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阶段英语课程改革中开展探究性教学,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和学会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推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英语探究性教学
那么,如何建构初中英语的探究性教学呢?
1 探究性教学含义及特征探究性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探索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特别重视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更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从而体现以生为主体、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积极性,促使获取知识;同时设置探究的情境,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根据提供的条件,明确目标,思考问题,掌握方法,敞开思路,交流内容,总结结果。所以探究式教学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探究性教学的特征:淤投入到对科学性问题的探究中;于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科学性问题中的作用;盂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释;榆对照进行评价;虞交流和验证提出解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师生是平等合作、相互作用的关系,共同探究教材,探讨新问题。
2 初中英语的探究性教学的策略2.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在人的素质中,创造力是最根本的素质;在人才的特征中,创造性是最本质的特征。所以,素质教育应十分注重人的个性、创造才能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人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必须在自由的、民主的、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发展,探究性教学更应努力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营造一种学生能“自由呼吸”的环境,其意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心智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捕捉创造灵感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研究内容,主动吸取人类积累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促进自身发展。
注重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设计。
.指导合作式。本设计适用于基础较差的班级或学生。
教学的具体设计为:自主疏通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联系自身经历,体会并思考作者的观点。教学中主要运用合作策略和问题策略,教师在关键处点拨、讲述,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知识,合作解决疑难。
引导发现式。此设计适用于中等学习水平或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旨在引导学生在熟读和掌握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两课时里,第一课时重点在整体感知,疏通词语和文章大意。第二课时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学生领进一个发现的新天地。
辅导探究式。本设计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旨在引导学生在较快地掌握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带有一定探究性的学习,以发现学生的思考力和探究力。探究的专题由教师从课文中提炼出来,并在前一天下课时布置给学生,以便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
如就词意规律开展探究时,可采用批注笔记法。淤文旁批注:学生勾画出有特殊词意或用法的词语并在文旁注释、编号。于归类整理:筛选同一类型的词语,将例句整理到笔记本上。盂扩展汇集:在学过的课文中搜索相同用法的例子。榆探究规律: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切磋。虞教师辅导、检查、总结。
就文章内容开展探究时,可采用情景体验法。淤角色换位:设身处地地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于调动体验:联系自己的切身经历感受作者的情感。盂交流总结:每一小组选一个同学口头或书面向全班报告自己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以上教学设计的特点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语言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不断思考、积累和整理语言材料,为英语写作奠定基础,这种有利于学生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思路也同时有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形成和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
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模式。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如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社会对学生评价,家长对学生评价等等。第二,评价内容应具丰富性和灵活性。如有对参与研究性学习态度的评价,对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的评价,对学生研究结果的评价等等。第三,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应具多样性。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小组内对个人进行评价;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书面评价;可以对活动和展示的内容评价,可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当然应以定性评价为主。
论文作者:许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探究性论文; 英语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内容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