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螳螂捕蝉》为例谈有效复述的路径
韩轶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215000
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涉及到复述这一学习要求。复述,指在学习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将注意力维持在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内容以及运用外部语言输出所学内容的学习策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促进我们将相关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同时也是一种表达能力,体现思维、语言组织、口语交际等语文素养和重要能力。课标也在各年段对复述有不一样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习得复述能力,培养关于复述的核心学科素养?
笔者以六上《螳螂捕蝉》一文为例,探究复述的有效路径。
一、建立构架,蓄积情感,明确目标
温红博博士认为“孩子好的成长历程是:情感——价值——态度——策略——能力”。孩子的学习从情感为起点,最终指向能力培养。复述能力,心理学认为的“用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是重复性复述,创造性复述。不管何种类别,这些都基于情感基础,所以,复述的立足点是学生乐于表达,敢于叙述,其次才是精于讲述。据此,我们定位的第一要求是,学生带有积极情感地参与学习活动,乐意进行复述的能力训练。其次,针对《螳螂捕蝉》这一课的内容目标是能完整复述这一故事。作为高年段的教材,对学生复述故事的具体要求应该符合高年段的课标要求。不仅能说出大意,还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使这篇课文的复述区别于背诵,而具有创造性运用语言的价值。学生不仅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基础,还应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讲述这个叙事性作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讲述清晰,体现表达的客观性;陈述准确,体现交流顺畅性;表达得体,体现复述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立梯度,由浅入深,助推生长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套盒式故事”,复述这样一个有一定篇幅,关系较为复杂的故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且不从认知角度来看,记忆理解运用低级向度与分析评价创造高级向度;单单篇幅长短,内容厚实,所以,可以从篇幅、内容实现分步进行。
三、由事及文,自简入丰,言意交融
复述,作为一种陈述性知识学习策略, 依文复述到离文复述,走向创造复述是高层次的复述。也就是在复述原文重点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思考;甚至可以改变原文的叙述顺序、叙述方式等。
如,《螳螂捕蝉》一文中,少年采取行动,巧说故事,寓理于事,是故事的发生、发展,意旨分明,可以说是主体;吴王听了故事,受到启发,决定取消攻楚,这是故事的结果。文章前后勾连,一意贯通,构成了有机整体,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学生会讲小故事后,就可以进入讲大故事的环节——吴王攻楚,少年智劝。作为阅读教学的课堂,最忌讳问题琐碎、毫无价值、教师生硬牵引,学生自主意识不能得以发挥的弊病。但是,此处,适当引导学生讲好大故事时,可以设计一个对“智劝”的理解,目的有二:一来,抓少年为何智劝,理顺脉络,抓住联系,讲清楚故事的起因;二来,找少年如何智劝,借助主体,抓关键词,讲具体故事的经过;这两个步骤正好是顺承前一个教学板块中的几个路径而为之。沿袭了前半段教学的方法,通过实践巩固习得的策略,可以说颇有匠心了。
如此一来,再改变一下教学的形式,结合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积极发现、合作交流等形式,还课堂时间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去读,去思,去练习表达,教师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教学变得简单起来,同时也能够为引导学生学习品味语言的精妙奠定基础,还能在课文整体的联系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语言与内容的关系。
四、变形复述,智慧创生,提升素养
复述的最高层次,创造性复述有多种表现形式。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其中,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
如,找准文中留白处,合理扩充补白。比如吴王在听了少年的故事之后会想些什么,可以联系上文的内容加以扩充想象写话。这是与课文紧密相连的情感性强的一处妙笔。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象。在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的前提下,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地显示内涵。在复述的过程中,应该提倡变异创生,因为变异是孩子语文素养展现的有效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简单将复述理解成是对课文的简单重复,指导复述的过程大于复述的结果,如何指导直接体现了教师对于复述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又直接影响了学生复述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发展。以上复述,旨在实现一种使认识、意义和语言相结合,并且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目标,而这,笔者觉得更贴近语文的根本。
论文作者:韩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0月总第1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吴王论文; 故事论文; 螳螂捕蝉论文; 能力论文; 语言论文; 课文论文; 内容论文; 《教育学》2017年10月总第1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