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单位在“河长制”工作中的思路探讨论文_魏庆勇1,刘巧梅2

水管单位在“河长制”工作中的思路探讨论文_魏庆勇1,刘巧梅2

1 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 山东聊城 252000

2 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的重要举措。该制度的大力推行,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奠定了政策基础。本文以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在“河长制”工作中的做法为例,探讨水管单位在“河长制”工作中的思路。

关键词:水管单位;河长制;工作;思路

1 前言

河道干涸、水体污染、功能退化、可用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是全国大部分江河湖泊目前所面临的现状。作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问题,愈来愈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让受污染的河湖变得清澈,让断流的河湖焕发生机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全面落实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圆满完成任务目标,目前,全国各地都已明确全面建立河长制的时间节点。

作为徒骇河马颊河的专管机构,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处主要负责两河流域防汛抗旱以及沿河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工作。作为“老字号”管理单位,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山东省水管单位前列。自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聊城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以来,管理处认真思考,努力寻找自身在落实、推行“河长制”中的新定位,积极探索参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路径,开创了河道管理新局面。

2 徒骇河马颊河河道及管理概况

聊城市是著名的江北水城,区域内河道众多,全市共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32条,其中徒骇河马颊河作为聊城市两条大型防洪排涝河道,流域面积占全市的93%,列入山东省骨干河道名录,区域内约95%的其他河道是两河的支流。

两河市级直管河道196.5公里,堤防378.1公里,沿岸有12座拦河闸(坝)、236座涵闸、67座生产桥,线长、点多、面广,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两河推行的是堤闸(坝)统一管理体制,即在负责管理区域内的拦河闸(坝)外,还承担管辖内的堤防、沿岸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管护职责。

3 工程设施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工程设施存在的问题

3.1.1 拦河闸(坝)工程设施老化失修

两河干流拦河闸(坝)大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按照64年雨型(五年一遇)排涝、61年雨型(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建设。由于运行时间长,建设标准低,大部分闸(坝)不同程度存在机电设备及供电线路老化、钢闸门锈蚀变形,橡胶坝袋表面龟裂,混凝土炭化剥蚀,护坡及消能防冲、防渗排水设施损坏等问题。

3.1.2 沿河穿堤涵闸功能及运行管理受到影响

沿河穿堤涵闸,大部分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其设置之初是为防止干流河水倒灌进入农田,涵闸都设置在临河侧,闸门的防渗、止水等设施也是按照此功能进行设计,各支流涵闸不具备支流蓄水功能。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发展,村办经济、个体经济迅猛发展,同时养殖业、加工业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之农药、化肥的使用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形成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加剧的状况。污水与雨水混排进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同时由于聊城地处平原地区,河道流速小,干流河水滞留时间长,造成河道水体进一步恶化,影响了国家、省、市控断面水质达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 生产桥存在安全隐患

两河现有生产桥均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满足河道两岸农业生产需要,荷载标准为东方红-54或2.5T大车桥。近年来,随着村村通公路政策的实施,大部分生产桥已作为公路桥使用,来往车辆荷载标准增大。车流量和过桥荷载超过了桥梁的设计标准,大部分存在桥柱剥蚀、断裂,桥面板断裂的严重状况。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行,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车辆无法正常通行,给当地群众带来极大不便,同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1.4 河道淤积严重,防洪排涝能力降低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两河干流一直没有大规模治理。近年来,多方争取资金,对马颊河、徒骇河干流局部进行了治理,但大部分河道依然淤积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两河流域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目前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作为河道管理专管机构,多年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制度。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为适应“河长制”相关要求,管理制度急需修订、完善,以适应当前形势。

3.2.2 维修养护经费不足

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2004】307号》文件,参考各类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最低参考值,经测算两河干流共需维修养护经费1340万元。目前列入财政预算的养护经费不足600万,与全省其他地市比较列入财政预算的比例较高,但仍不能满足工程维护需要。

3.2.3 影响河道环境因素较多

两河国有土地面积(含水面)40995.78亩,线长、面广。河道两侧涉及乡镇 31个,村庄260个,常住人口约16万人,每天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着乡村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村、县、乡基本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有力的提升了乡村环境。但是由于河道堤防权属为国有土地,没有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总体布局,出现了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垃圾向河道管理范围内倾倒现象,不仅侵占了河道行洪断面,影响了河道行洪排涝能力,而且影响了河道水域生态环境。

4 主要做法

4.1 推进河道长效管理

一是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河道巡查管理为主线,推动各项河管制度的贯彻落实。二是科学编制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实施计划,加快工程实施进度。积极开展河道病险闸除险加固方案编制工作、小型建筑物维修养护实施计划,提前安排部署,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与公安机关进行联合执法。四是开展河道日常保洁。不断加大对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保洁管护队伍的能力建设,打造优美靓丽的生态河道。五是推动河道管理规范化建设。2014年以来,积极推动河道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通过规范化管理单位的创建及复核,使河道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

4.2 加大管理经费投入

2014年-2017年,省财政厅、水利厅共拨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450万元。在省级资金引导与带动下,地方政府积极落实河道管理经费、水利工程专项经费1亿多元,水利工程投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有力保障了河道管理各项工作的推进。

4.3 严格河道管理监督考核

根据《山东省拦河闸(坝)工程管理绩效考核标准》和《山东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绩效考核标准》,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实行季度考核。

5 “河长制”管理取得的成效

以“河长制”管理为契机,从完善支流蓄水工程建设、水污染点源、面源污染治理、垃圾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综合开展河道环境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实现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新河道。一是河道防洪标准提升。由现在的“二十年一遇”标准提高到海河流域的“五十年一遇”标准,提高工程防洪除涝保安能力。二是河道水资源调配能力明显增强。经过河道清淤治理,增强了河道的蓄引排灌能力。三是河道生态明显改善。在河道拓宽治理、严把入河排水口排水治理基础上,打造了一批集水生态修复于一体的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遏制了河道功能衰减和水环境恶化问题,改善了生活环境。

结语:围绕“河长制”,统筹河道功能管理,调整河道管理工作思路,形成在河道运行管理、经费投入、综合执法等方面的管理机制;河道管理工作将逐步实现由部门行业管理向社会全方位管理,实现由点到面、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使水环境、水生态不断改善提升,河道健康生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雷.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百灵环保网.2016-12-12.

论文作者:魏庆勇1,刘巧梅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水管单位在“河长制”工作中的思路探讨论文_魏庆勇1,刘巧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