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混凝土,通过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尤其应当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以满足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需求。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控制,保证整体施工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城市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要想强化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应当对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如施工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搅拌、混凝土养护等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以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的需求。
一、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概述
建筑建设中横截面尺寸大于1m,且在施工作业中需要采取一定手段来对结构进行降温处理,避免因温度应力以及水化热问题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即可成为大体积混凝土[1]。与常规建筑工程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对施工技术、工艺、材料以及设备等要求更高,且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一旦结构出现质量隐患,对建筑工程影响比较大。现在很多建筑工程建设中,多选择应用箱型设计方式,施工时不得预留施工缝,并要保证浇筑作业的连续性,对施工技术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另外,因为混凝土结构体积更大,所需混凝土材料多,浇筑后容易出现水化集中放热,结构内部温度上升快,结构内外温差大,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降温,势必会因为温度应力超出结构承受范围而出现温度裂缝,降低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在面对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时,必须要谨慎选择施工材料和设备,并做好施工技术和工艺的控制,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减少各类质量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来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果。
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模板变形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振捣作业不当,以及混凝土侧压影响,出现模板变形问题。混凝土浇筑时要求必须要连续作业,中间不得中断,且在完成浇筑后要及时进行振捣,其中要合理选择振捣工具,并做好振捣点设计,合理控制振捣部位与模板间距。但是很多情况下,因为压力过大,导致支撑体系以及模板支撑不住,模板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合理选择模板材料,并做好振捣设计,降低外界因素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
2、混凝土裂缝
大体积混凝结构裂缝问题比较常见,主要是因为浇筑作业阶段,水化集中放热,结构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且混凝土自身散热效果差,结构内外温差过大,温度应力增大。当温度应力大于结构所能承受限度后,混凝土结构持续膨胀,待混凝土冷却后便会出现裂缝。同时,混凝土还受内外约束条件影响,水化反应放热导致结构内外温差增大,结构内外部所受压力分别作用增大,当超过结构抗压强度后,同样会产生裂缝。另外,环境温度也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温度不变,混凝土内部温度会因为水分子的扩散呈现周期性变化。但是如果结构内部温度变化过大,也会存在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并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施工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并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如下:
1、合理选择施工材料
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首先需要重视施工材料的选择。应尽量选择水化放热少的材料,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可以用粉煤灰来代替部分水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掺加外加剂,争取最大程度上来减少后期水化热。同时,在施工前还要做好原材料配合比控制,总结以往经验,合理选择粗细集料,并控制碎石粒径与含泥量,避免因材料因素出现质量问题[2]。对于施工所需所有原材料,均要在进场时进行质量验收,确定是否具有生产合格证、出厂证明、质量验收证明等材料,对于质量验收不合格的要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调换,严禁将质量不达标材料应用到工程施工中。
2、加强混凝土裂缝控制
2.1合理设计
在正式施工前,可以将后浇带作为依据,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施工区段,并将每个区段合成一个温度单元,然后按照已经划分的温度单元进行浇筑。所有区段的浇筑,均需要保证作业的连续性,减少施工裂缝的产生。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分层浇筑、循环推进等方式,保证浇筑质量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如果筏板厚度达到700mm,应选择用两层浇筑以及两层浇筑振捣层方法作业;如果筏板厚度为400mm,则可以将筏板作为振捣层进行浇筑作业。
2.2振捣作业
在浇筑完成后需要按照标准进行专业振捣,且控制振捣时间在20~30s以内,严格控制振捣棒与模板间距,每个振捣层整点间距应在400mm左右,避免出现超振或漏振情况,待混凝土表面无气泡或泛浆出现,便可停止振捣。如果在振捣过程中出现下沉情况,需要逐步将振捣阶段出现的泌水排除。混凝土浇筑至平时,振捣工作完成,需要进行刮浆与粗找平作业,然后在上部撒上部分碎石,且控制碎石层厚度在5~20mm,用量在30kg/㎡左右,最后利用铁棍进行碾压处理提出浆液。另外,在混凝土达到初凝前需要进行第二遍振捣作业,并利用铁抹子分两次进行压实,且在混凝土终凝前利用木抹子反复撮毛,保证施工效果达到专业标准。
3、混凝土浇筑控制
3.1全面分层浇筑
在对整个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用全面分层浇筑技术时,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成后,控制好第二层浇筑时间,一般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按照要求逐层完成浇筑,直到整个结构完成浇筑作业,多被用于结构面较大的工程。
3.2分段分层浇筑
全面分层浇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运输机和搅拌机要求比较高,对于无法满足施工条件的工程,则可以选择用分段分层浇筑方法。从结构底层开始,隔一段距离后进行第二层浇筑,基于此完成各层浇筑作业,多被用于厚度较小且长度和面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3]。
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研究可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并积极采取包括施工材料控制、施工裂缝控制、施工浇筑控制等,以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良好控制,从而为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整体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也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国起.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门窗,2016,(01):45-46.
[2]徐健.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5,(08):257.
[3]何跃雷.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22):333.
论文作者:陆佳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裂缝论文; 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