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沿边地区与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沿边论文,对外开放论文,沿海地区论文,战略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东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现状
地处我国东北沿边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已成为东北沿边地区扩大对外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据统计,1989年,东北沿边地区各省、区的对外贸易总额为71.12亿美元(其中辽宁省53.34亿美元,黑龙江省14.13亿美元,吉林省9.32亿美元,内蒙古自治区4.44亿美元),到1995年,已增长到184.73亿美元,增长了约2.6倍。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东北沿边地区的边境贸易发展很快,在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93年,黑龙江省边境贸易额为21亿美元,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87年的2.4%提高到69%,吉林省对朝易货贸易总额为68.575万美元,比1991年约增加7.39倍,辽宁省丹东地区的对朝出口贸易总值也比1991年增加了40%以上。
其次,利用外资持续发展。投资质量不断提高,结构继续改善。1989年,东北沿边地区利用外资额为11.4亿美元。到1995年,东北沿边各省区总计签订利用外资合同4213项,协议外资额80.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57亿美元(不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协议外资金额增长了7倍多。从外资投向结构上看,投资的重点是大中型企业、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先进型、出口创汇型企业。
第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事业发展迅速。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崭新事业,因而势必成为东北沿边地区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995年,辽宁省全年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签订合同793项,合同金额6.3亿美元,完成额3.2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2.7万人,分别是1982~1989年8年累计总和的2.39倍、2倍、2倍和120%。
第四,国际友好交往和旅游业稳步发展。据统计,1995年东北地区共接待来自国外和港、澳、台地区过境旅游人数88.2万人次。创旅游外汇收入28148.4万美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11.6%和27.1%。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发展边境旅游正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东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东北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各省区的积极探索,正在形成以对外贸易为先导,广开沿边地区口岸,大力开放沿边城镇,为沿边地区全方位开放提供前沿,进而建立和形成对外开放经济带,各种形式的经济开发区也正在兴起的开放格局。
东北沿边地区的边境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省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都有了较大的发展,1988年,丹东、珲春、满州里、绥芬河、黑河等边境城市及周围一些市县又被辟为经济开放区或边境开放城市以及国家一类口岸城市。目前,东北沿边地区的口岸日益增加。这些口岸的建设与开放,口岸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沿边地区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外资、发展旅游事业也得到进一步扩大。
随着东北沿边城市的对外开放,一些沿边大中城市为沿边地区全方位开放提供了前沿,又为加速沿边地区发展提供了经济的生长点。它们作为沿边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是引进外资和技术投向选择的最优区位,也是外商寻求投资环境最好、开放效益最大的区位,因而必然成为沿边地区开放的最佳区位。
东北沿边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正在逐步形成东北区域开放经济带,成为全国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东北地区适应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的需要,形成了以黑龙江省开展对俄边境经济合作。吉林开发珲春、图们江地区和辽宁省开放辽东半岛为特征的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使东北地区正在出现一条全方位的开放带。这条开放带自北向南以黑河、绥芬河、珲春、大连为窗口,面向东北亚各国,以三省工业重镇和大城市为依托背靠中国东北腹地,很有发展潜力。1992年,国务院赋予黑河、绥芬河、珲春等城市许多相当于“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东北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目前,东北各省区边境相继建立了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但由于受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基础和区域区位条件的限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比较综合的、多功能的经济特区。
三、东北沿边地区与沿海地区开放战略模式比较
沿海与沿边地区开放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与竞争,在资源的配置上采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衔接的市场经济机制,最终以国际市场为主实现再生产循环,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是沿海与沿边开发的战略目标。而从开放的途径上看,沿海与沿边开放基本上遵循着同一个发展模式,既不论是沿海还是沿边开放,其发展均是以外贸为先导,而后是劳动力、人材的流动,接下来是技术引进合资建厂,最后是兴办经济特区。但是,由于沿海与沿边地区在自然条件、国际环境、经济基础、投资环境、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上的差异,沿海与沿边的对外开放,在开放的指导思想、开放格局、合作方式和发展途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以东北沿边地区开放与沿海地区开放作一比较,找出二者的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一)东北沿边地区开放与沿海开放在自然、社会环境、经济基础方面的差别明显。
我国的沿海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能够率先开放,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地势平坦,拥有临海优势。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开放后,沿海地区可以利用方便的海上交通条件,发达的海运手段,直接迅速地与海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先进,劳动力充足,因而具有对西方开放,吸引这些国家和地区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特殊优势。
