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剖析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个有影响的小说流派。这个小说流派所显现的整体风貌是对“全般”社会做“缩影式”的描绘,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它通过精心结构故事、细致描写场面、注重塑造人物等艺术手段,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这个小说流派的创作实践,提供了认识中国社会的生动教材,显示了革命文学的实绩,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30年代,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等小说作家,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对中国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一批再现中国社会现实的小说,从而形成了一个以精微、深入地表现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剖析中国社会阶级关系为特点的社会剖析小说派。
我们认真梳理这个小说流派的创作实践,总结其创作经验,对于正确评价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为我们当前的创作提供借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社会剖析派”小说的整体风貌
“社会剖析派”小说家的产量相当丰富,短篇精粹,长篇恢宏,每个作家都有传世的精品。茅盾的《春蚕》、《林家铺子》、《子夜》虽然篇幅相差悬殊,反映的内容多寡有别,但都因具体地描绘了30年代农村、城镇或都市的面貌,而构成了具有不朽生命力的社会画卷。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樊家铺》、《天下太平》与长篇《山洪》一起描绘了皖南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觉醒。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等诸多短篇和长篇“三记”,尤其是其中的《淘金记》,把那闭塞、落后的四川山区,展现在读者面前。40年代艾芜由描写西南边远地区人民的不幸,转而写内地人民的苦难,为文坛奉献了数量可观的佳作。这个流派不同作家的作品,尽管色彩缤纷,各有风姿,但也都呈现出一致的整体风貌。
1.对“全般”社会做“缩影式”的描绘
描写社会几乎是所有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只不过是分量轻重、地位主次不同而已。茅盾曾以理论家的明智要求文学作品反映“全般”社会,反映时代的气息。他又以作家的使命感身体力行。我们不妨说把他的长短篇所反映的生活合起来,几乎就是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其中的某一篇也能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全般”。他写《蚀》要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①,写《虹》要“为中国十年之壮剧,留一印痕。”②写《子夜》更是有“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③。在这些作品中,茅盾追求广阔地展现社会生活的总体效应。其实,这也是“社会剖析派”小说家们的共同追求。不仅他们的长篇全面地揭示社会的结构和阶级关系,经济潮流的变动,日常生活的变化,文化、道德观念的变异等等,就是短篇小说,也力求在具体的描绘中观照全般社会。
无疑,这种“总体效应”只有通过对社会生活做“缩影式”的描写才能实现。否则,就是一堵电视大屏幕墙也难映照其万一。在《子夜》第一章临近结尾处,写了张素素和李玉亭的对话:“你看我们这社会到底是怎样的社会?”“你只要看这儿的小客厅,就得到了解答。这里面有一位金融界的大亨,又有一位工业界的巨头,这小客厅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茅盾在这里表明,他写小说就是在展示“中国社会的缩影”。
在进行“缩影式”的描写时,这个流派的作家都强调写实、客观,使其具有某种程度的历史纪实性。同时,他们也注重全面、整体和综合,总是把社会的繁复生活融进小说的框架中来,使其具有全景式的特点。茅盾的《子夜》展现了30年代中国社会的广阔场景:地点写了大都市的上海和农村双桥镇:事件关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物牵连着工农兵学商,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沙汀的《淘金记》通过基层政权中有势力的全套代表,写出了一个似乎看不见但又大又密的关系网,从而显示了川西北农村社会的全貌。艾芜的《山野》只写了“一个小小山村地方一场小小的战斗”④,就反映出抗战期间,各阶级、各阶层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彼此不同的思想面貌。