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中“粗心”现象与对策研究
任双喜
摘 要: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学习;粗心现象;对策研究
一、 造成粗心现象的因素
粗心大意的背后还有很多原因。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造成学生粗心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孩子天性好动,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力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分配不够成熟,而导致错看条件或者少看条件,造成解题错误。
接着,Alice 和Bob协作执行一个以粒子4为受控粒子、粒子3为目标粒子的受控非门运算,于是等式(5)变为
1. 抄错数字
1)法语“enfanter”作为动词,有“分娩,生小孩,创作,产生”的意思;词根是enfant,即儿童,小孩,该词在英语可对应infant或者child,由于以这两个词作为词根的词汇并无动词,且考虑到法语原句中enfanter qqch à qqn的用法,固多数译本选用了create一词作为“enfanter”的翻译。
有些贪玩的孩子只知道玩,最怕做作业占用了他玩的时间,做题时只赶速度,不问结果,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作业就完事,也不知道检查,导致错误百出。
2. 看错运算符号
低年级的小学生认为小老师就是老师的身份,所以他们非常珍惜这个身份,所以老师就让当5次小老师的学生成为数学课代表,每天给同学传达老师布置的任务,帮老师收交作业,发放作业,统计学生交作业的情况等。那个荣誉在学生的心里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他们就争着抢着当数学课代表,学习的劲头自然就高了。
总之,学生粗心大意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对于学生解题的粗心大意,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马虎,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要认真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总结,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总之,学生粗心的背后存在着很多的现实问题,要想纠正孩子的粗心马虎,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3. 进位不加,退位不减
猪伪狂犬病毒,除感染猪外,还可以感染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猪伪狂犬病发病没有季节性限制,春夏秋冬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气温寒冷、外界应激因素多变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患病猪和带毒猪可以通过体内分泌物、流产物、尿液、乳汁排毒,健康猪接触这些污染物质后,感染该种病毒的几率极大增加。近年,随着猪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猪伪狂犬病已经成为严重损害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毒性疾病。因此,做好该种疾病的防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一年级时由于孩子的识字量小,家长和老师代替他们读题,久而久之,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题,导致审题不清,或者不会自己读题审题,把题目看个大概,或者凭着自己的感觉做题导致错误,所以为了能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读题习惯,老师和家长不能错误的认为孩子小就包办代替。每一道题让孩子自己先读,如果有不认识的字老师和家长可以给孩子说一下,从小就培养孩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比如:一年级学过这样一道题,一共有15只鸡,公鸡有7只,母鸡有多少只?学生知道是母鸡有8只,但不会审题,不知道应该把8算出来,列的算式是7+8=15(只)。这就是审题不清造成的。
有些孩子在做题时,经常抄错数字,他们列的算式中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不一样。比如这样一道题:二年级(1)班有23名女生,25名男生,二年级(1)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算式本来是23+25=48(人),而有同学列的算式是28+25=53(人),这道题他的理解是正确的,就因为抄错数字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二) 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将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所以做题就靠蒙,蒙对了就认为学会了,蒙不对也不研究为什么错了,导致做题或者考试时效果不理想。比如:二年级学了表内乘法,有这样的题型往往做错。问: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他们会列成4+5=9,其实是他们对4个5这句话的意思没有理解透彻,看见有“相加”两个字就认为列加法算式,老师讲了这样的题应该列成4×5=20,他们就死记方法,遇到这样的题型又错了。问:4和5相加和是多少?他们又列成4×5=20,究其原因就是不理解“4个5”和“4和5”的意思造成的。
(三) 审题不清,甚至不审题
4. 求快心理严重
(四) 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他们抱着敷衍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只要把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作业完成就行,从来不管正确与否,所以他们不读题,凭自己的判读做题,当然错误率就非常高,但让他们更正的时候又能做正确,老师和家长就错误的认为是孩子粗心了,给他们戴上了粗心的帽子,其实不然。
(五) 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有些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导致孩子做题时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在一旁做题,旁边电视在上演,那么小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看一眼作业,看一眼电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能集中注意力做题的习惯。
三、.树干涂药,防治果树的蚜虫、红蜘蛛和介壳虫等。可在距地面2米高的树干上涂抹氧化乐果农药。药液被树木吸收后能运输到树体各部位,害虫一旦取食就会中毒死亡,防效可达85%以上。如果在涂药部位包扎绿色或蓝色的塑料薄膜,药效更好。
1.“五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说课训练”、“教辅结合”、“自主学习”、“教学实习”等五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使理论教学更生动有趣,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二、 针对粗心现象采取的对策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要从本质上下功夫,要让内因起作用。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学数学,只要学生喜欢数学课,他们做题时注意力就能集中,做题的态度就端正了,也会想各种办法把题做对,题做对了他们就有了成就感,学习的动机就越来越强,错误很少,甚至不出现错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奖励智慧星
学生特别喜欢老师奖励给他们的东西,即使是平时他们不放在眼里的东西,但只要是老师给的,就视如珍宝,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数学课,每节课评选5个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他们每人发一颗智慧星,集够10颗智慧星换一张智慧卡,5张智慧卡可以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学生表现都非常积极,上课效果也非常好。
