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微生物气溶胶及消毒剂筛选的研究

猪舍微生物气溶胶及消毒剂筛选的研究

郑焕强[1]2004年在《猪舍微生物气溶胶及消毒剂筛选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有机氯类84消毒剂、季胺盐类百毒净两种消毒剂对泰安市岱岳区的叁个不同结构及饲养方式的猪场中的六个猪舍环境消毒,通过环境空气、墙壁和地面消毒前后需氧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量的变化分析,来评价猪舍环境的卫生状况以及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本研究可以分成四个部分:1.试验一 不同结构猪舍微生物气溶胶消毒前后需氧菌及大肠菌群的定性定量研究使用国际标准ANDERSEN空气采样器收集空气样品,选用营养琼脂、麦康凯培养基,血-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进行需氧菌及大肠杆菌的选择性培养,进行细菌菌群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杜家庄猪场在消毒前,空气中需氧菌含量为3.57×103~1.49×105CFU/m3,大肠杆菌含量为49~1464CFU/m3;消毒后,空气中需氧菌含量为5.5×103~1.7×105CFU/m3,大肠杆菌含量为11~156CFU/m3。消毒前后的比较,差异显着(P<0.05)。粥店猪场在消毒前,空气中需氧菌含量为1.15×104~4.19×104CFU/m3,大肠杆菌含量为12~170CFU/m3;消毒后,空气中需氧菌含量为1.9×103~7.28×103CFU/m3,大肠杆菌含量为12~82CFU/m3。消毒前后的比较,差异显着(P<0.05)。周氏猪场消毒前,空气中需氧菌含量为8.37×103~1.63×104CFU/m3,大肠杆菌含量为86~170CFU/m2;消毒后,空气中需氧菌含量为1.05×103~1.6×103CFU/m3,大肠杆菌含量为15~18CFU/m3;消毒前后的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2.试验二 两种消毒剂对猪舍墙壁与地面消毒效果比较利用棉拭子法分别对叁个猪舍地面和墙壁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杜家庄猪场消毒前,地面需氧菌含量为9.5×104~2.2×106 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820~2440CFU/cm2;墙壁需氧菌含量为5.7×104~2.1×105 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1005~1923CFU/cm2;消毒后,地面需氧菌含量为3.15×104~1.44×106 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326~1210CFU/cm2;墙壁需氧菌含量为4×103~1.02×105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52~1030CFU/cm2。消毒前后的比较,差异不显着。粥店猪场消毒前,地面需氧菌含量为5.7×104~2.7×106 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580~2600CFU/cm2;墙壁需氧菌含量为5.5×104~1.65×105 CFU/cm2,大肠杆菌含量520~1540CFU/cm2;消毒后,地面需氧菌含量为1.05×104~6.6×104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136~690CFU/cm2;墙壁需氧菌含量为2.05×104~6.1×104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250~550CFU/cm2。消毒前后的比较,差异不显着。周氏猪场在消毒前,地面需氧菌含量为7×104~2.1×105 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680~1950CFU/cm2;墙壁需氧菌含量为3×104~5.8×104 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295~575CFU/cm2;消毒后,地面需氧菌含量为3.2×104~4.7×104 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246~465CFU/cm2;墙壁需氧菌含量为4.6×103~1×105CFU/cm2,大肠杆菌含量为50~1050CFU/cm2。消毒前后的比较,差异不显着。3.试验叁 用需氧菌总数及大肠菌群对不同结构猪舍进行卫生学评价及不同消毒剂效果评价通过对舍内空气样品及墙壁、地面需氧菌总数和大肠杆菌含量的检测,证明叁者相互影响,并受到周边环境和风力,风向的影响,地面与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呈负相关(r = -0.101),墙壁与地面(r = -0.08),墙壁与空气细菌含量的相关程度为负相关(r=-0.2412),说明地面微生物是舍内空气微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说明,环境卫生的好坏是保证消毒效果的重要措施。通过测量可知,叁个猪场空气中需氧菌含量都超过104CFU/m3,卫生状况不良,对猪只造成疾病威胁,应及时清洁卫生。84消毒液对空气的消毒效果明显,但对地面和墙壁不明显;百毒净也是如此。4.试验四 猪舍空气中需氧菌和大肠杆菌动力学分析空气动力学研究表明,需氧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在采样器各层的分布如下:1-2级,需氧菌45.95%~56.06%,大肠杆菌52.41%~53.62%;3-4级,需氧菌35.16%~55.4%,大肠杆菌36.93%~44.64%;5-6级,需氧菌8.65%~13.47%,大肠杆菌13.53%~13.82%。其中,5-6级上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Dae50)在0.65~2.1μm,能长时间地漂浮在空中。它们能借助空气流动,进入人畜的肺泡,对人畜呼吸道构成感染的潜在威胁。该研究结果描述了两种不同类型消毒剂对气源性传染病的的影响,及搞好舍内环境卫生的对动物健康的重要性。

