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嘉源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吉林省四平市 136000
摘要:近些年,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出。合理有效地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行规划,不仅仅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与人们生活中不断提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率,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本文依托我单位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老城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项目,通过对该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以及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探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措施,为近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质量和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关键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住人口日益增加,交通拥堵问题、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问题等日益严重。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解决由城镇化带来的问题,满足民生的基本需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人们考虑将市政管线统一规划设置在同一个密闭空间中,希望通过集中设置管线来减少后期的反复开挖,并希望通过这种集中设置的方式来对管线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这种思路经过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于是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综合市政工程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在其发挥明显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必要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进一步探讨,为其发展与施工提供借鉴。
1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特征和优势
1.1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主要为节省城市的空间,且同时能容纳多种管线。管线的布置十分紧密且合理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同时还给城市发展所需的管线空间进行了预留,真正实现了节约土地、合理利用。
1.2城市各个管线集约化容纳在综合管廊中,也方便了各类管线的维修和监控,日常管理更加容易,同时也降低了后期的维护费用和人工成本。此外管廊为封闭空间,能够防止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因此不用担心其使用年限。其次还能减少对路面的重复挖掘,降低了重复投资的经济成本,保证各类管线的正常运行,对城市的安全也提供保障。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
2.1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设计进行规划城市地下综
合管廊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综合城市建设基础工程。所以,在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前期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周密的设计和整体布局。在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整体方案设计时必须由相关的专家进行严格的方案可行性论证,再者就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与城市地面上工程不同,其施工难度更大,并且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为了保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相关的工作人员安全,并且不影响其施工整体进度,就需要尽可能的避免重复性施工,这就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进行设计阶段需要做好充分的交流和论证,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模拟施工等。最后一点就是,由于在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时会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协调好各方面,尽可能避免出现停工等情况的事情发生,这也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的重要一部分。
2.2不断强化法律保障
在国家、地方两个层面出台针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的专项法规。在国家层面要重点破解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冲突问题,通过法规明确管廊空间规划、建设标准、强制入廊、收费标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管廊使用单位、建设运营企业等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地方层面要立足落实,重点解决建设、管理上的难点问题,如细化管廊使用单位强制入廊的操作规范和管廊运行中的使用、维护责任;赋予建设运营企业合理费用分摊、收取的权利并界定其职责义务。
2.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任何的一项工程建设施工都需要不断的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由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是地下作业,施工难度大,所以,更应该不断的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技术很多,例如,为了保证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质量,需要选择性能较高的新型材料作为其建设的原材料,同时还要提高相关的工艺方法,使用高效预应力的混凝土技术;还有就是应该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挖掘技术。
2.4将综合管廊设计成环网状
就能实现功能最大化,所以在此类状态下应设计两种类型,丁字形和十字形,在交叉设计时需要注意内管管线之间的衔接以及人员通行的问题,想要解决就得将节点加高、加宽,同时还可增加楼梯或建立夹层,能够保证管线之间合理的衔接。但在设计管廊的宽和高、夹层面积时,应保证水管和阀门顺利安装,且综合管廊的净距应超过0.4m,针对舱室的不同,其连接模式也应该相对应,建设夹层时考虑防火区域是否合理,并正确的设立防火门。
2.5从城镇化向纵深发展的角度出发,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要做好建设期规划,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五年规划,结合城市发展需要与定位,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加大政府部门在市政建设领域对地下管廊建设的考核比重。可设立独立的管理机构进行运营管理,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机构可以通过与市政基础工程建设管理机构进行协商合作,共同制定更加详细的管理方案和责任分配制度。
2.6建立完备的应急处理措施
综合管廊多在已建成的城区施工,施工风险较大,无论采用何种施工工法均不可避免地对施工周边的建构筑物及地下管道产生影响。在施工前制订严密可行的应急处理措施。应急预案不仅包含程序、制度上的应急步骤,更要包含对工程自身风险的预估及应急预案、对工程周边环境风险的预估及应急处理预案。在综合管廊施工前,进行风险预估并制定完备可行的应急处理措施具有不可忽视的必要性,也是综合管廊施工过程的要点之一。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关键技术的优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形状都是矩形,几乎所有的管线都铺设在管廊中,不过在铺设管线时还应该考虑各管线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为了确保各管线能够正常使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别的设计安置。例如,雨水和污水管线铺设时需要有一定的坡度,并且需要每隔一段距离需要设置一个检查井,所以,这类管线就不太适合铺设在管廊当中,如果必须铺设在管廊中,必须做好保温隔热处理,并且不能与电力电缆同仓,这就需要在设计的时候更加严格细致的设计,以保障不同管线之间铺设互不干扰,并能够满足各管线的铺设条件,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采用多仓管廊,只有合理的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行规划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率,为城市地下建设提供更多的空间。
结语
目前来说,我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还处于初级的发展时期,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近一步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相关的建设运营企业,完善融资渠道,鼓励先进的科学技和管理模式术运用到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断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基础建设保障。
参考文献:
[1]谭忠盛,陈雪莹,王秀英,黄明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6,36(10):1177-1189.
[2]李志刚,赵艳珍,董绍环,等.地下综合管廊三维可视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勘测,2018(4):17-20.
[3]刘闯.浅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J].招标采购管理,2018(8):49-52
论文作者:郭玉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地下论文; 城市论文; 管线论文; 城镇化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 空间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