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大雁培训中心 021100
摘 要:德育教育是各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到教育的首要位置。在中职学校教育的各个科目中,语文教学本身具有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值得每个中职语文教师思考。
关键词:技校语文 德育 渗透 策略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它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精神信念的形成,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技能型人才。
一、营造德育教育气氛
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学习到与个人行为和品行发展相关的内容,教师也应该在交流当中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所在,并进行有目标的教育。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就要在教学当中营造德育教育气氛,以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作为德育教育的基础。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语文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学生在对教师充满信任和信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更容易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良性的情感发展模式,能够更认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也能够更加主动地重视个人素养和心理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远离讲台,站在学生中间,以融入学生学习的姿态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知从高高在上的授课者转为共同成长的朋友。在课下,教师也要重视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提供主动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就会提高,老师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亲切的、值得信任的朋友,上语文课成为让他们觉得愉快的事情,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也更加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感悟、启迪。如在学习《拿来主义》一文时,鲁迅先生倡导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精神,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概念上的解释,学生就不能体会作者所说“拿来”的真正含义。如果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关注点,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教师可以举例学生非常熟悉的现代网络,网络是现代人重要的工具,具有很多功能如查阅资料、信息、聊天、邮件、游戏等等,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它在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网络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正在不断地传播,影响毒害着很多青少年,这个事实是很多同学知道的。当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鲁迅先生倡导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精神,“拿来”优秀的好的东西,“扬弃”对我们不好不利的东西。
三、结合课文,融入德育
除了导入新课以外,在正式讲课的过程中更能够融入德育的内容了,教师可以利用讲课的机会结合课文,适当地融入一些德育内容。这样的话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也是有一定好处的,能够让他们养成认真对待工作的习惯,让他们能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运用课文中主人公的光辉形象来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时候,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思索如果自己是邹忌,在遇到了这种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让齐王听从自己的建议呢?邹忌又是因为怀有怎样的精神,所以最后才能够开动脑筋,成功地说服了齐王的呢?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的事情,不要灰心丧气,而要开动脑筋,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还可以将这种精神扩展开,联系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之中,让他们思考一下在自己的职业中专学习生活中,是不是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自己又将如何去面对呢?另外,如果自己也遇到需要向别人提建议的时候,那么又要采取怎样的方法让别人听取自己的意见呢?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思索课文的内容,更和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他们觉得学习的内容有用,这样他们便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德育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四、推敲锤炼关键词句,欣赏领会
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重点词句、关键词句。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分析锤炼,使其中所饱含的思想情操折射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在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总体,还要把握教材的局部乃至细部,对词句蕴含的深意能真正有所领悟,同时还要融入生活的感受感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情感迁移,结合生活实际去体验感悟,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有所感悟,最终有所收获。如《荷塘月色》中,文章一开始就说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呢?抓住了这一句,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很容易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五、激发情感,提升德育效果
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情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语文学科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和巧妙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使他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品质的目的。例如,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可使学生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洋溢的爱国热情;学习《蜀道难》,要让学生体会李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峥嵘挺立的人格尊严,被世人传唱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今天依然是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美好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六、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只是语言与文学知识的灌输,而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途径,是对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补充。通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课堂的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味理论与道德的必然联系,升华其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既能丰富实践活动的内涵,又能有效地达到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唱出我心中的歌——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加深了其对祖国诗歌文化的涵养,还能使其在分工合作、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的力量,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总之,德育作为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主题,更是语文教学中的永恒旋律。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在立足语文学科教学的同时,积极找到教学中随时存在的德育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深挖、探索,总结出更多更好的德育渗透方法,教书育人,为祖国各行各业培养出有能力、有道德、有素质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罗静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5)。
[2]廖美娟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34)。
[3]江点雪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德育渗透[J].学语文,2014,(02)。
[4]万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a版,2013,(12)。
论文作者:付艳红 韩雁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课文论文; 情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