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治理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吴茱萸论文,病虫害论文,发生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是名贵的中药材品种之一。别名有吴萸、吴椒、米辣子、茶辣、臭泡子、石虎等。主产于西南三省及陕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安徽、广西等省(区)。
(一)主要病虫发生特点
吴茱萸主要虫害有褐天牛、凤蝶、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红腊蚧、矢尖蚧等,主要病害有煤污病、锈病。
1、虫害(1)褐天牛:又名“蛀心虫”、“老木虫”。主要以幼虫从树干下部30~100厘米处或粗枝上蛀人其茎干中,咬食木质部,形成不规则的弯曲孔道,使内部充满蛀屑,每隔一定距离开通气孔和排泄孔,将蛀屑排出孔外。7~10月在距地面30厘米以上的植株主干上危害,出现唾沫胶质状分泌物、木屑及虫粪,危害严重时,受害植株可枯死。
(2)凤蝶:以幼虫危害,取食幼芽、嫩叶,使其成缺刻或孔洞,以5~7月危害严重。3龄后幼虫食量增大,能将幼枝上大量叶片取食成秃枝,从而严重影响吴茱萸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
(3)红腊蚧和矢尖蚧:四季皆可发生危害,且多聚在枝、叶、花、果上吸食植株汁液,使受害叶变黄,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以8~10月危害较重。
(4)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又名“地蚕”、“土蚕”、“乌土蚕”。是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咬断幼苗根茎处,以4~5月对幼苗危害严重。
2、病害
(1)煤污病:简称“煤病”,病原为真菌中一种子囊菌引起。当蚜虫、长绒棉蚜虫、蚧壳虫在吴茱萸树上危害时,蚜虫等分泌的甜味分泌物常会诱发该病的发生。在被害处及其下部叶片、嫩梢和树干上就会诱发不规则的黑褐色煤状物,这种煤状物容易剥落,剥落后叶面呈绿色,若发病严重则影响光合作用,树势衰弱,开花结果少,严重影响产量。该病多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蚜虫、长绒棉蚜虫、蚧壳虫等滋生较多的情况下发生。
(2)锈病:病原为担子菌亚门,鞘锈菌属真菌引起。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黄绿色近圆形边缘不明显的小点,后期在叶背形成橙黄色微突起的疮斑,随着叶片上病斑的增多导致叶片枯死。该病害多在5月中旬发生,6~7月危害更为严重。
(二)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保护环境”的原则,以农业控制措施为主,优先采用农业栽培控害措施,强化实施物理防治措施,优化化学防治方法,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毒配方,实行精准无害化治理技术。
1、农业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选用优良健康苗木;及时翻犁园地,杀死部分土壤中的越冬虫蛹,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越冬虫源;春秋修剪,剪除虫枝、病枝、纤弱枝,集中处理病残枯枝落叶,烧毁深埋,可减轻翌年的危害。
2、物理防治 在成虫期,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成虫,达到降低田间害虫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的目的;利用害虫对糖、酒、醋液的趋性,在糖醋液中加入农药进行诱杀,或利用黄板诱集蚜虫等;在天牛成虫盛发期进行田间人工捕杀,并在产卵裂口刮除卵粒及初孵幼虫。
3、化学防治
(1)褐天牛:幼虫蛀入木质部后,见树干上有新鲜的蛀孔,即可用钢丝钩杀;或用药棉浸渍80%的敌敌畏塞入蛀孔,用泥封口,毒杀幼虫;用浓石灰浆,或浸渍40%乐果原液的棉球堵塞洞口,并以黄泥严密封塞毒杀幼虫。在成虫产卵期,用硫黄粉1份、生石灰10份、水40份拌成石灰浆,涂刷树干,可防止成虫产卵。
(2)凤蝶:在幼虫低龄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每隔5~7天喷雾1次,连续2~3次。在幼虫3龄以后,用含菌量100亿/克的青虫菌3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3)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在危害盛期(4~5月),用炒香的麦麸或菜籽饼5公斤与90%晶体敌百虫100克制成的毒饵诱杀,或以10公斤炒香麦麸或菜籽饼加入50克氯丹乳油制成毒饵诱杀。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在下午浇穴毒杀,每亩用2.5%敌百虫2公斤,拌细土15公斤,撒于植株周围。
(4)红腊蚧和矢尖蚧: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在春季叶未萌发前,用石硫合剂涂刷树干,或用竹片在树干上轻刮除去。
(5)煤污病:治蚜防病,当蚜虫、长绒棉蚜虫发生期,可用40%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发病初期,用1∶0.5∶150~200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1次,连续2~3次。
(6)锈病:在发病期可用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50%代森锰锌500倍、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氧化萎锈灵3000倍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联系电话:0851-37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