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龙门学区 744408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历史赋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小学数学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应结合数学知识的传递,努力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特别是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在这方面的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便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其次,班集体活动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另外,可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并加以解决,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从而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二、积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想象是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维因素,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以想象为基础。科学上的伟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借助想象提出的关于要解决问题的假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牛顿、莱布尼兹等人发现微积分,是他们在长期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曲线的切线以及变速运动的基础上通过超人的想象力发现的,并非出自逻辑推导。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了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要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解法,增强对数学中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简单的重复操练是无意义的行为,不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严重的是学生从中根本就没有弄懂为什么要计算。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选择出合适的方法来解决。
五、师生互动,点拨归纳,引导学生质疑
1.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自己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对话。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归纳、总结。教师要尽量少讲,在交流的过程中诱发思维动机,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思考,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机会和条件。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疑问,使他们用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3.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有所创见。要启发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独特理解,及其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步步延伸,拓展思维。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利用“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游戏引入课题,而后给学生设置疑问:知道有20个头、54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教学到这里,我发现学生对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很高,极力想解决掉它,他们觉得怎么会这样呢?于是整堂课就进入了积极的解疑状态,结果同学们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到寻找出多种解题方法。
六、灵活运用,尝试创新,鼓励突破常规
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并不是唯一的,从而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的一课中,课本只是说“每次观察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然而这只是针对规则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每看到的是都是不规则的,所以看到的面不一定只有三个。所以,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就需要灵活地运用知识,并能突破成规,发展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都要树立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
论文作者:马磐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3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学生论文; 的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发现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对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3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