我国东北地区地处北部边疆,从其地理位置上看,与沿海地区相比,一方面从内陆边境远离东部沿海口岸来看,在经济联系上存在着地理位置的劣势,但从就近与邻国进行经济联系来看,地理位置带来流通的便捷则是一大优势,使偏远变为前哨,可以就近进入国际市场。从对外联系的角度看,东北边疆地区虽然已形成了以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为主的交通网络,但由于重工业多、耗能多、物资调出调入量大,因而能源、交通和通讯设施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从国际政治环境上看,我国东北地区处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地带。从当前东北亚的政治形势和国家关系来看,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复杂因素,东北亚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种矛盾比较集中的地区,结果使区域内某些国家或地区间不正常的状况尚未消除。但另一方面,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东北亚地区正在进入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开放较晚,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特区建设方面的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二)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战略指导思想。
受自然、社会环境、经济基础等条件的制约,东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在战略指导思想上与沿海地区相比也各有侧重。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的指导思想,从总体上看有如下几方面:
(1)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与竞争,在资源配置上采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经济机制,以国际市场为主实现生产循环;(2)发挥技术、知识、管理、对外政策的作用;(3)发挥对内经济、技术、幅射的两个扇面的枢纽功能,以带动各自的腹地,促进全国的经济建设,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
东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战略与全国沿边省区的对外开放战略相同,即(1)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周边国家开展广泛的区域合作,发挥各自的商品优势和生产要素优势,获得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比较利益;(2)促进本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振兴边疆经济;(3)促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所以,从沿海与东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指导思想上来看,同是发展外向型经济,但沿海与沿边地区相比,沿海地区侧重于率先开放,在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因此沿海开放是沿边地区开放的前提条件。而东北沿边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处于深化、发展的地位,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
(三)形成不同的对外开放格局。
从沿海开放的发展过程上看,沿海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以来,在15年的时间里,先后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1980年批准),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1988年沿海开放扩大到北方辽东半岛,在沿海地区全面铺开,1990年国务院又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及保税区的建设,从而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区(沿海所有市县)这样多重点、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东北沿边地区的开放,从1987年黑河口岸率先恢复对外边境贸易,经历了9个年头,到1992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黑河、绥芬河、珲春、满州里为边境开放城市。近4年多的时间,东北沿边各省区在“南联北拓”方针的指导下,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开放方式和合作方式,分别与兄弟省市、与边境各国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各自形成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互助、功能互补、利益互惠的区域联合体。一条东北区域开放经济带正在形成。因此,从东北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格局上看,处于口岸——口岸城市——东北沿边开放经济带这样三个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合作方式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差距较大。
我国沿海地区的开放对象除亚洲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外,还包括欧美的发达国家,沿海地区吸引外资范围较广。从层次上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二是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无论哪种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都明显高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基本上是一种吸取模式,即单向地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乃至人才,然后将产品向国内外推销。其贸易形式是现汇贸易,通过进出口贸易,为国家换取短缺外汇,并通过“三来一补”的合作形式,兴办三资企业,与国外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出口创汇。由于沿海地区在开放建设中执行了灵活的开放政策和措施,比较成功地引进了国外的资金、技术,实施了高效能的管理方法,并获得了国家的有力支持(国家投资主体主要在沿海地区,八五期间约占49%),因而在发展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
东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对象针对性很强,而且吸引外资范围有限。东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对象主要是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除俄罗斯外,蒙、朝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东北沿边地区对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吸引力较弱。从周边国家的情况看,其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东北沿边地区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双方之间只是一种互补性优势关系。其贸易方式主要是易货贸易。辅之以现汇贸易和边民互市等多种形式出口长线日用消费品,换回国内紧缺的原材料和短线商品,并通过与周边国家开展“三来一补”和“三去一补”,双向并举,输出劳务,并直接开展技术进出口贸易、科技人员交流等,从而要求沿边地区的企业积极地走出去,到国外去寻求发展,尽快占领市场。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诸多因素,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偏差,东北沿边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甚远,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四、加快东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步伐的对策