这个流派的作品,即使是短篇小说,如《林家铺子》、《春蚕》;《在其香居茶馆里》;《樊家铺》、《天下太平》;《石青嫂子》等,虽然写的仅仅是某个人、某个家庭的遭遇,或某一场纠纷,看似“一角”,但是作家们却致力于将“一滴水”的气息写足,使人从而看见“大海”。《林家铺子》全力写林老板奋斗、挣扎、失败、破产的过程,但却从侧面观照了“一·二八”上海战争、农村破产、学生抵制日货等等,这一切组合起来,不正是中国30年代的社会全景吗!《石青嫂子》的主人公,丈夫被抓壮丁,又遭地主逼租、毁地、烧屋的迫害,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不幸,而是国统区广大妇女的共同灾难。这派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努力赋予他的人物以典型意义,他们努力把整个社会“缩”到长篇或短篇的建构之中。
2.对社会进行深刻的剖析
叶圣陶说茅盾“写《子夜》兼具文艺家写创作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⑤,这说到了《子夜》的实处,也抓住了茅盾创作的特点。同样,“社会剖析派”其他小说家的作品也具有这一品格。所谓“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就是以理性的思考去对社会进行剖析。曾经有人批评《子夜》具有“太浓厚的政治色彩”,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作品在“当时的社会确是发生过很大作用”。茅盾早年就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30年代他更不回避文学的倾向性。但是,这里需要着重指出,《子夜》一类作品的“很大作用”固然与“政治色彩”不无关系,但这并不是主要因素。文学作品如果离开了它的审美特征,其社会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这已是为文学的历史证明了的。这类作品的深邃的思想,对社会的深刻剖析,是在文学审美追求中表现出来和得到实现的。在整体上反映既有对现象的描绘,又有对本质的揭示,也不乏对未来的憧憬,将理性的批判精神自然地融入艺术审美中,这才是“在当时的社会发生很大作用”的奥秘之所在。
吴组缃曾高度评价《子夜》的深刻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并赞扬茅盾“能懂得我们这个时代,能懂得我们这个社会。”这反映出吴组缃对于用科学的社会观点来观察社会、剖析社会、拓宽艺术视野的认同。他自己的小说,也具有对社会进行剖析和针砭的特点。《一千八百担》等作品,从世道浇漓和农民的疾苦切入,描写地主阶级的凶残、败落,以及世态炎凉、农民被迫铤而走险等等,深入地揭示出农村社会急剧破产的原因。
沙汀开始创作不久,就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自己熟悉的四川农村。他严格选材,由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人一事生发开来,开掘到生活的深处,取得对四川农村的整体认识,并借此观照旧中国的普遍黑暗。尤其是40年代出版的《淘金记》更充满着浓郁的剖析和批判色彩,作品中的“北斗镇”,正是旧中国的缩影。作家既沉痛地描绘四川这块多灾多难而又闭塞、愚昧的土地,又把笔锋伸到历史的纵深处,挖掘四川灾难深重的渊源。
二、“社会剖析派”的艺术特色
“社会剖析派”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其主要作家茅盾、吴组缃极其佩服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艺术才能,曾认真研究他“如何布局”、“如何写人物”、“如何写热闹的大场面”等等。这些都是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艺术手段,也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1.精心结构故事
“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都注意通过精心“布局”来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
从《子夜》的创作“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出茅盾在构思作品时,就对人物设置、故事线索安排、气氛渲染等,从纵横两个方面做了布置,颇显“布局”的匠心。《子夜》以人物的命运为中心,从纵的方面来结构故事,多线辐射,互相映照。开头,吴老太爷突然从双桥镇来上海,从而把农村和城市联系起来;中间经过吴赵的五月合作,六月斗法,七月决战,把矛盾充分展开;最后吴荪甫失败出走,揭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小说横向扩展,形成平行纷呈的状态,表现出五彩缤纷的社会人生。
