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以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 璠
摘 要: 目前,师范教育实行“双导师”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对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双导师”培养模式的跟踪调查研究中发现,“双导师”制度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双导师制”实效性的一些对策,希望可以切实促进“双导师制”的完善和发展完善,以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教师人才。
关键词: “双导师”;师范教育;现状;对策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对“双导师”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也针对“双导师制”进行了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予以践行。几年来,“双导师”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需要改革、创新和思考的地方。我们对该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双导师制”的工作实效进行了摸底,并对今后“双导师”工作的开展和质量提升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想法。
一、实行“双导师”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要求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指出,要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同时,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师范类教育应该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英语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能为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输送优质教师,这就需要我们在专注学生专业提升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和拓展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实习基地的健全、合作培养协议的签订和落实,与小学合作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达到“学中用”“用中学”以及“活学活用”的目标,实现校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二、“双导师”制度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现状
为更好地贯彻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建立健全“双导师”制度,目前已形成了完备的实施方案。截至2019 年3 月,已签订小学实习基地9 个,实习和实践课程贯穿学生三年学习生涯,其中,三年内的实习时长分别为1 周、1 周、2 周、3周、4 周、3 个月,依次递增。研究随机选取了10 名学生,从大一进校的第一次实习开始,每次实习结束后均对其进行访谈,并辅以建立在校学习状况及教育教学能力成长档案,以真实的调查来把握“双导师制”的实效性,对其开展情况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促进制度的完善和推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几年的教育实习,所有学生都对其功效予以肯定,学生专业知识提升的同时,教育教学能力也在逐年增长;对于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特性的把握不断提升;课堂驾驭能力提高,教案编写时长缩短,针对性强;学生管理和组织教学能力提升;职业期待和职业热情明显增长;求知欲增强,能从实习中反思,在实践中求知。但同时,在跟踪访谈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自我规划意识不强,主动性不足,缺少反思精神,实践能力提升不显著
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导师一对一的辅导,但是能主动找导师请教问题者仅占所有调查对象的一半左右。极少数学生能够每周找导师促膝长谈一次,以了解自身的实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真正走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的次数很少,羞于找导师提前规划课堂教学事宜;缺乏反思意识,对待实习内容和实习手册的填写只是公式化的求数量不求质量,批改作业多,走进班级少,实习期结束后,实习手册上出现部分应付了事、后期再补的现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不明显。
目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以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中的文化方面进行随文就释地解释为主要输入方式,然而依靠这种模式来达到文化教学的目标是十分困难的。第一,其文化输入受到教材的限制。第二,大学英语教师本身作为异族语言学习者,对于目的语文化的感悟力无法达到持该语言的本土人士所具有的层次。鉴于此,笔者认为,构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模式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
均对入选患者实施阴道超声检查,所用超声检查仪器为GE-Voluson E8型超声诊断仪,超声检查探头为IC5-9-D,检查时取膀胱截石位,排空膀胱并指导患者将手臂抬高,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并套上避孕套,而后置入患者的阴道内,对其行横向、纵向及扇形等多方向扫查,测量患者的子宫大小、宫内膜厚度和宫内是否有孕囊,同时观察患者的双侧附件区是否有包块,及其包块的大小、边界和包块内是否有孕囊,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存在胚芽和心血管搏动现象,而后观察患者的盆腔内有无液性暗区[1]。在检查后按照其结果对患者实施相关诊治,分析阴道超声检查方式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由于主动性的缺乏和自我规划意识的缺失,部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导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甚少,导师无法很好地了解学生,自然也谈不上托付和信任,实习生的锻炼机会自然也减少了。此外,实习生忙于听课、批改作业、参与班级活动,没能合理安排时间,自身缺乏反思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显得盲目羞涩。
(二)实习基地单位热情度不高,导师水平参差不齐,对指导工作投入不够
实习基地是学生校外实习的主要场所,高校“双导师”培养模式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外实习单位的大力支持。而从学生评价反馈的情况来看,部分实习导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敷衍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校外实习单位对实习工作的统领和重视度不够,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导师遴选、业绩考核等。在与部分实习单位教师的交谈中得知,教师认为导师工作对于自身来说是一种额外工作,除了增加工作负担外,没有薪资、教学业绩、科研业绩等实质上的益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日常教学,实习单位导师完全处于单向付出的一方,并不能实现与高校的“共赢”。
三、提高“双导师制”实效性的对策
(一)建立优质实践基地,建立健全制度政策,形成“学习、合作、共赢”共同体
行政主管部门、高校、实践基地等出台相应的“双导师”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确保“双导师”培养方案的顺利推行,中小学乐于接纳、善于管理、精于指导;高校扎实理论、提供平台、共同进步。三方共同协作确立和完善“双导师”制度建设,使中小学能将成为高校实践基地看作乐事,愿意主动承担实习任务,并针对自身状况出台相应的校外导师遴选和激励政策,选择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并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通过考核、奖励制度等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创新性,提高其责任意识。高校则要利用自身优势,给实习基地教师提供相对应的学习和进修渠道,搭建基地建设、课题研究、交流研讨等平台,吸纳和邀请中小学骨干教师作为客座教授,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达到双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强化师生双向考核,使学生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高校实习带队教师深入实习基地,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考勤制度,适时召开交流总结会,加强信息沟通。将过程性评价和考核体现在实习生手册中,建立档案跟踪制度。重视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使实习生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在校过程中,通过讲座、报告、经验交流等使学生明白实践的重要性,使其重视经验和理论的有效联结,带着问题和想法进课堂,以教育实习为纽带,以中小学为场所,沉浸于教育实践中,在课堂中发展自我。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开展群讨论,总结和分享经验,适时撰写总结,实事求是,避免空洞和形式化。
现代篮球比赛中罚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得分手段和制胜的重要因素[6],因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队与澳大利亚、日本女篮的罚球命中率依次为72.7%、79.1%、77.0%,可见中国女篮的罚球均低于2强球队,特别是在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期,说明中国女篮在心理素质不够过硬、缺乏大赛经验。决定篮球比赛胜负的关键分,往往就在毫厘之间,所以对于运动员不仅仅是体能、技能和战术能力等方面的考验,运动员面对大赛心理状态的起伏变化对取得比赛的胜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结语
“双导师制”实现了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有机融合,能促进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进,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其进行持续调研和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实效性,真正提高学生实习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联合,庞敬礼,张军,等.“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06):43-46.
[2]朱顺东.基于“双导师制”的校外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丽水学院小教专业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4,36(06):95-100.
基金项目: 本文系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5jyxm470)、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学研究项目(2016jyxm089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6A0787)研究成果。
标签:“双导师”论文; 师范教育论文; 现状论文; 对策论文;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