(一)以大经贸战略指导思想为指导,以建立东北亚区域市场为目标,走贸易兴边道路,推动东北沿边地区经济的繁荣与起飞。
所谓大经贸战略思想是指以现代国际市场营销为指导思想,进行国际商品、服务、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合理流动和综合配置过程的战略观念。它对于落后的边疆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向市场经济过渡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东北沿边地区为了缩小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周边国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推动边疆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走贸易兴边的道路。为此,东北地区应以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核心内容,尽快建立起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为腹地,组成东北经济协作区,通过绥芬河、黑河、满州里、二连浩特、珲春、丹东等主要边境口岸,大力开拓朝鲜半岛、日本、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市场,并与周边国家合作建立跨国自由贸易区,共同合作建立东北亚经济圈,加速东北亚区域市场的形成。这样东北沿边地区各省市自治区才能利用边疆地区接近邻国市场的地缘优势,利用边疆口岸和边境贸易点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贸易,以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贸易为前提安排该地区农林牧商的生产经营活动,牵动各经济主体利益的神经,促进东北沿边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全面推动东北沿边地区经济的繁荣和起飞。
(二)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发区的建设,尽快实现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前我国东北沿边地区仍处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低水平、低层次上,对外开放还处于南北设点试验和推广阶段,还没形成完整的开放体系。从全国来看,我国现有经济特区的布局过于集中于东南沿海一隅,这与我国目前改革开放的总体态势是不相适应的。
虽然在东北沿边地区也建立了一些国家级、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开发区,但其在经济结构、管理体制、优惠政策等方面,与经济特区相比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在建设规模、开放深度及对地区的影响力上,与经济特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长远的角度看,经济特区是带动地区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推进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良好途径。因此为配合我国对外开放整体格局的全面展开,东北沿边地区应不断创造条件,为在东北地区建立经济特区,完善对外开放体系做出努力。
目前,吉林省珲春市是沿边开放城市中最富有潜力的城市。不久的将来,珲春将建成以外贸为导向,以边贸为起点,以资源为依托、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贸工农综合开发的经济特区。使之成为对内面向全国,服务于全东北,对外走向日本海和太平洋的通道和“窗口”。
(三)正确处理沿海与沿边地区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外开吸引内联,内联促进外开”,推动东北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东北沿边地区与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的比较研究中,我们进一步看出,沿海地区开放城市利用其基础雄厚,利用外资和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能力较强,并具有“硅谷”基地的潜在优势,必然会对东北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强烈的辐射和滚动作用,但是这些先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广大内陆腹地的依托。沿海开放城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如果离开了沿边地区自然资源,原材料以及广大的国内市场,就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因而,沿海地区应加强与广大腹地的协作与支持。东北沿边地区则应把“外开”和“内联”结合起来。通过举办贸易洽谈会,吸引沿海省市参加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扩大开辟出口资源,利用各种灵活的贸易方式共同开展贸易,并千方百计地吸引沿海省市到东北沿边省区投资,合资办厂或设立办事机构,将“内联”由外贸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使东北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与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先进技术、设备、管理、资金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跻身于世界市场和周边国家市场。同时也为沿海地区解决了原材料匮乏、市场饱和、劳动力成本高、缺乏后劲的问题,使沿海地区的经济能够顺利持续发展。
(四)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思想,增加国家政策投入。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国自80年代以来实施的沿海发展战略是成功的。通过兴办经济特区,资本和政策的双向特殊“投入”,使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也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发展水平上拉大了发达地区与沿边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为了使东北沿边地区发展不拖全国的后腿,加快东北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东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过程中,应增加国家的政策投入,进一步实施鼓励边境地方贸易和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来扩大东北沿边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如利用各种灵活的贸易方式,把贸易和劳务承包、引进外资和内资及境外投资结合起来。在利用外资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税收政策方面,三资企业应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所得税税率,以支持东北地区急需开发的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在产业政策方面,要根据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允许外商出让现有的基础设施的股权,将其收入投入到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上,积极开发农、林、牧等加工工业,以及加快交通运输和通讯网络建设项目上,扩大项目的审批权限等。总之,国家应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外贸等诸多方面,对东北沿边省区实行适当的重点倾斜,为加快东北沿边地区的发展,尽快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文中数字根据1990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1991年、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表的有关数据比较推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