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践中的封堵原则_关系处理论文

论实践中的封堵原则_关系处理论文

论实践的阻禁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践在无约束、无原则的状态下运行,这只是近代历史的产物。在人类历史的初期,人和人的活动都带有明显的自然色彩,受自然界的强烈约束。这一方面是由于人还刚刚从大自然的怀抱中产生,它的生存还不能不紧紧地依赖于自然。在人类生存还主要由自然界来决定的情况下,人对自然界不能不充满感情,给以尊重,狩猎放牧中有禁忌,采集耕种时有祈祷。在他们视自然为神圣的心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激之情。直到不久以前,新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还拒绝使用钢犁,因为它会伤害大地母亲的胸脯,他们在春天耕作时,从马身上摘下马掌,免得伤害怀孕的大地,这应该看作是对人类早期活动和心态的真实再现。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人类的实践力量还十分弱小,无力与自然界相抗衡,还不得不拜在自然界的权威之下,畏惧自然也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人们对自然俯首贴耳,乞求恩赐,不敢稍有不慎,唯恐获罪于天。当时人类的生存基础从总体上说是自然界,人类还紧紧地依赖于自然。在这种生存背景下,人类活动不能不被束缚在自然的秩序之内,自然界无疑是人类行为的最高规范。

到了近代,人类的实践力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类所到之处,山低头水让路,人们可以呼风唤雨,改天换地,整个地球的面貌都被我们来了一番彻底的改造。人们不再被自然现象所压迫,不再为各种偶发事件而苦恼。人们开始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和自豪。其实,当时的实践水平的真实情况是,人类的力量已经控制了自然界的可见部分,但还没有突破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它已经能够改变自然的表层面貌,但尚未触动自然界的深层结构;在单个事物的水平上已经可以有所作为,但还无力干扰系统。整个自然界还在依靠它自己的力量而维持其正常运转。而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层结构和系统联系尚缺乏了解,人们眼中的自然就是作为现象,事物的可见部分。而它们已经被人类所控制,归属于实践,成为实践的构成要素。自然界的其它部分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这样一来,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物质世界,就只有实践而没有自然了。事实上当时的自然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确有保证。我们知道,1930年,世界人口才20亿,到了1960年,世界人口也只有30亿,这和地球对人口的绝对容量相距甚远。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在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还仍然由自然界自身来保证的情况下,人类活动也确实可以不用考虑自然力量的作用,既不需要为自然担忧,也没有必要与自然“协商”,寻求与自然的“合作”。在当时看来,人的问题的解决就只能完全依靠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了,实践成了创造世界的唯一力量。正是在这种生存背景下,实践获得了它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辉煌业绩,人们对此更是深信不疑。“征服世界”、“改造世界”、“人定胜天”成了时代的旗帜。“人不是直立的动物”,“而是不朽的神明”,“整个世界也不能使我们满足”,“要在宇宙中确立和扩展人的势力和统治”。(培根《新工具》)实践获得了绝对权威性和天然合理性。它成了人类生存的唯一根据和最后基础,追求实践的成功成了人类一切行为的终级目标,本来作为手段的东西成了目的,成了最高规范。实践成为规范就表明它已经失去了规范,人类行为进入了一个无约束的时代。

人类的实践活动可以在无约束的状态中运行,这在人类的力量还没有突破自然界的自我循环能力和自净能力,自然界对人类行为尚可以暂不“过问”的时候,是有其历史合理性的。正因为如此,这种实践方式才能够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也没有给人类带来明显的麻烦。但是,当代的情况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实践力量的空前强大和自然界的再次复归,使得人类的生存背景发生了根本的转换,单纯依靠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的时代已成过去,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已经到来。如下的基本事实是我们每个人从经验上已经感觉到了的。一方面,我们面前的自然界已经不可能继续依靠自己的力量而维持其正常运转了。在今天的强大实践力量面前,人的活动已经直接参与了自然物质的运行。人的活动改变了空气的组成,打乱了自然的水系,干扰了能量的自我循环,各种生命支持系统都出现了混乱。在两个世纪的时间内,人类以一个暂时性的状态代替了稳定状态的地球格局,自然系统的许多失调情况在相互作用,相互加强,人对自然界的冲击和破坏已经达到了十分危险的边缘。现在,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都不能离开实践活动的作用而自发进行了,都不再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纯自然过程了。就是说,当代的实践活动已经强大到如此程度,它作为物质世界的基本要素,它自身的存在本质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任何继续否认实践的存在地位,坚持或试图恢复自然主义的努力,都是没有希望的。另一方面,人类的实践活动已经不可能再不寻求自然“协助”的情况下继续运行了,单纯人造世界的理想已经破灭。200多年大工业的发展使得事情已经接近了极限,自然界对人类活动所能“容忍”的界限已经凸现。人们可以冷淡自然,甚至残酷无情地对待自然,这在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一旦超出这一范围它就将不再沉默,表现出自己强大的力量,对人的活动施加限制,甚至给以惩罚。当代的人类活动不能不受资源的限制,不能不受能源的限制,不能不受自然界中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运行秩序的限制……。人类面前已经出现了诸多麻烦。人从大自然的怀抱中产生,又不完全等同于自然,他在争取独立中获得了自我肯定和自我意识,同时也带来了自我膨胀;有一个时期,他曾经认为他可以成为世界的主宰,可以依靠他手中的科学技术力量来控制它周围的世界,但当他独立到一定程度时,他猛然意识到,他永远也无法离开自然而独立,不“尊重”自然,不寻求与自然的“合作”,他将寸步难行。这种状况表明,人在经过几个世纪对自然的遗忘之后,又重新发现了自然的重要,这不能不说是自然界的再次回归。

