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结构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结构论文,关系论文,我国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随着技术创新政策的大量出台和政策覆盖范围的扩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政策的重要性[1,2],很多研究课题也随之展开。如Lundvall等[3]对OECD二战以来的技术创新政策进行了概览;许贵庆和陈为生[4]研究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鼓励技术创新的主要政策与特点;刘凤朝和孙玉涛[5]对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路径进行了分析。但是,专门针对技术创新政策结构的探讨还很少见诸文献。通过对结构的研究,不但能阐明技术创新政策的构成,揭示技术创新政策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而且能为更好地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服务。基于此,本文以技术创新政策的结构关系为主题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政策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也为国家自主创新理论奠定基础。
1 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不仅影响技术领域,而且影响社会、经济、政治的各个层面,技术创新政策指导、约束技术创新活动,其制定和实施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因此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政策研究。技术创新政策,就是一国政府为了影响或者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而制定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总称[6]。关于技术创新政策的具体内涵,国内外文献均进行了较多探讨,一些学者从技术创新政策组成结构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4种观点:
(1)技术创新政策是科学技术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整合。如英国学者Rothwell[7]认为,技术创新政策是指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相协调的组合。我国学者夏国藩[8]认为,技术创新政策通常是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结合,是旨在促进技术创新而采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政策措施。
(2)技术创新政策是各种政策的有机整合体。如西方学者高丁(Gaudin)[9]认为技术创新政策是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政策,并提出了技术创新政策三级模式:结构级(重大项M)、操作级(智力投资)、关系级(竞争/协同的条件)。我国学者柳卸林[10]也认为技术创新政策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创新过程的政策,包括创新环境的创造,对R&D、企业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支持,涉及金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标准、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内容。
(3)技术创新政策是经济政策和科学技术政策相互协调的产物。如OECD的科技委员会提出,发展技术创新政策的目的是“把技术政策与政府其它政策,特别是经济、社会和产业政策,包括能源、教育和人力资源政策形成一个整体”[11]。我国学者罗伟[12]将技术创新政策看作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紧密结合,包括能源、教育、人力资源的整合,将科技政策与工业政策中有关推动创新的部分作为技术创新政策的核心。
(4)从广义的角度把技术创新政策看成政策工具,依据各政策作用方式的不同对技术创新政策的构成进行研究。如Shyu等[13]将创新政策分为供给政策、需求政策及环境政策。我国学者李艳华[14]也认为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由供给、环境、需求三方面构成,并研究了产业技术跨越政策的逻辑模型。
尽管不同学者对技术创新政策的组成结构有不同见解,但是分析上述观点不难发现,所有学者都强调技术创新政策是多种不同政策措施的组合。
纵观学术界关于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可以发现主要从3个方向展开:①关于技术创新政策的一般理论研究,包括对技术创新政策的特征、演进与作用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如林迎星[15]对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历史演变及特点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洪勇[16]提出了我国技术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路径模型;②关于各项具体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如许庆瑞[17]对政府采购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量化分析;③关于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如陈向东、胡萍[18]比较了我国与美、韩、法等国技术创新政策特点和效应的差异。
虽然围绕技术创新政策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但是针对技术创新政策组成结构的研究仍然比较少,并且大多基于技术创新政策的概念与内涵展开,真正对技术创新政策进行内容挖掘、内部结构与关系研究的文献可谓凤毛麟角。本文基于2000—2010年间的技术创新政策,以政策中的关键词为基础,运用共词分析对技术创新政策的内部结构与关系进行研究。
2 研究框架设计
本研究选择我国技术创新政策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结构关系。首先,搜集中央与地方的技术创新政策,并人工提取各项政策的关键词;然后,采用共词分析法对提取的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到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结构组成与内部关系。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共词分析法通过对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的多个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该学科领域中主题间的关系,从而展现该学科的内容与结构[19]。本文对共词分析法的应用步骤如下:
(1)生成共词矩阵。利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功能统计各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率,统计包含任意两个关键词的政策文件数目,形成共词矩阵,用于统计分析。