短篇小说容量小,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反映较多的内容,更要在结构上下工夫。《林家铺子》可说是样板。小说以林家铺子由苦苦挣扎到破产倒闭的过程为主线,铺子内外的种种因素证明铺子的破产实属“在劫难逃”。整篇小说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上落笔,故事在人物和事件的多角关系中展开,虽然头绪纷繁,但是组织有序,通篇层次井然。《一千八百担》以宋氏宗族家长会议前的一场七嘴八舌的争吵,把一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现实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把聚会和抢粮的难民置于幕后,既取得了时间、地点、主题集中的优长,又揭示出复杂、丰富的社会内容。《在其香居茶馆里》以明线写地方当权派与土豪劣绅间狗咬狗的争斗,其间波澜起伏,矛盾逐渐激化。暗线写国民党上层政权腐败,浊流潜伏。两条线索互相影响,两相交织,产生出奇妙的结局。
2.细致描写场面
场面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故事发展的依托。“社会剖析派”小说家的作品中的场面,往往具有境界宽、人物多、反差大、层次清的特点,于人声身影、热气腾腾的气氛里,展示复杂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多重的人物关系。《子夜》中荒唐的丧礼、发狂的公债市场都是多为论者所赞赏的场面描写。这个流派的一些短篇小说的场面描写也很精细,有层次,有内涵,热闹而有序。如林家铺子破产后,铺子前的吵闹和市党部前的混乱,都写得声色俱佳。它简单地写几个大户争吃倒帐,而详写小市镇的混乱局面以及小百姓在这场倒闭中的悲惨遭遇。有点有面,详略适宜,重点突出。《一千八百担》写宋氏家族各房家长开会前,二三十个身份不同的人物,彼此间唇枪舌剑的辩论和互相攻讦,形成一个热腾腾、闹哄哄、乱糟糟的“热闹场面”。《在其香居茶馆里》方治国和邢么吵吵以及他们的帮闲们“吃讲茶”的场面向来被人看重,并因此称赞沙汀是写“吵架”的能手,这个场面不仅气氛紧张,色彩驳杂,而且设置了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从而使其获得丰富的内涵。
3.注重人物塑造
“社会剖析派”和“现代派”截然相反,他们非常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努力写出人物形象的鲜明性;这个流派也不同于革命小说派,他们摈弃简单的“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概念,致力于写出人物的复杂性。我们知道,一个有成就、有见地的作家,往往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常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对社会变动的态度。茅盾曾公开声称:“‘人’——是我写小说的目的”⑥。他为中国现代小说画廊贡献了许多有特色的人物系列。仅一部《子夜》,就写了资本家及其走狗系列,知识分子系列,青年女性系列,地主系列……而作家的高超之处,更表现在同一系列中人物个性和气质各异。如吴荪甫和杜竹斋同是大资本家,但吴果断、自信,杜则犹疑、动摇。屠维岳和莫干丞都是吴荪甫的忠实走狗,但前者年轻、干练,后者老朽、蠢笨。三个老地主也各有特点:吴老太爷顽固、保守、怪僻;曾沧海狠毒、荒淫;冯云卿贪婪、虚伪、无耻。
这派作家总是在典型环境中全方位地写人。通过外间世界,展示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复杂的阶级关系和人际关系,使人物在这外界背景中展露风采;又通过对人物本身的描写,画肖像、记行动、勾灵魂、挖掘内心世界等等手法,塑造出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都具有“这一个”的典型意义。
这个流派的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力避单一性,而着力写出人物的复杂性格来。这也是他们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之一端。吴荪甫的形象所以栩栩如生,就在于他是多层次的、具有复杂的性格。他的文化教养是中西合璧的,这决定了他既雄心勃勃,又脆弱动摇。而同时,作为一个具体的资本家,他个人承受西方文化薰陶所形成的“强”,和他所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弱”又构成尖锐的矛盾。他的全部思想、行为、言论、遭遇,无不是这“强”和“弱”的统一体。着墨不多,甚至有点漫画化了的冯云卿也呈现出复杂的性格。他“诗礼传家”的矜持、少廉鲜耻的裸露共集于一身。他讲体面,却又听任其姨太太放荡,借以求得在租界的安稳生活;他疼爱女儿,但更觉得“金钱可爱”,于是以其向赵伯韬献美人计,以探听公债市场的行情。这个形象揭示出了宗法地主在资本主义金钱魔鬼面前屈辱的尴尬相。《淘金记》中的白酱丹是一个荡尽家财而依附于地方势力的流氓恶霸,因而,他的性格既粗鄙又凶顽;林么长子是从团总和袍哥首领的地位上跌落下来的流氓头子,所以,他的性格既阴险又毒辣。在这里,作家依据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两个土皇帝、流氓的一致,也写出了他们的差别,还揭示了人们个性的多元因素。《腐蚀》中的赵惠明的形象更为复杂。作品从多方面呈现出她的正常、变态、清醒、梦魇的心理,揭示其兽性和人性,从而写出一个罕见的复杂人物性格来。作家写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并不是有意制造人物的内心分裂,而是从生活本身出发,依据人物的性格逻辑来描写,因此,尽管性格复杂,矛盾突出,但却是真实可信的。
