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新闻传播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新闻传播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改革研究

陈 琳

内容摘要: 职业素养是新闻工作者道德素质的基本体现之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新闻从业人员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随着时代转型,互联网渗透在新闻行业的方方面面,使得媒介融合成为一种时代趋势。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转型,其表达的手段和表达渠道更为多元化和复合化。本文旨在讨论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新闻传播类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才能够适应在现代化飞速发展时期的媒介融合大背景下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闻采编 职业素养

一.相关概念

(一)媒介融合定义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尼葛洛庞蒂所提出,指的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狭义上来看是指把不同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媒介形态,从广义上来说,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技术融合、平台与市场的融合、组织结构的融合及传播与用户的融合。在现如今,互联网正蓬勃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媒介融合是“媒体转型”的发展方向,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改变以及极端气候环境的频发,近些年关于洪涝、干旱等灾害事故的发生率随之提升,灾害强度相比以往也有明显的提高。对此,单纯性的依赖于工程措施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作为非工程型方式的水文情况预报工作在抗灾减灾方面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在随之提高,其在防汛抗旱方面的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新特点

1.多种信息载体相融合

施工方法可以分为3类:①明挖法,此方法在地面直接开挖,待隧道主体结构建设完成以后回填基坑,如果开挖范围占用道路,将造成交通的瓶颈和断流,但其造价相对较低.②暗挖法、盾构法和矿山法,基本上是在地下进行作业,施工造价相对很高,很少占用道路资源,不会干扰地面道路交通,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③盖挖法,即半暗挖半明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全部封闭,剩下的工程和隧道结构均在地下作业.

对于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而言,其主要的信息载体是纸质或影像。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的传播在信息载体的运用上越来越多样化,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对信息资源进行获取,且获取的手段极为丰富,如平板电脑、手机、摄像机等高科技设备。同时,在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上进一步将音频、视频、文字、图像融为一体,使其显得更加的丰富、直观、生动。这样的局面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就必须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不断的提高,以此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1.虚假广告

从表6可以看出,产出的真空精炼锡集中熔化后,取样结果与在真空炉取样结果基本相符, Pb、Bi均达到四九锡要求,仅Sb未达到四九锡要求,需要进行深度脱除处理。

肝癌组血清PIVKA-II含量同其他组显著提高(P<0.05),肝硬化患者和其它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肝癌患者PIVKA-II水平同肝硬化外组显著增加(P<0.05)。相关研究指出[10],随着肿瘤分级提高,患者血清PIVKA-II随之升高。

受到媒介融合的影响,新闻报道的形式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变化,将逐渐地把传统单一的播报形式转变成为具有立体性、综合性的新型形式。比如电视新闻的报告,当前能够通过网络电视或者“BBS”主页来播报新闻,这与传统单一的电视播报模式迥然不同,其将让新闻信息的表现更加多样化。因此,作为采编人员就必须在采编的过程当中考虑到更多的因素,以此来保证最终的信息能够适应于各种类型媒体的播报。

新媒体环境下,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趋势不可避免。“只看标题不看内容、只看摘要就跟贴”的群民行为比较普遍,同时,受到工作生活压力影响,社会心态总体较为浮躁。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某些新闻媒体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舍弃了对深度内容的追求。其次,某些新闻媒体工作者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不强,缺乏独立理性的思考,常常随波逐流,甚至带有个人偏见,无法保持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难以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更无法深入地挖掘事实真相,只是浮于表面。

在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下,新闻信息在传播主体的范围上将更加的广泛,同时在表现的形式上也更加的趋向中心化。人们在阅读新闻信息的过程当中,参与到信息传播中的积极性与兴趣性将更加的浓厚。但是因为很多受众并不具备专业的新闻素养,并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与了解新闻信息的知识结构,自身的新闻信息传播技巧也不够专业。因此,在面对群众所提供的新闻信息时,相应的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充分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而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如何在数量极多的新闻信息资源中选择出价值最高、社会最需要、人民最需要的信息,如何对这些新闻信息进行全面的诠释,就成为了当前新闻采编人员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一)报道失真

1.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的能力是核心

(二)报道内容浅薄,缺乏深度

3.多样化信息资源

(三)不顾新闻本身而逐利

2.多样性信息应用

因为与经济利益挂钩,媒体中出现了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新闻买卖,新闻带有明显的广告内容、广告软文等。这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具有较高的欺骗性,它凭借媒体的公信力,去虚假宣传,不仅浪费了播出和版面资源,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2.新闻交易

国家新闻主管部门严格规定采编活动要与经营活动相分离,但仍有一部分单位将经营与新闻采编活动掺合在一起,甚至新闻采编活动为经营活动服务。新闻成为了牟利的工具,为利益集团服务,这就是典型的新闻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不再是新闻,新闻单位的公信力丧失,本来服务社会的媒体成为了贻害社会的媒体。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改革