黄藏宇[2]2012年在《猪场微生物气溶胶扩散特征及舍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猪群健康跟饲养环境密切相关,舍内空气环境是养猪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舍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猪群防疫、猪只健康和猪肉品质。舍内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猪群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易引发疫病的传播流行,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从猪场微生物气溶胶的扩散以及猪舍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净化出发,开展猪场微生物气溶胶扩散特征及舍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为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一:猪场微生物气溶胶扩散特征的研究本试验采用自然沉降法在2个动物舍舍内、舍外上风和下风不同距离收集微生物气溶胶,研究猪场微生物气溶胶扩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猪舍内气载需氧菌含量要远远高于一般的自然环境,是微生物气溶胶的重要来源。(2)猪场下风向环境空气中需氧菌浓度与距离猪场的远近有关,下风方向0-30m处气载需氧菌浓度相对较高,此区域空气中气载需氧菌浓度受污染源影响较大,超过70m后空气中气载需氧菌浓度较低。试验二:猪舍内不同季节微生物气溶胶含量及其空气动力学研究本试验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1、4、7、10月中旬连续叁天(2011.1-2011.10)采集1个猪舍空气环境中的需氧菌和大肠杆菌,研究猪舍环境中气载微生物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在Andersen六级采样器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猪舍内气载需氧菌和气载大肠杆菌的浓度在冬季密闭饲养条件下最高,夏季全敞开式通风条件下最低。(2)猪舍环境中约有44.0%的气载需氧菌和45.911%的气载大肠杆菌粒径大于5μm可进入人和猪的上呼吸道,从而对人及猪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19.79%的气载需氧菌和22.65%的气载大肠杆菌粒径小于2μm,可直接侵入肺泡,严重威胁猪群和饲养管理人员的健康。试验叁:猪舍内气态及气载有害物质浓度日变化规律研究本试验通过检测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猪舍内各项微环境指标,以及运行新风系统后不同时间内猪舍内的微环境指标,探究普通封闭猪舍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新风系统对猪舍微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封闭猪舍中NH3和CO2浓度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点存在较大差异。氨气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7:00,最低值出现在9:00左右,清粪可有效降低舍内氨气浓度。CO2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1:00,最小值出现在15:00~17:00左右。(2)封闭猪舍一天内粉尘浓度高峰出现在9:00-11:00,最小值出现在19:00。猪舍内气载需氧菌数和气载大肠杆菌数都呈现早晚高,中间低的趋势。(3)在猪舍内运行新风系统1小时后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杆菌及CO2含量的降幅分别为22.96%、50%和11.85%,2小时后NH3的降幅达31.86%,3小时后粉尘的降幅达72.84%。新风系统可有效降低猪舍内有害气体、气载微生物和粉尘含量。试验四:新风系统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猪舍微环境的影响本试验研究新风系统对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猪舍微环境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新风系统降低了封闭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H3、CO2浓度的最高降幅在离地0.3m处分别达55.2%和33.9%(P<0.01),离地1.5m处分别达27.5%和23.9%(P<0.01);(2)新风系统降低了封闭猪舍空气中粉尘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RESP和TSP含量的最高降幅在离地0.3m处为0.79%和59.58%,在离地1.5m处为53.06%和65.77%;新风系统降低了猪舍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其中需氧菌总数、大肠杆菌数在离地0.3m处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最高降幅分别为25.47%和87.5%(P<0.01),在离地1.5m处最高降幅分别为28.47%(P<0.01)、50%(P<0.05);(3)新风系统有改善猪群生产性能的趋势,使日采食量提高7.15%,日增重提高4.05%,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新风系统可显着提高仔猪免疫力,显着提高14d仔猪外周血中CD4+、CD4+CD8+比例(P<0.05),极显着降低了CD8+的比例(P<0.01),极显着提高了CD4+/CD8+的比值(P<0.01)。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猪场微生物气溶胶传播特点,阐明了猪舍内气载微生物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及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大小,研究了猪舍内各项微环境指标的日变化以及运行新风系统对猪舍内微环境的影响,通过在封闭猪舍内运行新风系统,发现其具有促进仔猪生长,增强免疫力,改善猪舍空气质量的效果。

于观留, 柴同杰, 蔡玉梅[3]2016年在《固体甲醛熏蒸消毒对畜禽舍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使用国际标准的Anderson-6级空气微生物收集器检测消毒前后牛、羊、鸡、猪舍内和舍外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变化,并分析以上各菌种在上述收集器不同层级中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消毒后的动物舍内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均显着低于消毒前的浓度(P<0.05或P<0.01),消毒后的舍内以上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舍外的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且消毒后舍内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在收集器5,6层级上的比例整体上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固体甲醛熏蒸的消毒方式可有效降低畜禽舍内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且对可进入肺泡的小颗粒微生物气溶胶消毒效果更佳。