从历史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代我们面前的两大物质力量:自然和实践,已经达到高度相关,它们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系统,这一系统才是当代人类的生存之本。可以肯定地认为,人类生存背景已经由实践转移到系统。

人类生存背景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人们的实践观念却远远落后于历史的变迁。变换了的生存背景与传统的实践观念的冲击和碰撞,是当代各种人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当人类的生存条件主要由自己的活动所决定,即人类的生存背景仍然以实践为基础时,人们的客体视野只能是进入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事物。这就是近代实践所培育的具体事物观点。这种只从直接处理的对象出发的观点,在人类活动还不能给自然界造成重大影响,人们还没有必要为自然担忧的时候,当然有某种合理性。但是在自然和实践已经构成一个高度相关的系统的今天,人类行为的任何举措不当,都十分有可能导致系统混乱,使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物质世界处于失常状态。继续坚持具体事物观点,是导致当代人和自然的关系高度紧张和严重分裂的主要根源。

在以实践为最高原则的人类行为中,人们的主体视野只能是直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这就是近代实践所内在蕴含的孤立主体观点。在人们的实践活动还不能动摇人类共同的生存基础的时候,人们不考虑他人和人类的利益,只从直接实践者出发,不能认为是毫无道理的。但是在系统形成之后,人们仍然坚持这种观点就极有可能危及人类共同的生存基础,从而伤害他人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在当代的社会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放眼全球,我们看到,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在空前地加剧,这是由于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在疯狂地掠夺、占有地球上本来就很有限的别人和后人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以满足其少数人的高消费造成的。就其深层原因不外是他们仍然从集团的或国家的利己主义出发从事实践活动,而置人类的根本利益于不顾。审视个人,人们的孤独感在普遍地加剧,人们之间的精神的、情感的,甚至是血缘的联系等都在淡化。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实现从孤立主体向人类主体的观点转换。孤立主体观点是造成当今人际关系冷漠和高度紧张的主要根源。

传统的实践活动在主客关系方面,只从实践所直接面对的一种或几种关系出发,即坚持直接关系的观点。这在实践活动还没有突破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物质系统内部的诸种关系还可以由系统自身的力量来加以修补和完善的时候是可以的。但是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这种情况就必须杜绝。这时,如果一种或几种关系过于突出或削弱,就会使系统的离心力加强,从而导致系统的失衡。这无疑会造成对人类根本利益的伤害,加剧人和自然的分裂,同时也会妨碍人的全面发展。人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个性、情感需要和精神追求,向往真善美的全面的人,只有当这些方面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时,人才能不断走向完善。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人和物质世界的关系的全面展开中才有可能,如果只展开其中一种或几种关系而不顾及其它关系,例如像现在这样,只关注主客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那么人的许多潜能都将受到抑制和伤害。可以认为直接关系观点是导致目前人的自我分裂,造成生理和心理高度紧张的一个重要根源。

不难看出,在变换了的生存背景下,如果任凭实践在无约束的状态运行,后果将是十分危险的。为了人类的当代文明和未来命运,我们不能不为实践活动建立阻禁原则了。

前已论及,在当代,自然和实践这两大物质体系已经高度相关,自然实践系统已经最终形成,它成了人类现实的生存基础,是人类新的安身立命之本,今后的人类命运将取决于这一系统的运行状态了。那么,系统要求的原则、人类利益的原则和关系全局的原则就应该成为人类实践放行和阻禁原则。

从客体方面来考察,现在看来,实践活动不能只从进入实践活动领域中的客观事物出发,实践绝不仅仅是处理具体事物的活动,它同时还肩负着帮助完善系统的责任。在处理具体事物和帮助完善系统的关系中,应该以系统的要求为原则。无疑,实践活动所处理的直接对象总是具体的,不管将来人们的实践活动发展到何种水平,进入实践活动中的只能是物质世界中的某种或某些事物,具体事物有独立性,有它自己所固有的结构、属性和功能,可以单独地成为处理对象。实践活动必须把握处理对象的各种性质,并以此为根据改造事物,否则实践就无法成功。但是具体事物的独立性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们无不处在普遍相互联系之中,它们只能以系统要素的身份而存在,由它们构成不同的系统,这些系统又构成更大的系统,如此等等。当然,在实践力量还不足以对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时,把处理对象看成是离开系统而独立存在的是可以的。但是在今天的实践力量面前,则必须恢复具体事物的要素性质。具体事物作为要素给系统以重大影响,同时又受系统的制约。在系统的约束下,它们的自由度是不大的,并不是它们自身所固有的任何属性和功能的展开都能与系统的要求相符合。在自然状态下,和系统要求相背离的属性很难获得它们的表现机会。但是在实践力量的作用下,则有可能获得充分展开,从而突破系统的约束,打乱系统的秩序,造成对人类不利的后果。

