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锁骨骨折78例疗效比较论文_李茂林

李茂林

(武乡县人民医院骨科 山西 长治 04630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锁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式选择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锁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与克式针髓腔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锁骨骨折良好的术式选择,不过相比而言,锁骨重建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期短,功能恢复效果好,利于尽快恢复锻炼,促进预后。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克式针髓腔内固定;骨愈合;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155-02

锁骨骨折为临床比较多见的骨折类型,主要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部位多集中于锁骨中外段,其次为锁骨远端。锁骨骨折容易并发臂丛神经损伤、临近关节损伤、血管及胸膜损伤、骨不愈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行动和生活[1]。目前,临床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较多,普遍给予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思路,本文分别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与髓腔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并评价疗效差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前患肢功能无不全,患者依从性好”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研究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16~62岁,平均(37.7±3.3)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35例,交通意外33例,工伤17例,打击伤5例;Craig分型:A型中1/3骨折41例,B型外1/3骨折33例,C型中内1/3骨折16例;对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17~60岁,平均(36.3±3.4)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34例,交通意外33例,工伤15例,打击伤8例;Craig分型:A型中1/3骨折38例,B型外1/3骨折34例,C型中内1/3骨折18例。2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Craig分型等基础信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2组术前均接受臂丛阻滞麻醉,取仰卧位,患侧肩部垫高10cm。对照组行克氏针骨髓腔内固定术,于锁骨骨折近中点处取2~3cm小口,切开并剥离,充分暴露断端,将合适的克氏针穿入外侧断端髓腔,至肩峰端并由另一小皮肤切口穿出,当针与骨折折断面平齐时进行整复骨折移位,再将克氏针逆向穿入内侧骨折断端内,至内侧段骨皮质内,针尾折弯后去掉多余部分,埋于肩峰端肌层下,避免因肌肉收缩导致克氏针游离。充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本组21例骨折患者给予单纯的克氏针内固定,17例由于骨折粉碎行丝线、可吸收线或钢丝辅助捆扎。研究组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沿骨折中心自锁骨前沿切5~6cm长短的横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端,清除淤血,保留碎骨块,尽可能少剥离骨膜,行骨折复位之后,选用合适锁骨解剖钢板置于锁骨上方固定,依次钻孔攻丝等,拧入螺钉进行固定。其中13例外1/3骨折患者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内置引流条1d。2组术后当日均颈腕吊带悬吊,术后1d开始进行轻度功能锻炼,如肩屈伸被动锻炼,术后7d被动训练转为主动训练,避免肩关节周围粘连。

1.3 评价指标

①应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量表评价2组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疼痛改善情况;②应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综合评分法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内容由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40分)、三角肌肌力(25分)、日常活动(20分)和疼痛(15分)等四部分构成,总分值100分,分值愈高,表明肩关节功能恢复越高。86~100分为优,71~85分为良,56~70分为可,≤55分为差;③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搭建数据库并作数据统计分析,涉及定量数据采用均数(x-±s)表示,组间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治疗前和术后1个月VAS评分情况

2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术后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 预后

研究组出现4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4.4%,其中2例关节僵硬,2例关节疼痛;对照组7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7.7%,其中关节僵硬3例,局部滑囊2例,关节疼痛2例,2组并发症发生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建钢板内固定数治疗锁骨骨折预后效果更好,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

3.讨论

锁骨骨折为常见骨外科疾病,占全身骨折的3%左右,且骨折部位以中、外段1/3最为多见。对于锁骨骨折,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可得到良好的恢复效果,但对于严重的粉碎骨折和要求骨折解剖复位的患者则需要采取手术处理,而复位内固定逐渐成为目前治疗锁骨骨折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不过,基于内固定思路的手术方法较多,不同的方法与固位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至为关键。目前,克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是锁骨骨折治疗的主流方法之一[2]。克式针操作简单,创伤小,技术成熟,安全可靠,且后期取出十分方便,在许多基层医院广为推广应用。不过不足在于,克式针固定方式容易出现后期松动、滑脱、折断等情况,导致骨不愈、畸形愈合或骨髓炎等并发症[3]。而基于钢板内固定思路的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由特殊材质制成的钢板具有弹性好,质地轻薄,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固定中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张力带效果,还能发挥对抗作用,对抗曲应力和旋转力[4]。不过重建钢板内固定的缺陷在于钢板断裂风险大,容易造成二次骨折,也存在较为明显的骨延迟愈合现象。本组资料显示,2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术式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过,行重建钢板内固定的研究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克式针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P<0.05)。从预后来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尤其是关节僵硬发生率较后者明显降低,这提示重建钢板内固定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钢板对抗及张力效果,更利于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这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具有更为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锁骨骨折患者,克式针内固定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但相比之下后者更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促进骨愈合,改善关节功能,预后效果好。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实际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段旭林,王建东,鄢小琴等.锁骨骨折5种内固定方式的应用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78-78.

[2]杨一国.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体会[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6):51-51.

[3]陈实.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01Z):84-84.

[4]李晓民.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1):73-73.

论文作者:李茂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锁骨骨折78例疗效比较论文_李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