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中心小学 441122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错应该算是常事,学生时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算错、抄错、遗漏、混淆、思路偏差等差错。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导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怎样纠正这些错误,并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使它变成美丽的错误呢?
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从表面上看,往往学生好像是懂了、是理解了,但实际却远非如此。当时的“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的,学生是被动“听会”的、被老师“讲”会的。学生只是依着葫芦画瓢,知识仅仅走到了短时记忆领域,是一种浅层次的识记,而没有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学过的知识还没有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学而不思则罔”。“感觉懂”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曾经懂得和会做的某些题,能否被自己真正掌握,还取决于自己是通过什么方式达到“会做”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可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反思训练:反思审题是否正确,防止看错、读错、抄错;反思所运用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的正确性如何;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合理,若不合理,该如何调整,若方法合理,是不是捷径;反思数学问题本身有何特点,特别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谨防考虑不周出错;反思结果是否合理,运用估算判断答案是否符合题意等等。
二、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检查、自觉验算的习惯和主动订正、及时交作业的习惯。有的学生较草率,写完作业就交,从不进行检查,我就及时找他们谈话,先从思想上对他进行教育,然后再教给他们检验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对于应用题的检验,可以用读一读题目、画一画图形等途径来审清题意;有时也可以让学生换一种解法,看看结论是否相同,想想所运用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的正确性如何;想想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或先粗略估计正确结果的取值范围,如计算结果不在此范围之内,说明解答有误等。
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促进,从而使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得到提高。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经过教师的引领示范及其相互评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些解题和检验的技巧,提高了自我纠错的能力。
三、利用错误资源,提高纠错能力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把学生作业、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现象集中到一起,板书、观察、反思自己相关问题,上演了一出“马小虎”找“小马虎”。虽然行动中没有点名,但每种现象都有所指,使学生在一阵阵的笑声中领悟到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汲取了教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纠错能力。
另外,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纠错题集”。每天将做错的习题整理到“纠错题集”上,要求不用写正确答案。一有时间,拿出来做。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做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请求老师或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总之,学习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的纠错过程,纠错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只要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改正错误,必定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事认真的态度。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相应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赵爱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学生论文; 错误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是一个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