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考语文命题的八大关系——西安市2000年中考语文命题工作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西安市论文,语文论文,年中论文,中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2000年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听、说能力的考查。”并对试卷的结构、题型的设置及难度的控制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尽管如此,对于命题人员来说,还有一个如何贯彻执行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我们认为,在正确命题思想的指导下,试题设计者的命题意图应该与教育部《指导意见》的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并且应该是清醒的、明晰的、有预见性的。惟有如此,才能保证试题的科学性和导向的正确性。
所谓命题意图,可以简单地解释为试题设计者的主观愿望或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为了使命题意图得到充分的体现,命题人员应对每一道试题的设计都认真地、反复地琢磨它的考查目标、导向作用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即从主观上先要搞清楚设计这道试题的意图是什么,它是否能达到考查的目的,是否会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产生下面的积极影响。在具体操作时,要妥善处理好下面的八个关系:
一、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关系。盲目地追求考试的“标准化”,客观题无控制地泛滥起来,特别是低劣的选择题频频被“捉”,已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也给语文考试带来了恶劣影响。但是,把客观题当成洪水猛兽,不问青红皂白地一律“封杀”,似乎又有点儿过分,会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应该说,客观题的优势如同它的劣势一样的明显和突出。客观题在考查知识的覆盖面、思维的敏捷度和保证阅卷的公平性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只见思维结果不见思维过程、削弱表达能力训练、容易出现怪题和产生歧义从而无谓增加试题难度等方面,客观题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之采取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不科学的。我们认为,教育部《指导意见》提出“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处理好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不赞成在中考试题中把客观题“斩尽杀绝”,但也不想让它占据一个较大的席位。考虑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考虑到考试的评价和选拔功能,我们把西安市2000年中考试题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调整为1:4,即客观题分值占总分的20%,主观题分值占总分的80%。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在减少客观题数量的同时,确保选择类客观题合理配置干扰项,不人为编造似是而非的题目,不能产生歧义,不用“弯弯绕”刁难考生。
二、四种语文能力的关系。语文能力一般认为应是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的、整体的素质体现。其中,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作为笔试形式的中考语文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着重”首先表现在分值比重上。为了贯彻《指导意见》的精神,我们把阅读和写作两项试题的分值比重提高到75%以上。如果把审题中的阅读和简答中的表达也计算在内,实际上的读、写能力考查试题的分值已接近总分的80%。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表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共生互奏的,而以读与写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阅读试题和写作试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综合性。这一认识作为命题意图也有意识地在试题中予以强化,如在阅读题中设计评说或谈感受这一类的试题。在写作试题中设计一段提示语,而读懂提示语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这样,就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考查了写作能力,在考查写作能力的同时考查了阅读能力。作为笔试试卷,对听、说的“忽视”的确是一种无奈的。因为,用读来代替听,用写来代替说,那毕竟离真正的听、说考查相去甚远。
三、四个能力层级的关系。语文中考要考能力,这是既定的方针。语文能力是有层级之分的。命题时,我们把语文能力划分为识记、理解、分析、运用四个层级,并确定了以识记为基础,以理解为核心,以分析、运用为重点的考查方向,力图充分体现“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的要求。在试题中,考查识记、理解、分析、运用四个能力层级的试题分值分别占总分的12%、27%、23%、48%。四个能力之间呈现出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梯次关系,但又不是互相割裂、彼此脱节的,往往较低层级是较高层级的基础,较高层级包孕着较低层级。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识记并不等同于死记硬背。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对知识的考查应着重于运用而非概念术语。试题中不应有汉字知识、语法知识的位置,而代之以对具体语言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如注音、辨字、分析成语运用及语病等。修辞知识的考查也是通过辨别修辞方法,如何使语言运用做到连贯、简明、得体来进行的。默写名言佳句和古代诗词属于语言材料和文化修养的积累,不宜被看作为“死记硬背”。汉字书写是基本技能的考查,设计这个试题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虽然有“送分”的“嫌疑”,但我们却始终认为这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保留节目”。在各个能力层级的考查上,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是:识记应侧重于语言、文化积累,理解应侧重于整体感知,分析、运用应侧重于思维创新。