三、“社会剖析派”小说的意义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个有影响的小说流派。他们的创作成果,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显示了革命文学的实绩。
1.提供了认识中国社会的生动教材
马克思称赞英国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起一些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⑦“社会剖析派”小说家们在这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他们的小说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取材,再现中国的社会现实,将他们的作品合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们具体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面影,既有畸形繁荣的大都市,又有闭塞落后的农村,在这背景下,深刻地揭示中国社会的结构和阶级关系,形象地描绘经济关系的变化。他们在各自的题材范围内,写出了权力转移和使用,经济的驱使作用等等;透视了不同的文化模式、道德规范、展示出鸦片烟枪、手抄本《太上感应篇》、刀板咒、丽娃丽妲游乐村、弹子房等杂乱的文化类型,以及母女的隔阂,父子的乱伦,三角多角恋爱等,但都是变态的道德观念。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现实,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类小说,使生活在狭窄的社会圈中的读者,能得以超越自己的时空,超越自己的见闻,从一个较高的观察点,较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整体。这正是这个作家群的社会使命感、道德观的体现。他们常常强调要正视社会,注意社会背景,这是作家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读者的提醒。这里一再提“社会问题”,“社会主题”,实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题中之要义。有人认为描写社会问题的小说不高雅,表现道德或一些所谓空玄的小说才是高级的。其实,这是文学观念的偏斜。揭示社会和政治真理,是文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不同阶级的经典作家对此多有论述。对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写什么”不能说无关紧要,但如何认识写作对象,它的内涵开掘到何种程度,艺术表现达到什么高度则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在“写什么”和“如何写”两方面都是极其严肃认真的,他们都注意严格选材和深入开掘,在艺术上追求致臻致美。
2.完善了对社会生活评价的艺术技巧
一部文学作品的深度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评价色彩是其中之一。的确,还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只是客观的描写而不做主观评价的。区别不在于评价的有无,而在于评价色彩的浓淡,评价艺术手法的高低。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固然不可取,但是空洞的议论、呼叫也是缺乏力量的。“社会剖析派”小说家都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他们能从阶级的因素、经济的潮流、文化的规范、道德的准则来分析事物,评价社会。这个小说流派的作家都有着相当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们或者始终坚持,或者最终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们懂得感情评价要在情节场面中自然流露出来,他们在创作中始终恪守着这一原则。理论修养和创作经验的结合,使他们的作品对社会生活评价的艺术技巧臻于完善。他们也曾象“问题小说派”那样,以对生活的质疑来进行评价,如林老板那样巴结认真,为什么还破产了呢?也像“革命小说派”那样,通过作品中的人物直接传达作家对现实的评价,如《子夜》中的人物“很生气似的”骂以国民党党证来炫耀的曾家驹:“见鬼!中国都是被你们这班人弄糟了的!”在《林家铺子》里,“上海客人”议论林老板的处境的那一席话,实质都是作家对现实的抨击。