二年级学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题,在做题的时候,粗心的孩子错误率非常高,甚至让老师和家长头疼,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课堂上老师让他们说算理也说的清清楚楚,但一做题笔下就出错,让他们更正又能更正正确,究其原因就是学习能力达不到火候,算的时候进位1不加,退位的时候退了的一位不减。比如:38+25=63,但他们的答案是38+25=53,进位1丢了。50-22=28,但他们的答案是50-22=38,个位0减2不够减,应该向十位退1,十位上应该是4-2=2,但他们把借给个位的1个不管,仍用5-2=3。但让他们检查的时候马上就知道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立马能更正对,这就说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不到做题上。
2. 轮流当小老师
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崇拜老师,在老师跟前表现特别积极,所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找机会让他们当小老师,尽量让他们有成就感,所以课堂作业连续5次全对就可以当一次小老师,代替老师给其他学生批改作业,学生都特别喜欢这个活动,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帮手。
3. 当数学课代表
有些孩子在做题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容易受前面做的题型的影响,看错运算符号甚至不看运算符号,就想当然地去做。比如在做计算题时,前面做了几道加法题,做减法题时不细心看题就用加法做了。还有些孩子把除号看成加号、把加号看成除号等,比如:8÷8=1,而他算成8+8=16,这都是粗心惹的祸。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上方法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各方面表现就好,学习的能力自然就强了,粗心的毛病也就少了。
徐艺只得呐呐地说:“曾真……嗯……我跟你说,胜利大厦……只是我们正在争取的一单业务,其他的,我……我可真的什么也不知道。行,有什么情况我随时告诉你。”
(二) 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开端,为认知活动提供清醒的心理背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心理活动的指向经常变化,注意对象就不能得到清晰而完整的反映,因而极易粗心出错。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比如:利用每节课课前3分钟训练口算题,培养学生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的能力,训练时把学过的加、减、乘、除的口算题放在一起,一方面训练学生抄对数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看清运算符号的能力,每天坚持练,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评选火眼金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改掉粗心马虎的毛病。
(1) 在年级层面上三年级得分较高,一年级得分较低。(2) 在校生和实习生得分有差异,在校生得分较高。(3) 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中,高职学生得分普遍偏高,且在把握感和一致感维度上有显著差异。
(三) 强化审题训练
要改掉学生粗心的毛病,还要强化审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比如:学校图书室有60本科幻书,给三年级借了28本,剩下的借给二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借几本?有些学生不会审题,看到3个数字就不知道应该列什么算式,教师可以这样训练:问题是“平均每班分几本”,肯定把书平均分给4个班了,只要是平均分一定要列除法算式,但应该用哪个数除以4呢?引导学生分析,是把剩下的分给二年级4个班了,那就说明应该用剩下的本数除以4,但剩下的不知道,先应该把剩下的算出来,再平均分给4个班,通过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就学会审题了,以后遇到这种题型就知道如何分析了。
(四) 强化对比辨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容易产生感知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组织他们对相似的题型进行辨析。比如:2和8相加是多少?2个8相加是多少?前者两个加数是2、8,而后者两个加数都是8,通过对比学生就会区分了,也知道了这两道题的异同,以后学生做题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还有这样的题型学生经常分不清。①23比45少多少?②30比16多多少?③比43多18的数是多少?④比55少20的数是多少?一部分学生不会分析,见了多字就加,见了少字就减。教师把这4道题同时给出,让学生区分这4道题有什么不同,通过分析发现,第①题和第②题两个相比的数是知道的,要求的是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相差的一部分,而第③题和第④题求的是另一个不知道的数,不知道的数如果比知道的数大就加,如果比知道的数小就减,通过这样比较,学生恍然大悟了,以后再遇见这种题很少出现错误了。
(五) 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老师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粗心的原因,看是知识性的错误还是真正粗心的原因,如果是知识性的问题一再出错就一定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和正确的思路,并强化练习,只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比如二年级有这样的题型“( )+23=51,22+( )=56,( )-12=46,33-( )=18”,学生经常出错,其实不全是学生粗心造成的,是学生缺少做题方法。这样的题型在一年级时学生很少出错,但到了二年级数字变大了,错误率非常高,其实不是数字变大了学生算错了,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括号里填的数字应该是大数字还是小数字,所以错了,老师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根据加法算式中“和最大”,减法算式中“被减数最大”的原则分析,如果括号里要填的数是最大的就把知道的两个数相加,如果不是最大的就把知道的两个数相减,学生轻而易举掌握了,很少再出错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粗心”问题让很多老师和家长深感头疼,其实造成学生粗心的因素很多,要改掉学生粗心的毛病,就要求我们正确深入地认识儿童的粗心行为,剖析原因,设计对策,矫治行为,才能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是严肃质监问题处理机制。椐据发现问题的性质,通过现场口头告知、下发整改通知等方式督促整改,对存在的重大质量隐患问题及时向水务局报告,并跟踪督办。二是强化工程实体质量监督。采取多种质监手段,对实体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强化对工程参建各方质量体系的监督检查,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三是严把工程资料关。实行问题反馈一次性告知,对不合格资料坚决不予签字核备,确保工程资料整编与工程建设同步。
参考文献:
[1]高亚兵.对小学生计算粗心现象的心理学研究[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
[2]赵尚松.学习粗心的成因与矫正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6(8).
本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2019PLG421】)“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粗心’现象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任双喜,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德顺小学。
标签:低年级数学学习论文; 粗心现象论文; 对策研究论文;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德顺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