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建委工程建设执法监察队 710000
关键词:工地;扬尘;防治
前言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多领域、多个环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到处可见吊塔林立的建设工地,工地周边弥漫着灰土,笼罩在美丽城市的上空,搞得人心惶恐不安手足无措,如瘟疫病魔一样折磨着人们。因此,如何防治工地扬尘,减少大气污染,创造良好的空气环境,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扬尘污染问题之一。
本文所称的工地扬尘污染,是指建设工程(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地铁工程、人防工程等)施工现场(含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范围内及相关物料场外运输过程中,在自然力、人力等作用下形成的粉尘颗粒物进入到环境空气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人类为了获取物质,丰富生活,从来没有停止活动,有活动,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治理污染,就是依法规范人类活动,从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来说,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就是采取可控的扬尘防治措施,尽可能维护施工现场环境,从实际出发,工地施工现场必须采取以下扬尘防治措施:
1.在建工程大门口处和制高点必训安装扬尘防治远程监控设备,确保正常使用,责任单位不得随意拔掉电源、损毁设备、逃避监管;
2.工地现场周边必须设置硬质围墙或围挡,主城区高度不低于2.5米,一般路段高度不低于1.8米,围挡外周边100米以内道路保持清洁;
3.大门口设置自动车辆冲洗设施,在工程后期不具备设置条件时,要设置小型人工冲洗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冲洗;
4.出入口和场内主要车行道路、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基坑坡道必须处理到位;
5.施工现场裸露的黄土、渣土、散材必须采取固化、覆盖或绿化等措施处理;
6.施工现场因石材安装、边坡支护、灰土搅拌等施工工艺要求必须在现场切割、拌合的,应搭设封闭防尘棚,防止扬尘;
7.室外管网、绿化、铺装等尾期施工阶段,应设置临时围挡,裸露场地、管沟堆土、材料堆放须采用防尘网覆盖,工完场清料净,覆盖及时到位;
8.施工作业区主要扬尘部位要配备洒水、喷雾设备,实施不定时喷洒,不得造成作业时扬尘;
9.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密,车辆驶出大门时必须进行轮胎冲洗,严禁带泥上路;
10.待开工地块必须封闭围墙(挡),裸露黄土必须采取绿化、固化或遮盖等措施,要明确专人管理,确保场地内不积存垃圾,覆盖到位。
在现实生活中,空气要想治理好不是那么的容易,看见雾霾就有牢骚的人质疑,写在纸上的措施、规定,能制约和规范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吗。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严格遵守规定的人也越来越多,大气质量岂能没有一个向好的变化,有人可能会问,我们立了那么多法律法规,天上的雾灰霾尘怎么还没止住呢。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法律规定发挥作用,我们就可能像生活在灰窝里呼吸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倒逼政府管理监督部门,必须采取一些可行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定,比如尝试对工地采取以下管理方法:
1.对扬尘防治建设工地进行标识化管理。按照不同的角码、颜色对工地类型、工地所处区域、扬尘管理情况进行分类标识,在工地大门等醒目位置粘贴标识,以便对应台帐进行检查,并落实相应责任。
2.严格按照包抓监管责任。建立领导包抓、行业管理部门和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各司其职的包抓监管体系,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所有建筑工地竖立包抓监管公示牌,公示各级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实行红黄绿牌监管制度(绿牌为达标施工、黄牌为警告整改、红牌为停工整顿)。
3.推广建设工地扬尘防治的“示范性工地”和防尘效果好的技术措施。通过企业自荐,行业管理评比等途径,推选出一批扬尘防治“示范性工地”。建立示范、树立典型,宣传、推广扬尘控制先进经验和先进施工工艺,切实发挥示范作用,真正做到“以好带差,以点带面”,促进建设工地扬尘防治水平不断提高,可适时组织开展建设工地扬尘防治好的示范企业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同时,征集并推广工地扬尘防治效果好的技术措施,如在塔吊吊臂、基坑周边、坡道一侧设置喷雾装置,定时自动喷淋,在建楼层主体施工期间,设置建筑废渣垂直运输通道等措施,尽可能减少现场施工、出土作业、运输材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积极推广扬尘防治效果好、简单易行的技术措施,组织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观摩学习。
4.建立扬尘防治奖惩机制。建议对扬尘防治工地进行评比,扬尘防治突出的企业和示范性工地,在文明工地创建、企业资质年检和个人执业资格审查等给予倾斜和加分;扬尘治理较差的工地,将处罚结果作为行业差别化管理的依据,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5.探索工地扬尘防治工作“物业化”。建议建设工地探索扬尘防治工作“物业化”,由建设单位负责,通过成立专门的物业化管理机构委托相关单位具体实施,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可以组建专业的物业化管理队伍,对所属的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实行统一的物业化管理。
6.建设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建设工地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技监管手段,加强施工现场动态与过程监管,真正实现施工现场“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保证各项职能全面高效的落实,也是推动转变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新举措。
这几年,许多城市在建设工地污染防治上,综合施策、多措并举,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在治本之策上,客观上讲,受多种因素制约,一些措施还不是很硬,一些基础性工作还不是很实,一些创新性、革命性举措还不是很多。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改组为自然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改组为生态环境部,并且均扩充了许多新的职能,这是因应生态文明战略的具体行动。而自然资源部的设立,显然是以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主旨。近年来环球时报、美国福布斯、新加坡海峡时报等杂志刊登了中国建设内容丰富、数量巨大的生态城,处罚近两万家污染企业。从各种渠道信息变化来看,国家政策重心将由建设转向保护,中国在尊重自然生态,按照自然生态的规律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现在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中央政府在环保工作上作出的改变和努力,一系列严厉的问责和环境治理措施,从根本上震慑地方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的环保态度。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工地现场扬尘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想新办法、创新思路,用新技术,最大程度降低工地扬尘污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大气质量会得到进一步好转,清新爽朗的蓝天会多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6]《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
论文作者:李延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扬尘论文; 工地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措施论文; 大气污染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论文; 示范性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