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扬州 225000
【摘 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90例,2016年7月~2017年7月是研究阶段,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常规护理。分析组间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数据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病症康复进程。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效果:肢体功能
脑卒中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种病症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会严重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就目前的临床研究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恢复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有医学护理学者认为,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有助于在最大限度上将偏瘫肢体的生理功能有效恢复,以此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目的。本文研究意图在于: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效果;相关数据报告研究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90例,2016年7月~2017年7月是研究阶段,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4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换20例;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63.33±6.21)岁;发病时间4~65h,平均发病时间(34.66±25.32)h;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右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例数分别有:26例、19例。
对照组:患者45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换21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3.21±6.09)岁;发病时间3~63h,平均发病时间(34.97±25.11)h;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右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例数分别有:27例、18例。
比较组间患者的一般数据资料,P>0.05,组间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常规护理。
对照组: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指导患者用药,安抚患者心理不良情绪。
研究组:(1)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和耐心讲解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以此提高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措施的主动性,以此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2)待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对其肢体即刻按摩并协助活动关节,对于存在偏瘫的肢体实施被动运动;指导患者在床上行适宜的康复运动,对患者的坐姿进行矫正,要求患者康复运动锻炼每天至少进行2~3次,每次锻炼的维持时间在15~30min之间;待患者的病情好转或肢体肌张力恢复至正常之后,开始逐步指导患者行站立和行走;开展辅助和机能方面的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每日至少锻炼3 次,每次锻炼维持时间在30min,待病情进一步好转之后,可进行上下台阶形式的运动锻炼。(3)针对生活能力方面行运动锻炼,主要包括有:穿脱衣、刷牙等内容,运动锻炼每日至少锻炼3 次,每次锻炼维持时间在30min。
1.3观察项目
分析组间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
显效:经过NIHSS评分评定,测得评分减少幅度在90%之上;
有效:经过NIHSS评分评定,测得评分减少在45%~90%之间;
无效:不符合显效、有效的评定标准。
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SPSS 21.0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护理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均为计量资料,前者使用卡方检验,后者使用t检验,表现形式分别为(%)、(均数±标准差)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数据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组间差异显著。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若患者不及时治疗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于多种危险因素所导致的脑动脉血流中断、急性减少,进而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性坏死的发生所产生的损伤。
医疗技术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提高,因此,各种疾病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以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现象尤为突出,但是,脑卒中的致残率却依然呈现出不断升高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家庭与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在传统的医学治疗方式中,普遍认为康复训练要等到患者意识逐渐清醒、生命体征平稳且,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之后进行,但据最新的研究资料显示,对脑卒中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脑生理功能代偿,且患者的偏瘫肢体康复进程与实施护理的时间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若越早护理则患者的康复速度越快。在康复理论中,大脑能够重组生理功能,具有十分强的可塑性;严重损伤的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代偿脑神经功能,而未受损神经的脑卒中患者则能够通过学习将各种生理功能(受损神经)有效替代。学习和锻炼运动能够不断建立和完善神经功能的代偿作用机制,部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一般在1~3个月之内达到最高限度。有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若12h持续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则需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则可以打达到提高 ADL和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应用目的,并且,康复训练具有相对较高的实施安全性。根据脑卒中患者的不同个体差异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并选择恰当的康复训练内容,康复训练内容主要由易到难、由简到杂的过程,让患者可以得到有效适应,同时通过语言和运动等多方面刺激来增强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输入,尽快恢复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需要科学且合理地对脑卒中患者予以实施,以此达到提高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以便发挥出机体的脑神经系统修复潜能,尽快建立脑组织内侧枝循环,重塑机体内部的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功能,以此达到将偏瘫肢体生理功能和生活能力有效恢复的应用目的[1]。
疾病治疗初期依据患者的机体功能、疾病具体症状合理制定最适宜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以此达到促进患者机体疾病康复和功能恢复的应用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有效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将脑组织正常细胞功能有效调动,并重建脑功能及其组织,同时将疾病伤残率有效降低,以此达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预后质量的目的;大多脑卒中患者会存在不良心理,如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这是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及后遗症所造成,因此,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还
下转第164页
要不断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将患者的不良心理有效缓解,树立起治疗疾病的自信心,以此达到恢复疾病治疗的目的[2-3]。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残疾程度显著缓解,多种研究资料显示,在初期锻炼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残疾程度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改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而出现改善程度不断升高的趋势,但也有研究资料显示,部分患者不会在短期内有显著的训练进步体验,并且,只会感到训练过程十分乏味、艰辛,因此,训练积极性会在不同程度上有降低趋势,由此可见,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的治疗树立康复信心,以此将训练依从性有效提高,告诉患者康复训练需要持之以恒,要求患者家属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以此达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应用目的;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将患者的家庭负担有效减轻,能够将生活质量有效提高,能够将住院时间有效降低,以此达到节约医疗资源的应用目的[4-5]。
此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7.78%)、Fugl-Meyer 评分(65.55±12.99分)、Barthel 指数(23.67±3.12分)数据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组间差异显著;上述研究数据结果与任彩丽,付娟娟,王红星等学者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杂志中所发表的《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6]里研究结论大致相似,这也间接说明了此次研究的可靠性;由此可见,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病症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龙淼.早期康复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A02):322-324.
[2]黄美玲,王玉龙,方锐等.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早期发现无症状低血糖症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意义[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7):788-792.
[3]齐敬东.圣愈汤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及语言功能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0):2093-2096.
[4]陈大为.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2692-2693.
[5]蔡华安,王婷,邓景贵等.脑卒中患者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早期康复策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7):808-811.
[6]任彩丽,付娟娟,王红星等.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3):275-282.
论文作者: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缺血性论文; 肢体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目的论文; 功能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