张嗣华[4]2007年在《海南省规模化猪场主要呼吸道病原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防制》文中研究指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危害养猪业。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在5—30%或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制中十分突出和十分棘手的问题。PRDC见于不同管理和设施的猪场,包括规模化养猪场,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PRDC是一多因子疾病,因为在典型的病例中可以检出多种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肺炎支原体(MH)、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副猪嗜血杆菌(HP)是诊断试验室从有PRDC临床症状的猪呼吸道内最常分离到的几种病原。PRDC最典型的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饲料转化率降低以及生长缓慢和发育不均匀、死亡率升高等。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我省猪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状况,确定猪呼吸系统疾病病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制对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笔者对省内不同县、市的20个规模化猪场共420份血清进行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各地猪场普遍存在PRDC感染,但各场之间及各猪群之间PRDC的感染状况不尽相同。其中PRRSV的阳性率为33.1%(139/420),CSFV的阳性率为2.7%(11/420),PCV2的阳性率为90.5%(380/420),PRV的阳性率为6.2%(26/420),MH的阳性率为34.8%(146/420),APP的阳性率为72.7%(305/420);其中母猪群PRRSV的阳性率为40%(120/300),CSFV的阳性率为3%(9/300),PCV2的阳性率为95%(285/300),PRV的阳性率为5.3%(16/300),MH的阳性率为43.4%(130/300),APP的阳性率为80%(240/300);肥猪群PRRSV的阳性率为30%(12/40),CSFV的阳性率为0(0/40),PCV2的阳性率为90%(36/40),PRV的阳性率为15%(6/40),MH的阳性率为30%(12/40),APP的阳性率为75%(30/40);仔猪群PRRSV的阳性率为8.8%(7/80),CSFV的阳性率为2.5%(2/80),PCV2的阳性率为73.8%(59/80),PRV的阳性率为5%(4/80),MH的阳性率为5%(4/80),APP的阳性率为43.8%(35/80)。

俞洁[5]2010年在《某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上海市某区九个乡镇的规模猪场和散养户368份猪血清进行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被检血清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抗体阳性率为28.5%,抗体呈阴性的比例为71.5%。另外,散养户猪群感染抗体阳性率为32.6%,规模场猪群感染抗体阳性率为26.3%。表明该地区猪肺炎支原体免疫范围不广,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猪支原体肺炎仍是影响养猪生产的重要隐患之一,对此病的监测防控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对其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制定出了一套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防控措施。

王红雷[6]2008年在《山东省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的病因调查和综合防治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母猪生产中的主要疾病,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弱仔、畸形胎、木乃伊胎或长期不发情以及屡配不孕等。此类疾病传染性很强,母猪一旦感染,传播迅速,造成繁殖障碍。同时也可造成育肥猪大面积感染,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山东省是一个养猪大省,但近几年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严重制约了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母猪繁殖障碍病的蔓延,使很多中小型猪场破产;大型猪场治疗成本增加而疾病净化难度增大。根据省畜牧兽医总站对山东省各县市畜牧兽医防疫部门的血清学普查统计结果,表明当前山东省母猪繁殖障碍病疫区主要分布于鲁中、鲁西和鲁南地区,主要流行疾病为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繁殖障碍型猪瘟。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做了以下3项研究:1.为了进一步鉴定山东省母猪繁殖障碍病的病原体,我们对鲁中、鲁南和鲁西地区6个大型猪场进行了为期2年的病例统计和病料采集。对89份病料采取细菌学培养、ELISA检测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流行最严重的2种疾病,繁殖障碍型猪瘟仅占9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伪狂犬病分别占77.5%(69/89)和72%(64/89)。研究表明,猪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发病猪场多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占52%,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2.为提高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诊断速度、精确度和特异性,我们通过建立多重PCR诊断方法,对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细小病毒病4种病毒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特异性片段定位,结果表明多重PCR方法在诊断此类疾病时,特异性较好且诊断速度快;临床病料检测进一步证实了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特异性。3.基于目前山东省母猪繁殖障碍病流行特点,如何控制好繁殖母猪PR和PRRS疾病的流行,有利于山东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选择了山东省母猪繁殖障碍病疫区6个猪场中伪狂犬病流行最严重的台儿庄某大型种猪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00头种猪普免伪狂犬病弱毒活疫苗和抗体检测观察疫苗免疫效果,并检测淘汰野毒阳性公猪,并强化疫苗免疫,净化猪场伪狂犬病。结果表明,普免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活疫苗对怀孕母猪安全可靠,明显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仔猪成活率;公猪的生殖性能得以提高,普免后伪狂犬病平均抗体随母猪胎次升高而升高。通过疫苗免疫来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为猪繁殖障碍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试验的控制措施将为其他繁殖障碍病综合防治提供借鉴作用。总之,疫苗强制免疫,结合猪场综合防治措施,可以为山东母猪繁殖障碍病的控制提供有效保证。