四、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源自生活,又在生活中获得了生命力。可惜的是,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语文教学逐渐地脱离了生活而走向僵化。“应试教育”又使这一进程得到强化而走进死胡同。中考改革应该发挥考试的“指挥棒”效应,使这一局面得以扭转。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让试题贴近生活,坚持命题材料的素质教育和文化价值导向,突破教材的限制,提高教材作为“例子”的使用价值,降低教材作为“考点”的使用价值,让试卷洋溢着现代生活的气息。西安市中考试题除文言文语段是选自课内,现代文阅读的两篇材料均选自课外。一篇是说明文《世界贸易组织》,另一篇是冰心的散文《忆读书》。《世界贸易组织》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知识性。加入WTO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选取这篇文章作为命题材料,旨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生活。《忆读书》是冰心先生回忆自己童年时代读书情况的一篇文章,文笔流畅,情真意切,真知灼见,发人深思,对于僵化的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确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的作用。以《忆读书》做命题材料,是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想让学生感知文章的真谛,领悟语文学习的精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以“树”为话题的写作题,更是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给学生提供了针砭时弊、指点江山的广阔天地。就全卷来说,取材于课外的试题分值占总分的75%。这样做有利于扭转死记硬背、猜题押宝的不良倾向。
五、开放与限制的关系。鉴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考试的特殊要求,一份中考语文试卷必然是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相结合而以主观试题为主,开放性试题与限制性试题相结合而以开放性试题为主。客观题一定是限制性的,答案的惟一性决定了它的限制性。主观题不一定是开放性的,有些主观题的答案虽然并不惟一,但其开放度极其有限。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在于它的多方向的解题思路和多元化的正确答案。它的优势在于调动发散思维,鼓励独到见解,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挥。这种试题应在试卷中占有主导地位。例如,我们出了这样一个写作题:
树,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
请以“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个题目给考生创设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创造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发挥。由于只给话题,而在内容和体裁上几乎不加任何限制,所以考生人人有话可说,个个都能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来抒写真情实感,激活了考生的创作灵感。
另外,试卷中的多数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对解题思路和答案不做限制,只要求符合题意、意思对即可,从而增加了试卷的开放度。
六、减轻负担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当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由口号变成行动而轰轰烈烈地搞起来的时候,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社会对教育的忧虑和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当升学的竞争和考试的压力有增无减的时候,我们又感觉到“减负”是那样的脆弱无力。这就更需要中考命题承担起“减负”的责任,处理好减轻负担与提高质量的关系,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展出一片天地。我们的做法是:除默写名言佳句之外不设纯记忆性试题;降低基础知识运用试题的难度,不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不搞教材教参搬家;不出偏题、怪题。同时,设计灵活多样的开放性试题,保证试题的信度和区分度,完成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的双重任务。
七、参考答案与阅卷操作的关系。主观题和开放性试题的增加,势必会大大提高阅卷评分的难度,而主观因素的干扰所造成的评分误差是语文考试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其中尤以作文评分为甚。为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初步解决,我们为主观题提供了比较宽松的参考答案,强调“意思对即可”,并鼓励有创意的答案;为作文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并提出具体要求:(1)实行三人独立阅卷;(2)有较大争议的作文提交阅卷组讨论;(3)突破高分段“禁区”,立意高、有创新、有文采的作文应给满分。当然,这些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未必能够全部兑现,但我们仍不放弃努力。参考答案与阅卷操作的关系实质上是如何掌握和运用的问题。参考答案是“活”的,阅卷人员更是“活”的,把二者的关系调整到一个恰当的“度”上,便会有一个较好的结果。
八、考试与教学的关系。考试对于教学不仅有评估的作用,更有导向的作用。正确地发挥导向作用,将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就此而言,命题工作责任重大。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的陈旧模式,我们特意在语言积累、习惯养成、扩大阅读、语言表达、发散思维、创造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设计了各种类型的试题,以达到敲响警钟、指明方向的目的。
中考语文命题是一项科学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其所涉及的问题也绝不只限于上述八个方面。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钻研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深化改革,不懈探索,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我们愿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