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罗田县妇幼保健院 湖北 罗田 438600)
【摘要】 目的:探究体位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及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52例,依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6例/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持续1w后体重增量、平均食奶量、腹胀发生次数、胃潴留水平及呼吸暂停发生次数。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增量及食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腹胀、呼吸暂停发生率及胃潴留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体位护理干预可降低胃食管反流发生几率,改善胃肠功能,降低呼吸暂停发生几率。
【关键词】 体位护理干预;胃食管反流;胃肠功能;早产儿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60-01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为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及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1]。早产儿由于其胃容量小、呈水平位且肠道蠕动调节功能差等特殊生理状况,反流发生几率高达80%~85%,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营养不良、支气管及肺部并发症[2]。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通采用非药物性和药物性治疗,但相关研究表明,药物性治疗效果差且易引发不良发应[3]。因此,非药物性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研究给予早产儿体位护理干预,以降低胃食管反流几率,改善胃肠功能,临床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52例,依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6例/组。观察组男12例,女14例;胎龄27~36周,平均(30.26±2.12)周;出生体重1250~2290g,平均(1862.28±279.65)g。对照组男10例;女16例;胎龄28~36周,平均(30.76±2.17)周;出生体重1198~2316g,平均(1885.54±281.38)g。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及贫血。对比两组早产儿性别、年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常规护理:置于室温为25-27℃的保暖箱内;使用窗帘或避光罩避免强光照射;降低环境可能产生声音的分贝,轻声行走操作;保证室内及操作过程的无菌性;维持早产儿血糖及酸碱度平衡;定时给予足底抚触及拍背,促进运动及啼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干预:进食20min后取俯卧位,头颈部高于水平15°,四肢呈青蛙状,头置于身体一侧并左右交替,每隔3h变换为仰卧位,行俯卧位总时间不低于12h/d。
1.3 观察指标
测定并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及护理1w后体重;记录每天食奶量并取均值;仰卧及俯卧两种体位每隔3h行抽吸胃管,观察有无腹胀及胃排空情况。所有指标均观察1w。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治疗效果指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呼吸暂停发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指标
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量及食奶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腹胀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胃潴留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2.2 呼吸暂停
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2例(7.69%),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9例(34.62%),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5.650,P<0.05)。
3.讨论
食管反流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病理性多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不足,致使反流发生。生理性多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引起胃内气体通过食管排出,多表现为吐奶及反流。早产儿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及食管贲门括约肌松弛,加上胃肠排空慢且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差,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极高,治疗不及时还将引发并发症[4]。
早产儿喂奶后如取仰卧位,胃内容物与胃和食管相连处接近及早产儿哭闹时腹压升高等原因,易发呕吐及胃潴留现象。如采取仰卧位,胃内容物受重力作用远离胃与食管相连处,可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即便发生呕吐或反流现象,俯卧位也可有效防止反流物的吸入。相关研究表明,患儿取仰卧位可提高氧合及胃肠道的氧供应,从而加强肠胃蠕动,增强吸收功能,进而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食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胀及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体重增量也较对照组多,证明体位护理干预可降低早产儿胃食管反流发生几率,改善胃肠功能。相关研究表明,早产儿仰卧位可改善肺顺应性,增加氧分压,减轻气道阻力,从而降低呼吸暂停发生几率[5]。此外,仰卧位时早产儿喉部呈漏斗状,分泌物易蓄积于喉部造成气道堵塞并引发误吸,使其头偏向一侧可促进反流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通畅。早产儿受时间限制,肋弓发育不成熟,仰卧位吸气时肋弓内陷,不利于肺扩张。取仰卧位时腹内容物压迫膈肌影响肺容量,抑制肺通气功能,长时间会导致呼吸暂停及肺部疾病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体位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给予早产儿体位护理可降低胃食管反流发生几率,改善胃功能,降低呼吸暂停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志伟,吴继敏,汪忠镐.胃食管反流病的现状诊治难点及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2):988-992.
[2]许靖,潘新年,韦秋芬等.早产儿胃食管反流内科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6,31(10):2092-2095.
[3]郑炳坤,刘丽君,程秀永等.早产儿胃食管反流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0):785-788.
[4]张小英.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相关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5,15(06):71-74.
[5]范宜佳,陈桂锋,滕懿群.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06):822-825.
论文作者:徐玉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早产儿论文; 食管论文; 体位论文; 发生论文; 对照组论文; 呼吸论文; 几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