在这里存在着一个怎样认识人类所需之真的问题。当着实践活动不能干扰系统时,可以把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当成人类所需的最后之真,也可以把人和具体事物的统一看成是人类生存的最后依托。但是在实践能够动摇系统的时候,和具体处理对象的统一,就不一定是人类所需之真。这时最终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之真应该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及其产物能否与其所在系统的运动状态相符,能否与物质世界总体的运动状态相符合。只有当输入了人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及其产物在世界的物质大循环中仍能获得一席之地时,才实现了最后之真,才达到了最高层次上的主客统一。

这样看来,能否满足物质系统的要求就成了当代实践活动的一条基本要求,人们在改造具体事物的同时必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帮助完善系统。只有从系统的要求出发来处理和具体事物的关系,人类生存与其中的物质世界才能稳定完善,人类的历史活动才没有后顾之忧。

从主体方面来考察,现在看来,实践活动不能只从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出发,实践绝不仅仅是同具体实践者有关的事情,它同时还肩负着确保人类根本利益的使命;在处理实践者的利益和人类利益关系时,应该以人类的利益为原则。实践活动总是一定的个体或群体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的,具体实践者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否则实践活动就无法运行起来。但是任何实践者都不能以孤立的身份存在,它总是不同层次的人群乃至整个人类的构成部分。作为物种学上的人类是有其共同的生存基础的,这一基础是不能被动摇或破坏的。当然在实践活动还不能影响人类共同的生存基础时,把实践者的具体目标作为实践活动的最高追求是可以的。但是,当实践活动能够危及不同的人群乃至人类的根本利益时,实践者的具体目标就不应该再是实践活动的唯一追求。这是因为,人类共同的生存基础,即人类的根本利益一旦受到伤害,实践者的任何具体要求都将无法得到满足。

在这里也存在一个怎样认识人类所需之善的问题。在人类共同的生存基础还有保证的时候,可以把实践者的要求看成是人们所需之善。但是到了今天这种看法就很难继续成立,因为实践活动与他人和人类无关的时代已成过去,人类利益已经高度相关。现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不仅牵扯到我们自己的存在,而且牵扯到人类的存在,危害他人的生存基础同时也就是自我伤害。因此,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已经不再是一个伦理的律令,它已成为我们存在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自己的善的同时也必须追求一种一般的善。这才是当代人类所需要的善。

这样看来,能否确保人类利益不受伤害也应该成为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必须满足人类利益;在满足眼前利益的同时也必须满足人类长远发展的利益。只有在确保人类利益的前提下来从事满足个人利益的活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才能同时保证,人类历史才能长盛不衰。

从主客体关系方面来考察,现在看来,实践活动不能只从二者之间直接面对的关系出发,实践绝不应该仅仅承担起协调一种或几种关系的职能,而应该承担起协调关系全局的任务。在处理实践所直接面对的关系和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体系的问题上,应该从关系全局出发。任何实践都是为了解决确定的矛盾进行的,它以强化或弱化某种或某些特定关系为主攻方向,存在于这些关系中的矛盾如果得不到解决,实践活动就失去了意义。但是事物总是一个整体相关,动态平衡的复杂体系,它们的关系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如果其中的某种或某些关系被过分地突出或削弱,就会导致整个体系的失调,从而危及人类生存的基础。当然在特定的实践水平上,即在物质世界的内部关系还可以由它自己来协调的时候,人们不顾及其它关系,而只关注实践所直接面对的关系是可以的。但是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从直接关系出发就一定会导致系统的紊乱,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受到伤害。

在这里除了涉及到真和善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个如何认识人类所需之美的问题。美以和谐为基础,当人和自然的狭隘关系尚不能影响物质世界自身的和谐时,它当然可以满足人类所需之美。但是,当我们的力量已经是足够强大之后,仍然从直接关系出发,就必然会打乱整体关系的协调,其结果必然是自然界被搞得百孔千疮,人自身也只能自我分裂,片面发展,整个物质世界无美可言。只有人和物质世界的关系全面展开,自然界才能充满生机,人也才能全面发展。这才是人类所需之美。

这样看来能否确保关系全局充分展开,也应该成为当代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只有以主客体关系的全面展开为前提挖掘其中一种或几种关系,人和自然物质世界才能和睦相处,各展风采。

系统要求原则,人类利益原则,关系全局原则,就是我们试图为实践建立的阻禁原则。我认为,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当代实践活动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人类面临的困境才能得以解脱,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标签:;  

论实践中的封堵原则_关系处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