他们也运用闹剧或讽刺手法进行评价,前者如曾沧海和曾家驹的关系,后者如沙汀的许多讽刺小说。多种艺术手法的吸收,使这个流派的作品在评价社会生活时,呈现出活泼的风采。但这都不是这个流派评价社会生活的首要手段。在整体中占优势地位的评价手段,就是尽量逼近生活的真实,在结构、叙述、描写诸方面伴随着对生活、对社会的评价。他们的作品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种种失败的结局,描写了经济体制的畸变,社会生活的凋蔽,文化风尚的颓靡,以及人民的灾难、反抗、斗争等等,评价就寄寓在这些描写中。“社会剖析派”小说在真实地描绘了多种历史发展的阻滞因素之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存的社会关系、经济制度、文化体系之间的强烈冲突就被揭示出来了。作者对各种不合理因素的批判和否定,也就在这客观、冷静的描写和分析背后显现出来。从而激发读者去认识和探求改革现存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显示了革命文学的实绩
30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复杂曲折的转变进程中,那其间变动的社会生活,为“社会剖析派”的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先进的、科学的文学观念,急剧变动着的社会生活,作家的才能和努力,三者结合起来,便产生了一批高品位的小说。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派”作家的作品显示了革命文学的实绩,这在内容的深刻、题材的广泛、技巧的园熟等方面,前面已有不同程度的论述。我们再将这个流派同“五四”以来出现的其他一些小说流派做点粗略的比较,当能更清楚地看出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社会剖析派”小说比起“自我小说派”的作品来,有着更广泛的取材领域,它突破了作家个人生活范围的感受,而着眼于整个社会的观照和描写、剖析和评价,取材的广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个流派跟“新感觉派”有着相似处,那就是热情地观照都市社会的畸变和矛盾,描写都市社会的人生百相。不过,它又不像“新感觉派”那样仅限于对都市生活表面现象的捕捉和描摹,却更注意揭示这畸变和矛盾的深层因素,抓住实质予以批判和否定,对未来充满着憧憬。他们也写了农村,但不像“京派”小说家那样热衷于编织美而欠真的故事,营造田园牧歌式的村社。在他们的笔下,真实的再现了农村的落后和愚昧,阶级剥削的残酷和阶级斗争的激烈。同时,他们又写出了农民的觉醒、反抗和斗争。在他们的笔下,农村是方生和方死相对立的场所,也是大有希望的所在。“社会剖析派”和“革命小说派”有着根本一致的地方,那就是对人生、对社会的关切,对革命的责任感和对敌人的憎恨;在文艺观上也都注重文艺的社会作用。但是,他们并不像“革命小说派”那样简单地把文艺归于宣传,他们不急于演绎自己的思想,图解自己的观念,而是重视文学的内部规律,强调对“社会现象全面的而非片面的认识”,“感情地去影响读者”⑧。因此,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较高的艺术品位。
在国民党反动派查禁书刊、封闭报馆、对无产阶级进行文化围剿的险恶形势下,鲁迅对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派作家所取得的成就非常重视。他在致朋友的信中说:“国内文坛除我们仍受压迫及反对者趁势活动外,亦无甚新局面,但在我们这面,亦颇有新作家出现;茅盾作一小说曰《子夜》……是他们所不能及的。”⑨鲁迅为我们“颇有新作家出现”而欣喜,并把《子夜》看作是革命文学的伟大成果,粉碎反革命文化围剿中的伟大收获。瞿秋白说:“在中国,从文学革命后,就没有表现社会的长篇小说,《子夜》可算第一部”,他称《子夜》是“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⑩,“社会剖析派”的其他小说虽然不能跟《子夜》所取得的成就相比,但也各有所长,它们和《子夜》一起,把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流派的出现和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出无产阶级文学的不可战胜的强大生命力。
注释:
①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②茅盾:《虹·跋》
③茅盾:《子夜·后记》
④艾芜《山野·后记》
⑤叶圣陶:《略谈雁冰兄的文学工作》
⑥茅盾:《谈我的研究》
⑦马克思:《马克思全集》第10卷,第686页。
⑧茅盾:《〈地泉〉读后感》
⑨鲁迅:《鲁迅书信集》(上),第352页。
⑩瞿秋白:《〈子夜〉与国货年》
标签:子夜论文; 茅盾论文; 一千八百担论文; 文学论文; 社会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小说论文; 中国形象论文; 在其香居茶馆里论文; 读书论文; 林家铺子论文; 淘金记论文; 作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