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美术知识和其他知识的过程。通过美术鉴赏活动,人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美术鉴赏还是美术作品发挥社会作用,实现价值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9-0042-01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是初中生发现自然、了解艺术、体验社会美的直接手段,是帮助学生积累美的知识、提升美的素养、加强美的修养,引导其热爱生活,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初中生学习各种文化课的同时要学好美术欣赏课,为培养美术意识、增强自身美术鉴赏力、提升美术素养、塑造良好人格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二、指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
中学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二是范图的欣赏;三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欣赏;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的热情投入换来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讲遍美术史上的名作,要想让学生欣赏更多的作品,就应让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方面就让学生首先从感观上去体会,然后通过介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不同美术作品时观察点,并在实践中总结,使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一件美术作品,第一步首先要引导学生知道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对畫面直观的形象进行赏析,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第二步要细致观察。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主要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第三步了解相关背景。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能够加深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第四步是从欣赏中学会创作。围绕欣赏,获得艺术的再创造,借鉴艺术家的思维灵感,使学生学会创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利用多媒体拓宽美术欣赏的渠道
以往的美术欣赏课基本上是教师引领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名画名作,有少部分美术教师可能提供一些优秀美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这就导致学生的欣赏范围有限,而且欣赏美术作品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在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理解、表现、创造、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够欣赏到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而且多媒体辅助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比较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作品欣赏,进而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评判能力等。同时,初中美术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通过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更多的教学资源,进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生动、直观、形象的资料中欣赏美术作品。如,在引导学生欣赏雕塑作品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世界上比较有名的雕塑作品的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前对雕塑艺术有大致的了解,在课上就能很顺利地掌握欣赏雕塑作品的方法。
四、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
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解作品內在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仅仅关注史学意识或单纯从造型、构图、色彩等技术角度来讲解美术作品。或者为了迎合学生的好奇心,整堂课纠缠于画家的趣闻逸事。史学意识和技术角度讲解作品只是美术鉴赏的一些方面。美术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依据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能技巧,塑造静态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艺术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的艺术。既有它的物质性,也有其精神性。国画中的文人画,大多数借景、借物抒情。比如:郑板桥画竹,是通过竹的形象来表现作者的风骨、气节与高尚情操。因此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应该透过作品的造型、色彩、构成等的表象,去发掘在这些表象下所隐藏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心境,把握作者在画中所表达的精神和情感力量,使静态的物质材料与人的精神结合而变得生动无比。为此,要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作用的表象去寻找和发现作品的灵魂,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感觉和修养。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目标,不断的探索与追求教学的多样化。结合艺术品代表的背景,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探究艺术品的历史及蕴含的故事寓意。整体欣赏为主,综合分析为辅,从而提升自身的视觉审美。多次的欣赏与分析,锻炼了审美敏感度,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特美术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增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思考《美与时代周刊》
[2]浅谈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方法《美术教育研究》
[3]如何增强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素质教育》
论文作者:赵涛,周美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美术作品论文; 作品论文; 初中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