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改:让养猪业风光再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猪业论文,风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猪生产在目前我国肉类市场供应中仍占主导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肉类供应量的增大,人们对肉类需求已从量多向质好方面转化。如何做到既满足市场的需求,又使生猪养殖有钱可赚从当前看来,抓好生猪品种改良和保种工作十分重要。
我区推广猪的杂交改良,取得了很大成绩。1998年全区出栏改良商品肉猪达到2695.14万头。据测定,每头改良肉猪比同等本地猪多生产14公斤猪肉,增加瘦肉6公斤,按此计算,1998年全区就可多产猪肉37.73万吨,增加瘦肉16.17万吨,相当于多出栏本地肉猪471.65万头。贺州市用长白公猪与东山母猪杂交,一代杂交猪一般可提早三四个月出栏,日增重比本地猪提高28-30%。
近年来,我区很多地方在二元杂交的基础上,把一些杂种母猪留作种用,开展三元杂交,进一步提高了瘦肉率和出栏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实践和调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选择好品种和杂交组合。
选择好品种和杂交组合,才能获得好的杂交效果。选择生猪品种,一是要考虑适应市场的需要,二是要选择生产性能高的,三是要选择适应当地自然饲料条件的品种。如父本应选择生长快、胴体品质好、瘦肉率高、外形与毛色好的。一般在乡镇人工授精站,应使用长白和大约克夏公猪,因其杂交后代体型好,毛色白,产仔多,生产快,瘦肉率高;母本应选择产仔多、泌乳力强、母性好、适应本地条件饲养,可选择东山猪、桂中花猪。杂交组合,二元以长×本,大×本为主,三元以长大本、大长本为主。引进纯种杂交组合,二元可用杜×长,杜×大,三元用杜×长大,杜×大长;也可用汉杜×长大大长。这些杂交组合,体型好、生产力高、毛色也好。
有了好的品种,还要选择好个体。如长白猪,有的个体瘦肉率63%,有的是58%,有的甚至只有54%,所以选择公猪个体一定要严格。种公猪必须来自种猪种畜场或种猪测定站,最好到祖代原种场引入公猪。对于母猪选择,主要选择体型高长,乳头7对,发育良好,产仔多,泌乳力强,母性好的留种。
二、加强饲养管理,给杂种猪创造适宜的环境生活条件。
在农村精料还不很充裕的情况下,采取母猪低水平,仔猪高水平的饲养方式是不可行的。母猪用青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因为青料中维生素多有利于提高母猪繁殖力,相反饲养过肥的母猪反而降低产仔数。对于仔猪应以采用精料为主,因为幼年动物,要求营养多而全。贺州市农民养猪,一般30天断乳,个体重可达7-10公斤。对于肥育猪,在当前蛋白质饲料比较昂贵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低蛋白、高能量的饲养方式。杂交肉猪要适时出栏,一般以活重达90公斤左右出栏屠宰较为适宜。
三、对现有杂种猪群进行整顿和提高。
对血缘不清的杂种母猪,可以根据毛色和外形情况或本地区曾引入过的猪种情况来选用适宜品种的公猪配种。
有些杂种母猪特别是高血杂种猪,如果表现不耐粗饲,抗逆性差时,可选用适宜的地方良种公猪和它交配,以提高其耐粗饲等性能。
对于在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表现生产性能好,基本上能满足市场要求,体型外貌又比较一致的杂种猪,可以从中选择优良的公母猪,有计划地建立育种群。根据它们现有的优缺点,订出选育目标,实行自群繁殖,进行严格的选种选配,合理培育幼猪,逐步固定其遗传性,培育成新品种。
逐渐淘汰生产性能极低的杂种母猪,代之以优良母猪。
四、加强地方猪种保种与开发利用。
我区地方猪种有东山猪、陆川猪、隆林猪、德保猪、桂中花猪、环江香猪、巴马香猪等7个品种。地方猪种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力高,肉质肉味上乘。因此,要重视地方优良猪种的保种和开发利用。特别是环江香猪,肉质细嫩,味鲜可口,多吃不腻,连未满月的乳猪宰食时也无奶腥味,而且香味扑鼻,肥育猪的肉色鲜红,比其他品种猪美味,近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据1993-1998年统计,全国有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21个省市到该县引种环江香猪达10万多头。
对地方猪种开展选育提高工作,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领导,建立选育小组;2、在中心产区划定保种区,在保种区严禁引入其他猪种,以免混杂;3、建立良种猪繁育体系,要求县有种猪场,乡镇有良种繁殖基地和人工授精站,村有良种母猪专业户、重点户;4、对于每一个地方优良品种猪,都要拟定一个简单易行的鉴定标准,每年定期进行鉴定和评比,并建立具有不同特点的品系,实行品系繁育,改进饲养管理,提高猪种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