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物性肝病临床病因和特征的研究论文_王晓凤 辛艳萍

(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感染科 8365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医院药物性肝病临床病因以及临床特征的研究分析,增加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为临床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入的7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病因。结果:中药制剂、抗生素、化疗药物、抗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抗结核药物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主要药物,此类药物在用药四周内起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最常见的为肝细胞型,早期积极治疗可以在四周至数月内恢复。结论:药物性肝病主要以肝细胞型最为常见,各种临床用药都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病的产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监测、及时停药是治疗前提。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临床病因;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154-01

药物性肝病主要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或者其代谢产物导致的肝损害[1]。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药的不断问世临床药物逐渐增加,以及诸多原因引起的药物滥用,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由于药物性肝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很难与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炎、急性肝炎、黄疸以及肝硬化等疾病鉴别,且病理表现变化较为复杂,多依据肝功能实验、服药史、临床症状以及停药后效应诊断,因此诊断具有一定困难,极易引起临床上误诊或漏诊。统计显示,至少存在一千多种药物会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产生,有资料表明药物性肝病所占比例占急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比例正逐步提高。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入的7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病因、临床特征以及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 0 1 3 年2月—2 0 1 4 年5 月收入的7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25—73岁,平均年龄:44.89±12.38岁。患者利用“药物性肝损害诊断评分”进行评分,总分均大于14分。通过记录所有患者用药、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等各项指标,同时对患者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对7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和特征的研究分析。

1.2 参考标准

依据国际药物性肝损害分型标准分为三种类型:肝细胞型:ALT升高超过2倍或R值大于等于5(其中R值=ALT超过正常值的倍数/ALP超过正常值的倍数);胆汁淤积型:ALP升高超过2倍和R值小于等于2;混合型:ALT、ALP升高超过2倍和R值在2到5之间。

2 结果

本研究引起74例患者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病因,常见药物及其所占比例分别为:中药制剂导致的药物性肝病患者21例,占28.38%;抗结核类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病14例,占18.92%;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病12例,占16.21%;解热镇痛类药物引发的药物性肝病9例,占12.16%;化疗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病9例,占12.16%;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病6例,占8.10%;其他原因导致的4例,占5.41%。7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48例患者全身乏力,41例患者感觉恶心呕吐,32例患者纳差,24例患者发生黄疸,22例患者有发热症状。13例患者感觉皮肤瘙痒。由表1可知,7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中,肝细胞型41例,占总比例为55.4%;混合型18例,占总患者人数24.3%;胆汁淤积型15例,占患者总人数20.3%。其中肝细胞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纳差;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患者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和黄疸。

表1 药物性肝病临床分型及特征

药物性肝病辅助检查各项指标,发现所有患者生化肝功能中ALT、AST均增高,ALT含量在60—1400IU/L、AST含量在100—1870IU/L,42例患者ALP升高,ALP含量在150—990IU/L,37例患者γ—GT含量升高,GT含量在83—850IU/L,32例患者总胆红素含量升高,总胆红素含量范围为28.5—650μmol/L,29例患者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直接胆红素含量范围10.3—425.8μmol/L,10例患者胆碱酯酶含量下降,血常规显示5例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其余指标均正常。

3 讨论

药物性肝病对肝损害主要取决于药物对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直接情况为药物进入人体其中间代谢产物与细胞活动过程重要物质产生作用,引起细胞死亡[3]。分析表明解热镇痛以及抗肿瘤药物可能通过此机制起作用;另一种机制为由于药物刺激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药物性肝病产生[4]。本研究发现,中药制剂、抗生素以及抗结核药物较易引发药物性肝病,分别占总药物性肝病患者病因的28.38%、16.21%、18.92%。除此之外,解热镇痛剂、免疫抑制剂、化疗剂以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药物所引起的药物性肝病也占一定比例。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检测肝功能情况,及时发现停药或改服其他药物。

综上所述,对于药物性肝病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并及时实施治疗措施。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尤其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注意掌握各种禁忌症以及适应症,避免长期用药以及滥用药物;对有营养障碍以及慢性肝肾疾病患者,选择合适药物避免再度使用相似化学结构药物[5];治疗期间,注意监测各种毒副作用,患者出现黄疸或肝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用药。

参考文献

[1] 董海宁,LI Jing.药物性肝病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1):92-94.

[2] 邹士辉.茵栀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病30例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3):42-42,43.

[3] 罗丽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B,2015,(2):116-116.

[4] 牟小东.32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1):21-22.

[5] 吕敏,刘建军,刘丽萍等.药物性肝损伤分析及临床防治[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5):104-107.

论文作者:王晓凤 辛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  ;  ;  ;  ;  ;  ;  ;  

医院药物性肝病临床病因和特征的研究论文_王晓凤 辛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