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低碳环保理念应用到园林水景设计中,针对目前城市人工水景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水景的设计、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环保原则,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水景。因此,本文探讨园林景观水景低碳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设计;低碳化
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水资源却日益短缺,尤其对于北方缺水城市来说,在景观中应用水景似乎有些奢侈。因此,在水景设计中如何节约用水,实现水景设计低碳化,成为现阶段景观设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低碳景观设计概念
低碳,是指较低或者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而低碳景观设计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目标宗旨的绿色景观设计。低碳景观作为景观学领域的新概念,其内涵也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等概念相对应的基本层面的低碳含义,那就是减少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在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中倡导节约其过程中所需的能源和减少碳的排放量,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让人与之共存。因此低碳景观设计也是-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符合生态语境下当今社会对景观设计的要求。在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低碳景观设计有了长足的发展。
宏观上,景观工作者本着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等目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场地,让设计符合环境,充分让自然做工。
微观上,低碳景观在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的整个过程中都注重减少碳的排放,促进形成和谐发展的景观体系,这也是生态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形式。
2、水景设计的低碳化
水景低碳化涉及水景设计建造的各个环节,包括水景设计形式的选择,规模的大小、建设用材、后期运营及维护等多个方面。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2.1尊重场所、因地制宜
水景设计必须顺应场地原貌,根据场地的自然地貌,结合当地地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要素进行合理设计。尽量考虑利用场地原有的水资源条件,以及原有地势低洼的地方开挖建设水景,以减少施工能源消耗。在原有的地形中有自然水系的,那么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则尽量的保留。这些水系是自然生态的,只需在交接地带的局部做防水、防渗漏处理,再铺上泥土,岸边种植上水草,就可以使水系更加自然,且大大消减了建设成本。
水景设计也要综合考虑当地的降雨量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出最优水景设计方案,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例如对于南方雨水充沛,自然河湖水系遍布的地区就可以利用自然河流设计水景(见图1所示),且水景规模和面积可适当加大。而对于北方缺水地区水景规模就要适当缩小。
图1南方某市园林水景运用因地制宜手法设计
2.2巧妙设计,打造水景
在缺水型城市中,人造水景可以结合人的视觉误差来进行建设。池壁、池底采用深色装饰石块会使水的颜色变暗,给人以深不可测的感觉。采用给较浅水池注满水的方法,给人以水快要溢出来的感觉,让人从视觉上感到池水很多。这样,所用的水量较少,补水也很容易,但起到了以小搏大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引用日本园林的枯山水造园技术来营造枯山水景观(见图2所示),即在起伏坑洼的地形上用砂石模拟自然的山水,其中的水就是利用低洼处在边缘做成块石的自然岸线,在岸线的内侧为模拟的水面铺以洗净的卵石或白色石英砂的砂石面层模拟水面,在模拟水面上可以建桥、水榭、亭廊等建筑,在近岸处可以设置水车、小船等,还可以将铺好后的石英砂等底部用料修整成波浪形状,用来模拟自然界的水波,加上周围的绿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游人带入一种新意境,给人一种新的感受。
图2日本园林的枯山水造园技术来营造枯山水景观示意图
2.3生态环保,持续发展
在景观水系设计中生态式的水景是相对环保又节能的。生态式水景是通过模拟生态水系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来打造水景,具体做法是模仿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通过水生植物来吸附和过滤水中杂质,通过微生物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水中卵石和淤泥来过滤净化水质,这种办法是一种成本低廉的办法,可以节水、节电。生态水景处理系统的主要元素包括:水生植物、生物过滤池,预处理过滤池,曝气系统,雨水存储系统。一般情况下水的深度如果超过80公分深之后就基本具有了生物的自净能力,同时在水系中放置水草、饲养螺蛳、养殖鱼类等等均可以加强水系的自净能力。
通常净化水质使用的药物有硫酸铜、硫酸铝和高浓度漂白粉。硫酸铜用于清理青苔,硫酸铝用于吸附漂浮物、悬浮物,凝聚脏东西,高浓度漂白粉用于杀毒、杀菌,让水不变质。如果纯粹用国外进口的药物处理,净化水质,每年仅用药的费用就很昂贵,这样成本显然太高。所以如果设计条件许可,水景设计尽量采用生态式。
2.4雨水收集,中水利用
水景设计中水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对于缺水的北方城市,由于水的蒸发及渗漏需要不断的补充水体,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水资源,因此水源问题成为水景设计最关键的问题。目前可以采用的节水策略有雨水收集,中水利用等,
雨水收集:景观设计中可以设计雨水或其他降水的回收系统。雨水收集的实质就是在景观设计中设置雨水的收集系统,包括汇水系统、管网布设的输水系统、蓄水系统、过滤系统以及配水系统,共同构筑形成雨水的再利用体系。如居住区对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储存,屋面水经雨水斗、水落管和适当设置的过滤器过滤后直接进入蓄水池,雨水中的颗粒经沉淀,或下沉或上浮至蓄水池的表面,出水再经设在池中部的浮游式过滤器再次过滤后,将水送至小区的专用管线,供水景及小区其它用水,进而达到对雨水的再次利用,最终达到节水的目的。
中水利用:中水也叫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通过设立地下式中水处理站,经处理收集后,其中70%的中水可以回收再利用。中水也可以作为景观水景用水。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新研发的节水设施及节水技术来实现水景的可持续利用及实现节水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保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水景的设计既要注重美学感受的营造,又要注重水景有节制的开发利用,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节约型水景。
参考文献:
[1]卜国华.廖秋林.低碳园林营造的原则及手法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2.
[2]王少健.王敏.赵海天.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的低碳化意义探讨[J].山西建筑,2010.
参考文献:
[1]方庆.彩色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品鉴,2015(2).
[2]李欣.浅析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
[3]冯鸿飞.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赤子,2012.
论文作者:何凤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水景论文; 雨水论文; 景观论文; 水系论文; 低碳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