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0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脑血栓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降低脑血栓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致残率
急性脑血栓是常见的脑血栓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且常伴有较多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对于该病患者通常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不佳,致残率较高。随着临床的不断研究,急性脑血栓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作者结合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0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0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患者。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0.21 2.19)岁。对照组54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0.40 2.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符合急性脑血栓的评定标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依据《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患者经脑部CT检查后确诊[2]。排除标准: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溶栓、脱水、抗凝等治疗。
1.3.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即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体位护理等。
1.3.2观察组
在患者发病后24-48h病情稳定后,及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
1.3.2.1体位护理
为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以及被动关节活动,促进患者早期功能体力的恢复。
1.3.2.2心理护理
急性脑血栓患者病情发病较急,且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容易出现恐惧、担心、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会使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心理疏导,可以与患者交流,并应用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予关心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为身体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
1.3.2.3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确保营养的均衡摄入。通常患者以低脂肪、高蛋白、低盐食物为主,对于进食障碍者,容易发生呛咳的患者,可将食物制作成黏稠糊状液体。同时鼓励患者尽量自己动手吃饭,注意应小口慢咽,减少呛咳的发生。
1.3.2.4语言听力训练
强化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进行听、说、看、写训练,可播放电视、听音乐、广播、收音机等,以影响患者的听力,坚持每天进行1h以上的训练。
1.3.2.5肢体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基础训练,自己进行体位变换,活动良肢关节,即大小关节运动,肩关节运动以及关节外伸、旋转、收缩等。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站立、步行时,积极进行膝关节、髋关节伸展运动。同时给予适当的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合理控制按摩力度,避免力度过大引起损伤和疼痛。
1.3.2.6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告知急性脑血栓的发病机制、治疗、转归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进一步促进早期康复护理的顺利进行。
1.4疗效评定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3]。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n=54,分)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脑血栓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且趋于年轻化[4]。该病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
临床研究实践证明,早期给予急性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特别是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具显著的作用,并且进一步改善了患者预后效果,降低了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48h即可实施[5]。所以,在急性期给予康复护理,对患者早期功能体力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降低了致残率,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了后遗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总之,临床为了降低脑血栓致残率,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急性脑血栓早期应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恢复。同时,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使患者神经细胞通过功能训练得到修复,实现神经功能的重新组合,减少了各种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了脑血栓致残现状。所以,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具有积极的影响,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小群.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30(12):150-151.
[2]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06).
[3]王丹.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3,26(5):247-248.
[4]谢云,徐进.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6.
[5]孙明会.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03).
论文作者:郑中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