新媒体时代的快捷性特点,使得那些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媒体成为商业赢家。然而过分追求时效性会不可避免地疏忽对新闻内容的核实与查证,以致假新闻泛滥,谣言四起。同时受名利驱动,某些新闻媒体工作者一味追求刺激、轰动的效果,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对反映社会正能量的事件漠不关心,出现了引导方向的偏差。

形塑新闻媒体的公共形象。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良好的新闻价值判断力与信息整合能力必然能够有助于其从海量新闻素材当中提炼出价值最高的新闻题材,再通过加工,为社会提供出具有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只有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才能有助于媒体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才有助于媒体形塑出一个良好的公共形象。另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媒介要想让自身的新闻信息产品拥有更好的市场表现,从某种程度来说完全取决于信息提供者的服务能力。因此,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就必须重视自身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关注那些日常的新闻报道的效果与质量。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钦杭成矿带与燕山早期岩体有关的矿床按元素组合及其与相关岩体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毛景文等[22]注意到,沿钦杭成矿带及其旁侧发育有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银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冷水坑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永平矽卡岩型铜矿、东乡热液型铜矿、焦里矽卡岩型铅锌矿,湖南七宝山斑岩铜矿、宝山斑岩铜矿、水口山热液脉状铅锌矿、铜山岭斑岩铜矿和粤北大宝山矽卡岩铜矿,构成了一个长达1000km以上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带,这个矿带的显著特征是位于华南地区东部大陆边缘内侧,与深源花岗质岩浆有着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其成矿时代为中晚侏罗世(180~165Ma)。

2.过硬的业务素质是基础

精通编辑业务。选稿、改稿、组稿、同期声的应用以及后期的制作,是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要做好这些工作,采编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首先,要仔细检查与核对稿件,检查稿件的内容是否符合于实际的情况,有没有错误的存在。其次,要让文字、画面、声音始终处于协调一致的状态,播放的质量与播放的速度得到保障。再次,必须熟练的掌握“电视语言”,让画面能够与声音整合在一起,对各个新闻信息的组合与切换导播的处理技术要熟练的掌握。最后,要精通画面编辑、声音编辑技术,让新闻播报的画面形象、色彩真正能够吸引观众。

较强的写作能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采编人员要有较强写作能力,例如电视新闻的采集、拍摄、编辑工作并不是一个人来负责的。在于新闻稿件的加工处理上,通常都是由相应的编辑人员来完成的,这种只编不写的模式对于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而言,长期下去必定会影响文字方面的业务能力。因此,必须对各种新闻的写法与技巧进行熟练的掌握,在日常工作当中去总结写作的技巧。

3.提高信息资源的发掘能力与策划能力是关键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媒体的新闻报道逐渐的开始实行“全时报道”的模式。这种报道模式的实现必定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采编人员就必须拥有对信息资源的捕捉能力以及在大量新闻信息中选择出具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善于对其中给你信息传播的渠道进行利用,对新闻信息的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如借助QQ、微信、微博等平台来获取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其次,应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媒体资源的共享,着力的完成不同阶梯下媒介产品的开发,从而真正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与一般的探究教学相比,微型探究教学有更明确的知识目标;与接受式教学相比,微型探究教学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达到了探究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在潜心研究教材、真正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节律”与“最近发展区”,将课本提供的“静态内容”激活,巧妙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问题串”,引发学生强烈的“欲达彼岸”的心理需求和“乐此不彼”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概念、定理的建构过程,在体验与感悟中培养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1]

同时,各大媒体之间的竞争重心逐渐的倾向于新闻采编人员的专题策划能力。由于信息传播手段的日渐多样化以及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在新闻信息的掌握上,各个媒体之间逐渐的形成了一种“无差别化”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要想有效的提高人们对新闻信息的积极性与兴趣性,相应的新闻采编人员就需要对新闻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同时需要为人们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引导、解读,从而让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了解。

四.结论

媒介融合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必然趋势。随着新闻传播媒介的不断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广泛。作为新闻传播类学生,在学习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接受新媒介形式,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J].国际新闻界,2006(5):31-35.

[2]张霆.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类学生的职业素养[J].新闻爱好者,2012,No.410,64-65

[3]倪宁.面对媒介融合的新闻教育创新[J].中国记者,2011(3)

[4]董广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闻战线,2009(4):62-63.

[5]常曦文.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J].传播力研究,2018,v.2;No.039,136.

[6]潘高耸.传统纸媒与音频媒介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03):78-79.

[7]汪亭玉.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传播走向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7,1(12):72.

[8]于莉娜.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传播走向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8,2(12):84-85.

[9]李琳.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电视新闻传播趋势[J].科技传播,2019(05):27-28.

2018rw011,自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研究,安徽新华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

IFQE201715,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改革研究,安徽新华学院素质中心项目

(作者介绍: 陈琳,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传播学、新闻学)

标签:;  ;  ;  ;  

新闻传播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