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要点
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混凝土结构施工涉及的问题和环节较多,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因此,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消除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因素,采取科学规范的施工方法开展混凝土结构施工,保证整体建设水平。
1关于混凝土的详细阐述
混凝土材料广泛应用于各项社会工程建设,这是由其突出的优势决定的。目前市场上的混凝土材料价格较低,同时又具备耐性强、抗压水平高等优点,这是众多施工单位青睐这一施工材料的原因。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同样大量地应用到这一材料。土木工程作为一项社会性、民生性的基础工程,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材料的使用技术。除此以外,作为整个过程的基础和支撑,混凝土的施工不容忽视。因此,施工单位要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施工以前对混凝土的相关特性进行掌握,以便施工的顺利开展。
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
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由三个方面,分别是:温度、混凝土自缩和材料配合比。在温度方面,如果外界温度骤然下降,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等问题。在温度下降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持续降低,造成内外温度差异,进而产生温度影响,导致混凝土裂缝、变形等问题,不仅影响其美观性,还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在混凝土自缩方面,由于混凝土结构普遍以硅灰为主,该材料可以引发结构紧缩,如果控制不当会引发混凝土断裂等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且混凝土湿度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加大紧程度,进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在材料的配比方面,制作混凝土所用的粗集料种类繁多,如矿渣、碎砾石等等。在粗集料选取时,要确保其具有清洁、干燥的特点,且没有受到风化影响,也没有混合其它杂质。要合理选择原料供应商,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经营证书、合格证书等。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还要控制原料颗粒直径、粗细骨料配比等要素。要采取科学的配比方式,避免混凝土中出现杂质,从而提升混凝土强度,增加混凝土结构稳定性。
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3.1材料配比技术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当中应当加强材料配比技术的广泛运用,这是目前保障混凝土性能重要的技术之一,要求对于材料进行科学结合配置,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配置效率以及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某些地区在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要专业技术工程师严格管理配制材料。第一,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选择合理水泥种类,要结合施工技术标准及施工要求选择好材料,例如在大面积的混凝土废纸的过程当中就应当选择一些优质的水泥材料,最好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材料,同时工作人员控制好骨料质量,防止骨料出现减骨料反应的问题,另外要合理选择添加剂,要保障添加剂能够符合施工要求和施工标准。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当注意配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工程项目施工混凝土性能。另外在搅拌的过程当中,应当采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搅拌,提升搅拌的效率。如果混凝土出现了分层的情况,应当二次搅拌,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混凝土材料整体质量符合工程项目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钢筋模板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钢筋模板同样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对模板进行具体施工时,需要认真检查模块质量,确保模板表面强度可以达到规定要求;同时还应该确保其表层干净清洁。不同施工区域的温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建筑结构不同,则对模板也有着差异性的要求。在对混凝土模板进行具体的施工作业前,需要对该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和了解,包括水文、土壤等方面;同时,还需要认真落实模板支护工作,确保模板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施工操作中。在搭接模板钢筋的过程中,需要确定适宜的搭接位置,切实保障搭接质量。
3.3科学应用浇注技术
如果说在土木建筑的作业中,混凝土的结构建筑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那么在混凝土建筑过程中浇筑就是最重要的环节。浇筑作业一般来说分工较精细,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持续的进行施工。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向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入一些水,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的粘稠度不够,使得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附和力下降。在浇筑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厚度,在下层往上层浇筑的过程当中,要保证能够完全覆盖下层,除此以外,也要对土层之间的距离进行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对浇筑工作进行完美的把控也才能够避免层与层之间出现凝固的现象。这通常都需要在下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就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浇筑,如果时间一旦超过,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在进行浇筑的时候也要注意自然天气环境,在多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浇筑作业。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内水分流失,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因此,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时刻了解天气情况,根据具体的天气来安排作业,以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等情况。
3.4切缝时间与深度的有效把握
在完成水泥混凝土的摊铺工作后,需要就施工环境、施工温度以及施工条件来进行切缝时间的确定,若发现温度较高,则需要尽快进行,若温度较低,则延缓进行。有实践经验表明,当环境温度在30℃左右时,应在铺筑完成后的10小时左右进行切缝;当环境温度在20℃左右时,应在铺筑完成后的20小时左右进行切缝,深度控制在板厚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另外避免出现掉边问题,可在结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切缝。还有在遇到暴雨以及狂风等恶劣天气时,需要对铺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进行遮盖,避免影响结构的性能。
3.5养护施工技术
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同样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结束混凝土构件的浇筑作业后,需要在12-18h后进行有效的养护,如:浸水、覆盖等,具体的养护时间需要结合现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一般需要超过一周。在进行养护时,如果温度持续较低,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按照冬季施工要求进行养护,比如,加入适量的添加剂、蓄热等不同方法,避免温度过低而导致养护不到位。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及可靠性势必会对整个工程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求工作人员对于材料进行合理科学安排,同时要加强温度以及湿度的严格控制,还应当做好防裂工作,通过采用合理方法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做好土木工程建设以及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郭晓林.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13):144-144.
[2]李玉飞.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6(3):125-126.
[3]孙浩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2).
论文作者:杨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材料论文; 温度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