(2)网络分析。关键词的共现与作者合作、文献共被引等类似,可以形成一个虚拟的关键词网络。对于各政策关键词共同构成的社会网络,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图直观地展示各关键词间的关系及在网络中的分布情况。将共词矩阵导入UCINET软件进行网络分析,利用NetDraw绘图功能可视化地展示关键词网络,最后通过软件的Network-Degree功能以及n-clique功能进行中心性以及小团体分析。①中心性分析。对于整个关键词网络来说,“网络中心势”可以反映网络中各节点的集中趋势,而“点度中心度”是衡量各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可以判断各节点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20]。这两类数据均是网络中心性的主要体现形式,利用“点度中心度”与“网络中心势”数据对政策关键词构成的网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总结政策结构奠定基础;②小团体识别与聚类分析。由于是否共现和共现频次的不同,各节点在网络中的相互关联度和承担的角色也不同,可能会有一些节点关系特别紧密,形成次级团体,即小团体。各小团体的构成对于了解一个研究主题的成熟度、知识结构、研究规模等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1]。在参照关键词网络中心性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具体解析各小团体关键词代表的含义及作用,将作用效果类似的关键词进行聚类。聚类后,进一步对各类词语进行统一定义、具体分析,最终确定政策的结构关系。
图1研究框架
3 数据收集与处理
3.1 样本收集
政策发布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研究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结构组成,本文在选取国家中央各部委技术创新政策的同时选取一个直辖市(北京)和一个副省级市(大连)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数据之前,首先对“技术创新政策”进行狭义的定义:政府为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规范创新主体行为而制定并运用的各种直接政策。这个狭义的定义排除了间接促进技术创新以及其它广义上的技术创新政策,这样获取的数据相对集中,研究也不至过于繁杂。
对中央和地方技术创新政策的发布主体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以及商务部为中央技术创新政策的主要获取来源,财政局、公安局、金融局、经信委、科技局、人社局、外经贸局为地方技术创新政策的获取来源。基于此,本文共收集了2000—2010年间的技术创新政策文件331种,其中中央108种、地方223种。对每一项政策,从发布时间、机构、机构属性、指导思想、核心理念、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技术创新政策数据库。
3.2 关键词提取与规范化
本研究把每一个政策文件都看做一篇文献,并人工提取各篇政策文件的关键词。为了保证此环节的科学合理性,邀请了2名本领域专家参与。
步骤1:关键词提取。3位作者和2名本领域专家对技术创新政策数据库中的每一个政策文件进行研读,人工提取符合狭义定义的技术创新政策关键词。
步骤2:无效关键词剔除。剔除“为了”、“关于”等与研究主题无关的关键词。
步骤3:相似关键词合并。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均用“科技型企业”代替。把关键词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进行合并去重,中央政策筛选出20个关键词,地方政策得到23个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按照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形成关键词汇表(见表1)。
4 数据分析
4.1 中央技术创新政策关键词网络分析
本文利用UCINET软件对中央技术创新政策关键词进行处理,得到政策关键词网络如图2所示。图中关键词间的连线表示共同出现在同一政策中。该网络图将原本孤立的政策关键词以网络形式综合为一个整体,刻画了政策结构内各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可视化地展示了技术创新政策中的核心词团与边缘词团。
4.1.1 中心性分析
应用UCINET软件中的Network-Degree功能得到政策关键词网络的“点度中心度”与“网络中心势”数值,如表2所示。
“网络中心势”数值反映网络中各政策关键词的紧密性与集中程度,其越接近1,说明网络越具有集中趋势。该网络的网络中心势为35.67%,表明该关键词网络有一定的集中趋势但并不明显,仍有许多关键词没有关联或关联不大,所以各技术创新政策文件涉及的内容相对分散。
“点度中心度”数值表示某个政策关键词与其它多少个词共同出现在同一个政策文件中。如“促进自主创新”的点度中心度是19,表示它与政策关键词网络中其它19个关键词至少同时出现在某一篇政策文件中。点度中心度越高,说明在网络中的地位越高,越有可能是研究主题中的热点。“促进自主创新”、“基础平台建设”等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很高,是技术创新政策涉及的热点,而“中外合作项目”、“服务外包产业”等的点度中心度较低,是技术创新政策较少提及的问题,这些关键词分别在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与边缘位置,在关键词网络图中得到直观体现。
4.1.2 小团体识别与聚类分析
本文利用UCINET软件小团体分析中的n-clique功能,将表1中20个中央政策关键词分为8个小团体。在8个小团体中,其中一部分规模过大,对于关键词的进一步聚类参考价值不大,经过3位作者与2名本领域专家共同讨论,筛选出最有意义的4个小团体供进一步研究探讨,如表3所示。
(1)小团体1中“促进自主创新”是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最根本的前提,也是所有技术创新政策中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处在关键词网络的核心位置,而“促进自主创新”想要获得的最终结果就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这两个关键词概括了中央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想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2)小团体2中关键词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均通过技术创新环境建设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基础平台建设”是充分保障各类经济主体主动、高效地进行技术创新的最基本方式,它们都作为政策的具体手段来保障技术创新的实施,可以用“平台建设”来涵盖这些关键词的含义。
(3)小团体3中的关键词均表示对技术创新行为和相关活动给予经济上的鼓励和扶持,其中“税收优惠、补助、奖励”是政府对于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对企业来说,通过直接的研发经费补贴、奖励和间接的税收优惠可以增加企业的创新边际收益,最终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信贷支持”主要解决技术型企业或企业活动的融资问题和创新活动的风险分担问题。这些方面均是对技术创新活动的“财政金融支持”。
(4)小团体4中,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外包产业都是政策主要关注的产业;技术开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中西部地区项目以及中外合作项目均是与技术相关或国家特别重视的项目;科技型企业则是技术创新政策特别面向的企业类型。
4.2 中央与地方技术创新政策关键词对比分析
分析技术创新政策关键词(见表1),对中央与地方政策关键词进行对比之后发现:
(1)中央与地方政策中技术开发项目、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产业、补助、信贷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奖励、科技型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等10个关键词完全相同。
(2)地方政策中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是中央政策中促进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目标下的地方特色目标。
(3)地方政策中的其它关键词都是对中央政策中相应关键词的细化,只是更加具体、更具执行力。其中人才培养、安家补贴、户口迁入、外国人才引进都可以归结到中央政策中的人才集聚之下,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信息化建设、研发平台建设都是对中央政策中基础平台建设的进一步分类,贴息、信用担保支持、专利质押贷款是对中央政策中信贷支持的具体说明。
基于此,只要分析得出中央政策的结构,地方政策就可以直接与之对应,进一步细化、丰富其内容,进而形成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整体结构。结合上面的网络分析可以发现:平台建设和财政金融支持均是为了鼓励和扶持各种技术创新行为而采取的政策手段;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产业项目以及科技型企业都是各种政策手段支持和保障的对象;促进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则是针对各政策对象实施政策手段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所有关键词都可以归结为3类:政策目标、政策对象以及政策手段,这就形成了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三段式结构。
4.3 技术创新政策的结构关系解析
对比、归纳中央与地方的技术创新政策关键词,在保留公共关键词的基础上,把地方政策关键词细化到中央政策关键词之下,最终得到以关键词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政策结构,如表4所示。
中央与地方政策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并且都遵循“政策目标—政策对象—政策手段”的基本三段式结构。其中,中央政策反映国家利益、全局性利益,地方政策反映地方性局部利益,进一步解析这一结构可以发现中央与地方技术创新政策的3种关系。
(1)完全相同。部分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在逻辑上、内容上完全一致,可以理解为地方政策完全根据中央政策推出,如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联合平台建设等。此种关系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央技术创新政策可以直接作为地方政策来执行,因而完全可以依据中央制定的技术创新政策制定地方政策;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技术创新政策时缺少主动性与能动性。
(2)具体化。以中央技术创新政策为基础,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或完善,形成了根本利益与中央政策保持一致而内容上略有区别或更加细化的地方政策。如表4中中央的技术创新政策目标是促进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北京的特色政策目标是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连的目标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央技术创新政策提出“人才集聚”,而地方政策具体提出户口迁入、安家补贴、人才培养、外国人才引进等。这种关系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中央政策欲达到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相关产业甚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地方政府在遵循国家政策宏观目标的基础上更结合地方实际,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区位因素制定更具体的目标。
(3)差异化。由于中央在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时既统筹全局又关注个别,所以覆盖的对象更广泛、更宏观,这就形成了中央技术创新政策中的某些重点内容在地方政策中较少涉及的差异化关系。例如“中西部地区项目”在国家技术创新政策中均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由于针对性比较强,一般只有其指向的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会制定相应的地方技术创新政策。而对于中外合作项目、联动创新平台建设等,中央政策虽然没有明显的区位指向,但是各地方政府一般会根据地方实际确定地方政策,并不一定把中央的技术创新政策作为地方政策制定的重点而仅作参考。
5 结语
本文应用共词分析方法,选取2000—2010年间331种中央与地方的技术创新政策文件进行计量分析,通过绘制关键词网络图分析与可视化展示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结构组成及其内部关系。
(1)在结构组成上,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由中央与地方政策共同构成,遵循政策目标—政策对象—政策手段的三段式结构,其中政策对象主要涉及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产业、企业以及项目,政策手段则主要包括财政金融支持与平台建设。
(2)在内部关系上,中央政策反映国家利益、全局利益,地方政策反映地方局部利益,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关系主要有3种:完全相同、具体化以及差异化。
同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政策中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①中央政策关键词网络中心势远大于1,各种技术创新政策文件涉及内容较为分散,这可能是由于中央政府需要统筹全局,制定政策惠及范围广却不能面面俱到,随着问题的产生而不断制定新政策进行补充。因此,中央政府制定技术创新政策的及时性以及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②从中央政策关键词网络的点度中心度计算结果可知,中外合作项目数值最低,其在地方政策中也没有作为高频关键词出现,这说明我国技术创新政策涉及国际间科技合作的相对较少,实施手段也以内生为主,在国际化创新方面还不够完善;③在国家政策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政策手段关键词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地方政策中频率最高的是“补助”。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央促进科技创新的主要手段是搭建平台,采用的是一种更宏观、间接的方式。相比之下,地方促进科技创新的主要手段是资金支持与奖励,采用的是一种更具体、更直接的作用方式。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这些政策手段能否真正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后是否会真正应用到相关科技项目上,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