宋杰[7]2009年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进化及抗原性漂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称蓝耳病(Blue-ear disease),是由动脉炎病毒科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以导致母猪发热、厌食、早产、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及仔猪高死亡率和育成猪呼吸困难、发育迟缓为特征的疫病。该病自发现以来已给世界各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台湾于1991年发现有该病存在;1996年该病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大规模暴发,随后该病不断蔓延到全国各地: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PRRSV出现变异株,造成我国约3000万头猪只死亡。本研究以冀南地区分布的各规模猪饲养场为研究对象,连续叁年采取抽样和有针对性地进行PRRS的流行病学调查。然后进行病毒的灭活疫苗和病毒的分子进化及抗原性漂变研究。主要研究包括:1.为预防和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减少对养猪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自2006年以来对冀南地区16个县市开展了PRRS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该地区此病的发病情况、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2.根据GenBank中ATCC VR-2332(U87392)的全基因序列,设计了8对特异性引物,应用一步法RT~PCR方法,通过反应条件和反应参数的优化,直接从病料中扩增出HPPRRSV基因组中的Nsp2、ORF2、ORF3、ORF4、ORF5、ORF6和ORF7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其大小分别为1200bp,1300bp,800bp,780bp,600bp,600bp,550bp和400bp。将上述8个基因片段重组到pUCm-T质粒载体中,得到重组质粒pUC-2.1,pUC-2.2,pUC-2,pUC-3,pUC-4,pUC-5,pUC-M,pUC-N。共获得66个GenBank登录号,序列同源性为94.3-100%。3.用MEGA、PHYLIP等软件进行分子进化研究,Nsp2及各结构蛋白的进化树结果均显示HPPRRSV与国内原有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尤其是与HB-1株的亲缘关系最近:所有HPPRRSV均分离自国内,推测HPPRRSV是由国内野毒株发生突变进化而来;在各进化树中HPPRRSV都可以分为叁个大群,且江西分离株分布于HPPRRSV的各进化分枝上,从分子水平上证明HPPRRSV起源于江西。进化树中HPPRRSV与各疫苗株的亲缘关系均较远,解释了保护率低的原因。4.通过DNAman等软件推测氨基酸序列后比对,在前人已证明的36个抗原决定簇中HPPRRSV有30个发生了氨基酸突变,另有2个抗原决定簇缺失;用DNAstar软件的Protean程序进行各氨基酸序列的抗原性预测分析,与标准株ATCC VR-2332(U87392)及各疫苗株相比,HPPRRSV发生了很大的抗原性漂变现象。5.利用PAUP、PAML软件及Datamonkey的网上分析,采用HKY85模型进行SLAC(0.1<p<0.2),FEL(p=0.1)和REL(Bayes factory=50)方法分析,在Gp5蛋白上分析得到一个阳性突变位点,分析认为HPPRRSV突变在向宿主转移方向上积累。6.利用BamHⅠ,EcoRⅠ位点将N蛋白基因片段克隆到pET-28a载体,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N,转化BL21(DE3)获得重组菌株BL21(DE3)(pET-N);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N蛋白基因得到了高效表达;蛋白表达量可达菌体蛋白总量的52.635%,SDS-PAGE后切胶回收得到纯化的N蛋白,为进一步制备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或ELISA试剂盒提供基础。总之,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解读了HPPRRSV河北流行株Nsp2及各结构蛋白基因的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弄清流行于河北地区猪群的PRRSV的来源、遗传学背景及进化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分子诊断方法、破译主要蛋白基因的功能、研制PRRS基因免疫疫苗和有效防疫PRRS提供了依据,为揭示PRRSV致病分子机制和PRRS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猪舍微生物气溶胶及消毒剂筛选的研究[D]. 郑焕强. 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 猪场微生物气溶胶扩散特征及舍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D]. 黄藏宇.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3]. 固体甲醛熏蒸消毒对畜禽舍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J]. 于观留, 柴同杰, 蔡玉梅. 中国兽医学报. 2016

[4]. 海南省规模化猪场主要呼吸道病原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防制[D]. 张嗣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5]. 某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D]. 俞洁.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6]. 山东省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的病因调查和综合防治措施研究[D]. 王红雷. 山东农业大学. 2008

[7].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进化及抗原性漂变研究[D]. 宋杰. 河北师范大学. 2009

标签:;  ;  ;  ;  ;  

猪舍微生物气溶胶及消毒剂筛选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