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赵家街道第二中心小学 李小雪 405400
【摘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个人以后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丈高楼始与足下。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小学语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关注学生学的是否主动,学的是否有兴趣,学的是否快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对人的学习和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事业有成的动因之一。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是他们在语文活动中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更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彰显教师魅力。
学生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不好和老师教的不好。对于城市小学生而言,老师教的不好是他们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一位老师对北京市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抽样调查,结果52%的人认为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是由于不喜欢该科老师。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老师素质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业务水平。应该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和养分。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国家规定的定期培训学习增长才干,也可以多借鉴书本知识。“半桶子水”的老师是难以教好学生的。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很注重学习,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方面很有建树。他读书广泛,追求大海一样的学问,他编著了不少书刊,据不完全统计,于老师是当今语文教师中写作数量较多的一位,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专著文章,出版了数部专著。当然不是说每个老师都要象他那样,但作为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既然干这行就应倾全力干好,这是关系到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问题。教师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重要,而容易结合学生造成感觉影响效果的是老师语言魅力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师的语言应该有春风化雨的作用。真挚热烈的情,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爱屋及乌"地喜爱老师教授的知识。讲课时的语气很能表露教师的情感。所谓声气传情,它是口语表达的神行结合体,教师应具有用不同的音调表达不同的语意和感情的能力。幽默风趣也是一种颇有魅力的艺术手法。富有幽默的教学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学习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用幽默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因此,幽默就如同“激发剂”,他能调动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临场应变能力也是体现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教师应该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很好地处理偶发事件,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失教师风范。事实证明,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是一专多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培养自身能力,锐意进取,大胆创新。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①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语文教学与人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教材多为以文叙事、以文抒情、以文拟人状物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朗读教学,可以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把静止的文字形象化,使文字所写的生活现象活跃左课堂上,体现在学生身上,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升华。②创设实践情境。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已经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教师要以实际出发多组织几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③创设趣味情境。教师可以把某些表面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置于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环境中,使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如为了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我将儿童的错别字故意“误”写在词语或句子里,让儿童去辨别改正,或把容易搞错、搞混的字嵌在编好的语句中。例如:“他含着笑走进了宿舍”。“含”与“舍”调换。让学生自愿当小大夫给错别字治病,并找出病因。对难辨的错别字,还鼓励医生会诊。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积极投入,思维活跃,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活化了他们的兴趣。
三、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直接兴趣是由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凡是新奇的,直接符合需要的对象都容易引起个体的直接兴趣。直接兴趣易使学生满足,却难以持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获得系统的知识,但它情感性强,吸引力大,短期效果好。间接兴趣是因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它理念性强,靠意志力可以维持较长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和获得系统知识,但间接兴趣吸引力差,容易疲劳。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一个人觉得他现在或将来需要某种知识或技能时,他就会把兴趣转移到这方面,这是间接兴趣。而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这种知识的了解日益深透,对这种技能日趋熟练,这时,他的兴趣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而且是因为这种知识或技能的本身,这是直接兴趣。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他们之间的转化时时刻刻在发生。一堂课40分钟,每一分钟教师都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是直接兴趣,有时是间接兴趣。有经验的教师在上课之初总是注重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或讲故事,或设悬念,或提问题。于漪老师曾说:“课的起始阶段不能疲疲沓沓,要如爆竹鸣响,如京剧中的‘亮相’,一开始就吸引学生”。譬如教师有时可以采用提问式开课,一般说来,只有当学生面临问题、困境,渴求新知和寻找答案并获得突破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好,学的快乐,不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更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不断的摸索和坚持,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才可以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以《语文课程新标准》为指导理念,不断进取,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学生知识的取得与兴趣的提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兴趣中学习!
论文作者:李小雪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5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老师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知识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5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