员工的不满,说员工的牢骚!

现在很多企业是这样做企业文化的:找个做企业文化的机构,老板把自己的想法,要求及企业理念告诉这些机构,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做一个合老板胃口的文本文化。做完以后,老板让文化执行者把文本发到员工手里,让员工去背。文化成了印在纸上的美文:像这些所谓"创新"、"营造和谐氛围"、"人性化"就像人造大理石一样,像模像样但用起来的时候就是不一样!

我们可以回忆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

周朝末年,当时的统治者周历王采取严厉高压政策,禁止人民自由言行,人们遇到熟识的人,只能"道路以目"。统治者如此费尽心机地堵住百姓的口,无非是想蒙蔽百姓,试图挽救周王朝。然而这个举动加速了它的灭亡,周王朝在人民压迫已久所爆发的怒火中覆灭。

李世民在位,把民众和国家分别比作水和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虚怀纳谏,经常听取朝臣们的意见。谋士魏征去世时,痛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镜子的另一面是一个盛世王朝"贞观之治"的背影。

民意很重要,同样,员工意见也很重要!

文化是企业的共识,是能够被企业所有人所认同所理解的。不同的文化就像池塘、江河、大洋、海,只能养不同的鱼。每个企业的文化都带有自己的标记。所以,企业在提炼企业文化的时候,应该从员工着手,找专业的调研人士,到企业的最基层,到员工中去调查,让员工说出他们心里最想说的,最渴望的,甚至是他们的牢骚、他们的不满,找出自己企业的语言,这样的文化才是企业自己的文化!

老板应该明白:做文化不只是说企业的好话,不是用华丽的词所能表达出来的。员工的不满对企业来说很重要,这是企业进步的突破口。老板应该鼓励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怕的就是员工不说!

老板:离开"老板椅"到员工中去

有家企业的老板公开说:"在我的企业里,没有我不行,没有了谁都无所谓。"这种情况很多:老板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

固然,老板对文化的建设很重要,老板的个人想法会影响到文化的建设。但是事实上,老板文化只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方面。企业成立之初,需要老板文化来引领企业生存下来。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老板文化应该不断地扩展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了,老板文化依然是企业的文化,那么,文化就被割成两个层面:一个是老板文化,基本价值就是,这个企业是我的,怎么搞是我的事。一个是员工的打工文化,企业好坏是你老板的事,我挣钱吃饭,不打东家打西家。这种情形下做企业文化,老板也是急功近利,希望文化做好了,公司的利润就上去了。可是往往效果都很不好。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四海,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为使秦王朝能千世长存,他焚书坑儒,销毁所有兵器,统一度量衡,建官制。事出所料,秦朝到二世却被推翻了。原因是百姓不堪其暴政!

秦始皇的例子告诉我们:不是统治者想怎样就怎样。

在企业中,文化也不是老板定上几筐天条,修定几打基本法就成了。

文化是一群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念、信仰和情感。一种文化,就是一种共识。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事业。老板说一些所谓的文化,定几条规则,这个不是真正的文化!如果只是老板定文化,文化也便没什么意义。老板要明白,文化不是你说了算,不是你去找几个人写写就行了,不是搞几次活动,讲几次课就能成的。脱离了员工的文化是不能长久的。

老板要把眼睛放在员工身上,脚扎在员工中,把文化的根踩实踩透!

执行者:老板、员工间的传话筒

在联想,文化工作者做的就是解释翻译工作。他们经常做很多调查、很多访谈:员工在想些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这些调查结果出来后,他们再把结果告诉老板,让老板明白:哦,原来员工是这么想的!政策制定以后,再反馈给员工,让员工接受。

企业有自己的独立文化部门,但这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被扭曲了。从老板到员工,到文化工作者他们自己都一直认为:企业文化由文化工作者来做,来落实。所以,老板放手让文化工作者去包揽一切企业文化的制定、执行和落实工作。员工也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觉得文化和自己无关。

文化是整体性的东西。老板也好,员工也好,都必须和文化连在一块。老板身在企业最高层,和员工隔得远,即使老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每天和员工接触,加之每个人的处理信息能力有限,老板也不可能什么事都亲自过问。中层领导多半采取报喜不报忧,有选择性的上传信息。因此,很多情况下,传到老板那的信息多半都是好的。员工身在企业的最基层,他们最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最了解企业的症结。但是和老板隔得远,意见传不上去,老板基于选择性信息而制定的政策到员工那就和事实不符,或者是有出入。循环往复,问题越积越多,文化也因此变成空谈,落实不了。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文化工作者来衔接二者。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文化工作者的事情,和企业的每个人都有关。

文化工作者要做的就是解释:把老板的话用员工的声音说给员工听,把员工的话用老板语言传给老板。

标签:;  

为什么企业文化经常盛开而不结出果实?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