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第三论_家庭教育论文

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第三论_家庭教育论文

让失学的孩子重返课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之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动人口论文,之三论文,课堂论文,子女教育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单位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目前,国家教委已将研究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列入1995年的议事日程,国家教委义务教育处与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已着手调查、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拟在今年年底出台有关规定。

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北京等大城市已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如可在临时户口所在地上学,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接收。

据了解,北京朝阳区洼边村一小和二小近年已接收了15名洼边村旧货市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使这些整天钻垃圾堆的孩子走进了课堂。

北京房山区城关学校,为了使流动人口中的学龄儿童有学上,对他们在收费上均给予一定的照顾。房山城关五所小学,招收了121名流动人口的子女入学,收费标准均低于国家规定的借读生收费标准。

北京市东城区中绦小学,收回出租的两间教室,办了一个流动人口子女寄宿班,一次性收取赞助费3000元至5000元,学生在校吃、住,每月交管理费500元。这个标准,对于流动人口中那些中上等收入的家庭还能接受。这所学校寄宿班的孩子来自山东、河北、浙江等地。他们在新的集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许多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天津河北区红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与天津“温州城”毗邻,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学校办了一个寄宿班,招收了29名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处处关心他们,使孩子们倍感温暖,深深爱上了这个新的集体。一位三年级的学生的父母到南方做买卖,把他带到南方。可他到了那又哭又闹,非要再回红权小学。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在家父母从没给我过过生日。在学校,老师从没忘记给我过生日。”

现在,红权小学已经招收了200多流动人口的孩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学生宿舍里,淡粉色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毛巾,脸盆摆得齐刷刷一条线,学生守纪律,懂礼貌,令许多参观者赞叹不已。

像这些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根据自己的条件,因地制宜,接收一些流动人口的孩子入学,适当收一些费既提高了学校办学设施的利用率,也可以增加学校收入,不能不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当然,也有些人认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解决得越好,来得人越多,负担就会越重,等于自己给自己背了个包袱。尤其是当前教育经费短缺,再分一部分给外来人口,教育部门的日子会更不好过。还有些教师认为,外来人口大都是从农村来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家长工作流动性强,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难以管理,有些学校宁可空着位子也不愿意找这个麻烦。

应指出,1986年开始,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小学在校生人数进入高峰期,面临出现二部制的危险。目前,城区小学,尤其是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压力仍比较大。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个现实,在校生人数的高峰期正在由小学逐渐向中学推移,小学入学学生数的增加有减缓的趋势。另外,近些年,在集资办学的热潮中,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观,校校实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城乡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有的班级只有二十多个学生。这是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重要条件。

国家教委有关人士认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涉及到社会诸多方面,应由政府出面,综合治理;解决这个问题应因地制宜,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更不能怕麻烦,要从积极的角度考虑;要立法,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要采取三方负责协作的原则,基本上由流入地地方政府负责,但同时,流出地地方政府及家长也应从财力上给予一定支持。这一意见是明确的,但是要真正落实还需要有一整套的措施。人们企盼着,在这新的一年里,在这个领域,我们能够迈出新的一步。

标签:;  

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第三论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