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夏晓君论文_夏晓君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夏晓君论文_夏晓君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作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于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患者进行信息收集,选取其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人。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常规的护理干预上加入防范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均得到了不同的效果。整体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中,发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低配合度和相关护理制度,如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不高导致操作不规范、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健全等。对此,心血管内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完善相关护理制度,从而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防范

内科是医院收治患者较多,且病种较繁多的一个科室[1]。由于心血管患者病情较严重,同时带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就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另外,由于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患者配合度低等不安全因素,护理效果往往会差强人意。护理作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假使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不当,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护理问题[2]。因此提高护理质量也一直是护理人员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3]。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本院在对8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护理时,给予了不同方式的护理,即,常规护理及加入防范管理的护理干预。以下是具体研究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数据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选取80例2017年6月-2018年9月医院接收的心血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进行研究之前,还要提前取得患者及患者家人的同意,患者必须提前知情,自愿参加本次的临床研究,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且研究对象不患有其他的一些疾病,防止对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在25-77岁之间,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18例;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在28-70岁之间,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20例。两组患者的患病类型为: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重症心律不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患病雷响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对此次研究不产生影响(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此次研究中,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即稳定患者的情绪,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操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4]。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的护理干预上,加入防范管理。主要的护理干预内容为: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对于不适用的制度进行剔除,根据患者及科室的特性与特质进行制度的制定。在科室成立监督小组,对护理人员实施工作监督,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从而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最重要的是对护理人员展开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和指导[5]。使护理人员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避免事件的恶化。另外,与患者及家属就病情和相关护理要求进行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隔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患者及其家属与护理人员进行高度的配合,营造和谐友好的护理环境。同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6]。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如焦躁、恐惧、自卑等情绪时,及时的进行引导,使其走出负面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1.3评价指标

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满意”的总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护理操作失误事件与患者护理投诉事件次数的总和。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对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的统计数据用(`x±S)来进行表示,用t来对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则通过x2,得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此次研究中,对于两组患者进行的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上,对照组为78.4%,而观察组患者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2%,而对照组则为24.4%,明显高于观察组。另外,对照组患者的护患纠纷事故发生率及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防范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程序,目前已广泛的应用在医学各领域中,且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在以往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复杂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监督制度不规范、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护患沟通不佳等[6]。这些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时刻影响着护理效果,如果不加以重视,分析总结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对此,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完善医院相关护理制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是避免护理问题出现的主要防范对策。

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心血管患者进行的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制定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相关风险知识的培训来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护理。

综上所述,在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加入风险防范管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护理,在临床护理上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为避免护理问题的出现,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护理水平,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制定相应的防范制度。

参考文献:

[1]褚雪梅.探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4):207-208.

[2]高文雁.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8):7402-7403.

[3]吕文荣.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5):891.

[4]董泽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9):111-113.

[5]申维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208-209.

[6]蔡丽梅.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7):194-195.

论文作者:夏晓君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夏晓君论文_夏晓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