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验改革为突破口转变学习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破口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锡市新课程改革自2002年9月起以起始年级、起始学科整体介入江苏省实验区,九年级化学有7万多名学生、500多名教师参与课改实验,选用了人教版实验教材。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焦点是: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改的亮点在于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实施和体验新教材的短短时期内,我们有以下几点深切的体会。
1 人教版实验教材注重化学实验改革
在新教材的试用中,感受较深的化学实验改革主要有4点:
①淡化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界限。新教材中共设计了53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②实验简单化、微型化、生活化、趣味化。如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中“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这一实验,学生只要有块玻璃片或对着玻璃窗吹气就可验证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存在,这体现了实验的生活化。下册第十单元中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用鸡爪来做此实验不仅简单、生活化,而且对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刻骨铭心”。上册第七单元的粉尘爆炸实验既生活化、微型化,又简化操作,减少了危险性。
③增设了探究实验。上、下两册共有活动与探究29处,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实验操作过程,而且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④家庭小实验设置生活化、简单化。如教材共安排了蛋壳与醋酸反应、淬火、回火、制作叶脉书签等9个饶有趣味的家庭小实验。这些实验用品及药品在家里就可找到,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生动有趣、说服力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充分显示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特点。
2 以化学实验改革为突破口转变学习方式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以实验为突破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化学实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初中学生来说,初学化学时他们天天盼望着化学课,盼望着化学实验。做实验是学生最欢喜的,化学实验能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到最高处。做实验时我们能无忧无虑地想,无忧无虑地说,还能无忧无虑地问。在这种状态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自动构建而成。如在司空见惯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让学生专心致至地观察,认认真真地记录,积极热烈地叙述现象,“煞有介事”地解释道理。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化学实验,参与学习,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学得知识,提高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利用化学实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实验教材将实验改革作为突破口之一,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本中增加了化学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如第六单元课题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的探究活动,可引导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策略:提出问题——获取信息——设计实验——实验事实——验证产物——总结规律。具体教学方案如下:
[假设与猜想]
①提出问题: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要求学生与已制过的氧气作比较)
②制气装置的比较(根据上述分析讨论)气体发生装置
[过程与方法]
③设计实验:将获取的信息和第六单元课题2中所给出仪器选择或选用代用品设计(学生先用画草图的方法进行组合,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草图,供分析讨论用)。
[科学方法]
插入讨论:如何能使气体用则生,不用则停?
准备实验前还需考虑哪些问题?
连接好装置后在制气前需要做什么?
大理石和稀盐酸应如何放置?
准备用什么方法收集?
如何验证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④实验事实:(学生实验,汇报实验事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⑤进一步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取用实验桌上提供的药品在普通试管中做即可)。
能否用Na[,2]CO[,3]或NaHCO[,3],制CO[,2]?为什么?
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只要求学生做此实验,不要求立即思考为什么?可放在课后或总复习中去考虑,该问题设置目的是激发求知欲望)。
⑥总结规律: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注意什么?
本单元小结中习题2如何完成?
本课题若能按此种设计方案来进行学习,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发挥,对研究课题中蕴涵信息得到了理解,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只要我们坚持用新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学生喜欢提出问题,喜欢倾听各方面意见后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养成善于观察,能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细致地评价的习惯;培养思维敏捷,勇于实践,敢于否定自己的勇气;培养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我们就能达到引导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目的。
3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实施新教材后,我们对九年级化学教学进行了调研。实验教学中主要有两个问题:
(1)硬件设施不足
近三年,因年龄段的生源增加,本来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够应付,但实施新教材后,由于新教材实验量增加,本能应付的局面就无法支撑。缺药缺仪器的问题解决不难,但按现在实验配置,每2~3个教学班配备1个化学实验室方能轮转进行实验,而无锡市具备3个实验室的学校是很少的,较多的是具备两个化学实验室,所以,现阶段能满足需要配足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小。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可将简单的“活动与探究”移至教室中进行或用教学进度交叉的方法来满足实验。
(2)软件的不足
由于新教材在教学理念上变化较大,实验改革的力度更大,因此,解决教师认识上的问题是一个难点。它主要是:①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改革有待认识。淡化后教师与实验员工作量剧增,而无锡市教师工作量量化的方法还是沿用文革前江苏省的标准,对此他们需要一个认识过程。②对生活化实验有待于实践。因为生活化实验没有经典实验那么“驾轻就熟”,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探究。③对探究实验有待于适应。探究实验需要的教学时间难以控制,九年级化学经一年学习后要参加中考,教师“舍不得”花费时间。④实验过程中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又是一个难点,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而二维目标更多的是隐性的。教师现在还很难看到后两者的积累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解决问题的对策:①宏观决策上,教育行政领导应对教育硬件设施的配置,根据事业发展规模进行适度调整。另外对一些貌似“小问题”的问题也要予以政策调整(如化学教师和实验员的工作量的评估问题;怎样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等问题)。②学校在新课改中要抓好校本培训,尤其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还需构建能解除教师后顾之忧的评价方式(如怎样才能算一个好教师?)。③教研部门要抓好后续培训,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研究;抓好一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抓好中考改革,命好题,把好关,导好向。将课堂教学引向素质教育的轨道。④教师自身要采取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在做中思、做中学、做中改、改中进,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