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器用于颞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张口训练效果观察论文_渠海英

开口器用于颞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张口训练效果观察论文_渠海英

渠海英

(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目的:针对颞颌关节病患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后张口困难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自行张口闭口训练,研究组采用开口器进行辅助训练,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跟踪,于治疗1年后进行复查,对比每组患者张口度情况,分析其护理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张口训练后患者张口度平均为(27.8±1.5)mm,对照组张口度平均为(17.4±1.1)mm,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颞颌关节病患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后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而重要的时期,必须要重视患者治疗后张口训练,借助开口器有计划缓慢地进行训练,有利于患者治疗后颞颌关节恢复,降低复发率,且易于坚持,对于治疗后患者颞颌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颞颌关节病;张口困难;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035-02

颞颌关节患者多因关节感染、炎症、损伤引起骨性愈合或纤维化,使患者颞颌关节功能减退,出现张口、咀嚼困难、语言障碍等情况,临床恢复患者张口、咬合功能的有效治疗方式是利用外科手术使颞颌关节重建[1]。但是手术风险大,术后患者仍然存在张口、咀嚼困难等问题,且因部分患者长期闭口或不正确的训练方式,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阶段。本文针对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后患者张口训练,制定正确的训练计划、规范患者训练方式、时间、进度,循序渐进,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法治疗颞颌关节病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2岁~51岁,平均年龄为(37.3±4.3)岁,男性11例,女性9例,13例单侧颞颌关节病患者,7例为双侧颞颌关节病患者,接受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法治疗颞颌关节病患者20例。另选同期接受其它治疗的20例颞颌关节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年龄组成、性格分布、采取的治疗方式、用药情况以及治疗后牵引时间、张口闭口训练时间等资料,使之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左右接受单纯自行张口闭口训练,研究组于治疗后1周采用开口器进行辅助训练。训练内容如下[2-3]:⑴应该告知患者或家属张口闭口训练的重要性及正确方法,避免患者因长期维持闭口状态而出现咀嚼肌萎缩、纤维化状态,增加患者主动配合度。治疗后一段时间需要患者进行张口闭口训练,注意避免因张口训练不当引起患者强直复发。⑵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早期张口训练,训练时在患者口腔磨牙区放入开口器,并在两侧磨牙区交替使用,避免牙合关系出现紊乱。第一次在原有开口度基础上增加2mm,维持10分钟,每天进行4次,持续训练2天,第2次~6次训练每次开口增加1.5mm,维持每次训练3天,第7次~11次每次开口增加1mm,维持每次训练4天,第12次~17次每次开口增加0.5mm,维持每次训练5天,使患者开口度达30mm。⑶叮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完成巩固训练计划,并定期对患者张口程度进行复查,针对此类疾病发病情况、症状、注意事项进行宣教,加强患者安全意识,避免发生关节外伤。⑷叮嘱患者多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颗粒固体状或过硬需大力咀嚼食物而引起患者强直复发。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跟踪,于治疗后1年进行复查,对比每组患者张口度情况,分析其护理疗效。

1.3 数据处理

数据记入SPSS17.0软件,以x-±s表示患者年龄及张口度,以%表示张口训练疗效,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具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单纯自行张口训练,训练后患者最小张口度为8mm,最大张口度为24mm,平均张口度为(17.4±1.1)mm,研究组治疗后采用开口器进行张口训练,患者最小张口度为9mm,最大张口度为33mm,平均张口度为(27.8±1.5)mm,对比2组患者张口度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经过张口训练后,有13例患者显效,张口度超25mm,且牙齿咬合良好,张口正常,下颌运动正常,张闭口时患者颞下颌关节区无强直、压痛、弹响等症;有效患者6例,张口度在10~15mm之间,开口、下颌运动基本正常,牙齿咬合良好,张闭口时患者双侧或单侧颞下颌关节偶有弹响、压痛,无强直;无效患者1例,张口度不足10mm,开口偏斜,牙齿咬合错乱,张闭口时患者双侧或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偶有弹响、压痛,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患者7例,有效患者8例,无效患者5例,治疗有效率为75.0%。对比2种训练方式的疗效,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207(35.0%) 8(40.0%) 5(25.0%) 75.0%

研究组2013(65.0%)6(30.0%)1(5.0%) 95.0%

3.讨论

颞颌关节强直患者因为颌周肌群长时间活动受限或不能活动,使患者咀嚼肌出现废用性萎缩,严重者甚至出现纤维化。颞颌关节治疗后功能恢复主要在于其肌肉功能的训练,张口训练是治疗后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及进食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效预防患者关节粘连、强直复发。早期患者被动张口训练对于颞颌关节强直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患者于治疗后1周左右由小到大、逐渐缓慢进行张口训练,兼顾患者骨愈合程度,患者应采用全制动逐渐到动静结合,再逐渐过渡到自主积极地进行功能训练,避免过快被动张口使患者咀嚼肌废用肌肉出现损伤[4]。临床相关资料证明,使用开口器并规范张口训练的操作、进度与时间,严格执行,可以有效避免张口训练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并降低对患者牙齿的损伤,便于观察,效果令人满意[5]。

本文通过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强调患者张口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训练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信心、训练耐受性以及配合依从性,顺利打破患者长时间闭口习惯,使患者自主进行有计划的训练。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张口训练后患者张口度平均为(27.8±1.5)mm,对照组张口度平均为(17.4±1.1)mm,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6例,无效患者1例,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患者7例,有效患者8例,无效患者5例,治疗有效率为75.0%。对比2种训练方式的疗效,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颞颌关节病治疗后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而重要的时期,必须要重视患者张口训练,借助开口器有计划缓慢地进行训练,有利于患者治疗后颞颌关节恢复,降低复发率,且易于坚持,对于治疗后患者颞颌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欢,马婕,雍琪等.颞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术后2种开口器张口训练的效果及舒适度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30-31.

[2]张丽,冷卫东,刘东艳等.软木塞用于颌面部骨折术后病人张口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26):2410-2410.

[3][1]彭虹,王元,游云华等.严重颌面创伤患者的系统化护理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8):870-871.

[4]任凌,李岩.颞下颌关节镜下关节盘复位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2):105-107.

[5]田文艳,马东洋,曹健等.内置式牵张成骨治疗TMJ强直伴小下颌畸形的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73-74.

论文作者:渠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开口器用于颞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张口训练效果观察论文_渠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