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伟 张亚辉
山东晨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77500
摘要: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在不同的工程施工中都拥有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施工过程中要排除对混凝土结构施工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严格规范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管理,强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从而为整个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本文在此分别从配合比设计、浇筑、养护及裂缝控制的方面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裂缝
前言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的基本材料,具有成型容易,输送能力大等优点。对于混凝土工程的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等过程来说,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各工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概述
混凝土是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施工的质量,它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以及其使用安全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混凝土施工技术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科学化和技术化,因此需要施工单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中,只有强化整个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目前在国内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混凝土的搅拌、浇筑以及养护上面的施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工艺技术要点
1、原材料选择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选择泌水性比较小并且自身保水性比较好的混凝土,同时还要能够满足泵在送混凝土时所要求的黏滞性,混凝土的性能也要符合国标相关要求。混凝土的细度要求是使用80μm的方孔筛进行筛余的部分小于10%。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要求初凝时间不早于45min,而终凝的时间不晚于6.5h。混凝土的安定性必须合格,同时混凝土水泥中的碱含量要求小于0.70%。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要由定点厂家提供,并且加强水泥进场的检验和试验工作。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级配以及形状都对混凝土拌和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粗骨料需要采用连续级配,其中针片状的颗粒含量不能够大于10%。混凝土采用的碎卵石粒径要在5~25mm,并且含泥量小于等于1%。
2、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与否对混凝土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就会导致所拌制的混凝土难以满足你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的需要,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一是满足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强度和性能要求;二是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用量,并达到混凝土泵送所需的流动性标准,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热,很好的预防裂缝的出现。
3、搅拌
搅拌混凝土时,应根据计算得出的各组分材料的投料量,按重量分批次投料;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规定。投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搅拌时,应按照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顺序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对现场应严格管理,进场混凝土应逐车向检验人员交验,目测混凝土外观色泽和有无泌水离析现象并对每车的坍落度进行取样试验,严禁使用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
4、浇筑
在混凝土将要初凝时,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如果在浇筑之前,混凝土已经出现初凝现象的话,那么还要对其进行一次强力搅拌,待到混凝土的流动性恢复之后,才可以入模。如果混凝土在浇筑之前,已经发生离析现象的话,那么也要对混凝土进行重新搅拌,这样以后才可以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那么对于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就要保证在2m以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楼板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对于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保保持在1m以内,不能出现太大偏差。如果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都超过上述规定的高度,下料时,就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进行施工;一般都是采用木板钉成溜槽,在表面包上铁皮,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其水平倾角在30°以内;一般来说,串筒的每节筒长大约在70cm,采用钩环连接每节筒,采用薄钢板制成串筒,并且在串筒内加设缓冲挡板。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分层进行浇捣,还要保证能够随浇随捣。
5、振捣
浇筑后应该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分为机械和人工振捣两种,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使用人工振捣的方法。振捣过程应该快插慢拔,均匀的选择插点的位置,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应该使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在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如果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则应该保证其能够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进行覆盖。
6、施工缝留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留在结构剪力较小且容易施工的部位,柱子应该选择留水平缝,位置最好在梁底部或者是板面;而梁、板、墙应该选择留垂直缝,同楼板连为整体的超大断面梁,垂直缝需留置在板底20mm至30 mm毫米位置,若板下有梁托,则应当留置于梁托基部。有主次分梁楼板,垂直缝需留置于次梁跨度中部1/3范围内。墙上垂直缝也应留置于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如果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接缝时间就会超过规定的时间。这时,可以再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
7、混凝土养护
首先是在浇捣墙板的混凝土之后,展开带模养护,时间应>7d。其次,在拆模之后,挂两层麻袋,以确保覆盖密实室,进而再继续保温,并给予洒水养护,时间应>10d[4]。第三,在完成浇捣顶板的混凝土之后,在其终凝之后,在6h之内禁止浇水养护,以避免发生起灰或者起皮的现象。第四是在8~12h之内,应用薄膜将其覆盖密实,面层需要加盖双层麻袋,以确保温度足够,利于养护,要确保混凝土足够湿润。在3~4d之后,待混凝土温度的高峰期过去,才可以给予正常洒水的养护,时间要>14d。
8、裂缝处理技术
导致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温度、混凝土的配比以及浇筑完成之后的处理等。针对裂缝采取的处理步骤包括:其一,在达到泵送与施工条件之后,应该尽量减小混凝土的坍落度,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应该在卸料之前先高速的运行20-30s,之后在通过反转将混凝土卸出。在施工的过程不能够随意的添加水;其二,为了有效的降低由于水化热而导致的温度应力,因此要尽量选择水化热低且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并在其中掺入缓凝剂或者是高效的减水剂来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并演唱混凝土达到高温的时间,尽量减少干缩现象的发生;其三,尽量选择粒径较大,颗粒形状较好,且级配比良好的粗骨料,可以减少水的用量;其四,在达到泵送与施工要求的前提之下要尽量采用低流动性的混凝土,并对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单位体积内混凝土的用水量,降低水化热的释放量。
三、加强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控制已受到工程界的广泛关注,首先混凝土施工的设计要合理,在建筑开工之前一定要对建筑物自身的使用年限和受力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制定一套合理的使用混凝土的方案,应该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按照设计的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
其次,原材料的质量也要严格的把关,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是整个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一方面要从设计上保证合理配筋率和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配合比,另一方面要在施工中控制好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结语
综上,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对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不断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不断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为工程质量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靖,葛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211.
[2]岳希荣.浅谈建筑工程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世界家苑,2011(08)
论文作者:韩建伟,张亚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裂缝论文; 时间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