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开敞空间相结合的古建筑外部空间营造——以“景德寺塔-谢朓楼”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例论文_夏徐胤

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古建筑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一些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古建,其与周边环境、市民活动有大量的交集。除了自身保护以外,外部空间营造也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宣城市“景德寺塔-谢朓楼”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为例,浅析城市开敞空间与古建筑外部空间营造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景德寺塔;谢朓楼;历史街区;空间视廊;开敞空间

0、前言

古建筑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主要还是侧重于建筑本身的保护,包括建筑构造的保养、建筑形制、技法的传承等。但对其外部空间营造和文化内涵发掘方面,还做的不足。尤其是很多中小城市中的一些古建筑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反而对公共连续空间做了分割,变成了卖票参观的博物馆,丧失了其应有的活力。因此,在宣城市“景德寺-谢朓楼”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过程中,利用周边城市公园建设的契机,让历史街区与城市开敞空间产生互动。

1、“景德寺塔-谢朓楼”历史文化街区简介

“景德寺塔-谢朓楼”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范围约6.33公顷,位于宣城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地段。

景德寺塔始建于晋朝,塔随寺名而变,初名永安塔,唐称开元塔,宋叫景德寺塔,亦称多宝塔,清为永宁塔。塔平面六角形,9层,高约34米。底层有附阶,现存西南两面,塔身壁面开券门,门两旁做灯龛,各层塔身壁面都做成“弧身”式样。塔内部结构为空筒式,每层装有楼板,并用交叉梁承托,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风格。

谢朓楼初建于六朝南齐年间,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代在原址建楼,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秋季登宣城谢朓北楼》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云》两篇名作。谢朓楼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军的轰炸。解放后,这儿被建为烈士陵园。1997年,一座四檐高飞、曲径回廊、气势可观的新的谢朓楼在旧址之上重现。1998年5月,谢朓楼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座高6米、面积1500平方米的高台。为保护谢朓楼遗址,划定的保护范围是遗址基座四周各50米;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是保护范围之外向南100米,向西80米,向东、北各50米。

两座古建筑位于宣城市商业最为繁华的中山路、叠嶂路、锦城路地段,东侧为宛溪河。宛溪河作为宣城市最重要的内河,规划建设滨河城市公园,一期已经建设完成。

2、设计理念——结合城市公园营造外部空间

不同于以往古建筑保护只注重单体保护,本次改造将景德寺塔与谢朓楼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街区中的两个节点来看待,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使两座建筑在空间上进行“对话”。

(1)化零为整

景德寺塔位于谢朓楼北侧(如图1所示),结合旧城区改造与宛溪河景观带滨河城市公园建设,打通南北和东西向的景观走廊,变支离破碎为整体景观。

(2)重塑历史风貌

运用景观视线分析方法,重现“陵阳三峰”、“句溪塔影”、“北楼远眺”等景观,打造高密度城市中的公园

(3)营造场所

通过节点打造和游线设计,将整个历史文化街区同西侧的商业街区、东侧的城市公园串联起来,为市民活动创造交往空间。

3、设计手法

(1)视线分析

结合城市现状以及未来府衙片区和宛溪河商业街区的建设,从谢朓楼分别向景德寺塔、府衙片区、府山广场、阳德门和泰和门之间建立起五条视廊,通过对谢朓楼视廊、视圈、视点和剖面的分析,谢朓楼的高度由原来的15米调整为45米左右的体量,这样从上述五个重要的节点和视廊均可观赏到谢朓楼。

图1 谢朓楼视线分析图

(2)外部空间营造

谢朓楼南侧的府山广场使其与城市主要商业街的衔接变得更加积极,这里也发展成为城市中最有活力的场所。与此同时,谢朓楼北侧和景德寺塔则显得较为封闭。

为此,结合旧城改造和宛溪河景观规划,将景德寺塔东侧的廊道打通,将滨河城市公园与景德寺塔联系在一起,将古建筑的外部空间延伸到城市公共空间中去。使历史建筑本身成为市民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也使休闲游憩功能为主的滨河公园有了更多的文化与商业的内涵。

(3)景观中轴立面改造

经过规划,景德寺塔-谢朓楼-府山广场,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景观中轴,其两侧建筑现状参差不齐,风格多样,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无法形成序列感。为了更好地体现历史街区的氛围,衬托历史建筑,对景观中轴线两侧的建筑立面进行改造。

4、城市开敞空间与古建筑外部空间营造的相互作用

(1)城市公园建设是古建筑保护的有力支撑

中国古建筑的特色与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与环境融合上,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整个环境的本底变化,使古建筑的场所感大大减弱甚至完全消失。

谢朓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曾经的谢朓楼是宣城市老城区的至高点,才有了“北楼远眺”这一景色。如今周边高楼林立,建筑密度也很高,谢朓楼淹没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已经变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房子。

传统的古建筑保护当中,很少将古建筑周边的景观环境加以控制,对各类要素的保护也比较孤立。建筑师和规划师虽然对一小块区域内的建筑风貌做了控制,但方圆几百米的空间里的控制在整个大的景观环境的变化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在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中,控制景观环境的塑造,对这些古建筑的外部空间作为重要节点来打造,就成为了可能。城市公园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对城市自然环境的一种提升。对古建筑外部空间的营造,一旦融入其中,就不再显得孤立无助。

(2)古建筑外部空间是城市开敞空间布局的极佳场所

城市开敞空间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目前我国的城市开敞空间容量依然难以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城市的规划者与建设者对城市开敞空间的塑造多从城市绿化与绿地系统规划的角度出发,而较少顾及到市民的使用需求。由于中心地区土地价值高,城市公园往往位于郊区,而不是人流集中的中心区。而这些区域的古建筑的外部空间,恰恰可以作为城市开敞空间,与城市公园串联起来,形成系统。

5、结语

传统古建筑外部空间营造主要着眼于古建筑的保护,城市开敞空间建设则是以市民需求为目的,这二者的结合有设计手法的共通,也有实施层面的相互作用。城市开敞空间为古建筑带来了活力,更好的发挥其文化价值。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考虑人的活动对古建保护产生的压力,以及如何避免历史街区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景德寺塔-谢朓楼”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015

[2]《安徽宣城宛溪河二期景观规划》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2012

论文作者:夏徐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与城市开敞空间相结合的古建筑外部空间营造——以“景德寺塔-谢朓楼”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例论文_夏徐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