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时下的小学品德教育
◆ 郭晓利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中心校 136521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我国小学品德教育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教育观念死板僵化、教育过程脱离生活实际。
关键词:品德教育 观念 层面
一、目前我国小学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级教委、学校对小学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视,人们对小学品德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程度都在不断深入。但是,我国小学品德教育依旧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以下列举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品德教育的思想观念出现问题
当前小学品德教育观念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对品德教育的地位认识不清,忽视品德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都以分数、名次等“有用、实际”为目标,“看不见”的思想品德课程则被严重忽视,此种观念严重影响品德教育的相关课程安排,不利于小学品德教育的发展。 其二,教育思想僵化,把小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足够重视。其三,对小学生缺乏正确的心理关怀,也造成了品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2.品德教育脱离社会生活
脱离生活实际的品德教育会使教育变得枯燥与抽象,主要表现在:照本宣科的“灌输”式的说教,忽略了课本联系实际的教育。如:品德教育中缺少乡土风情方面的教育,致使部分的学生忽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传统节日在小学生的记忆中只是假日的代名词。此外,对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整合不足。小学的品德教育是一个与家庭、 学校、社会这三个模块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链条的断裂,都会影响着小学品德教育的发展。
3.品德教育课程的效果不理想
由于一些小学对品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将品德教育排在各科课程之后,直接导致对品德课程投入的师资力量不足。 一 ,从业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因为社会上普遍对小学品德教育的忽视,导致一些学校师资配比低。有相当一部分品德课老师本身就不具备品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还有其他课程老师“兼职”的情况。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在实际的品德授课过程中,由于多数品德教育的老师过多地进行抽象化的品德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接受程度,致使产生了“物极必反”的效果,引起小学生对品德教育的抵触情绪,严重阻碍了品德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
二、怎样应对小学品德教育的存在问题
我国小学品德教育有关问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解决起来也非朝夕之功。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问题进行解决。
1.家庭层面,注重家庭教育
俗话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品德行为的形成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应加大社会力量及宣传力度来呼吁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意义,使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
2.学校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品德教育实施机制
具体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进修和网络学习等途径实现。其次,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的建设。如何评价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合格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以此来衡量品德教育的成果。最后,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方式,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3.社会层面,全面整合社会资源
通过宣传媒体、社交网络等传媒手段,吸引社会各阶层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广泛关注。各地方政府与地方教育部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加强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如,在社区设置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图画,教育部门建设专门的育德网站等。在崇德尚礼的大环境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总之,面对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由实际情况出发,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着手,使三者形成合力,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开展好,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赵守兴 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J].2010,(02)。
[2]吴速建 思想品德课提问艺术微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6)。
[3]丁金叶 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4年09月23日。
[4]崔洪兵 积极创设英语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3。
论文作者:郭晓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品德论文; 小学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小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学生论文; 我国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