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泉
(德阳市旌阳区黄许博爱小学 德阳 618000)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主 题】引导 学生 自主 学习
不会思考就不会学习,长大就不会工作;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继续提高着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现创造,所以说,立足发展,放眼未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另外;“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为了我们以后的不辛苦,下点功夫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这可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啊!
下面就把我的一点认识和做法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传统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从小就接受母语熏陶的影响,许多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没有新鲜感,认为知道的已经很多了。学习的动力不大,他们感到的是被迫学习.因此,导致一节课下来,事倍功半。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尽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择一些小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发学生兴趣,并穿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比赛。通过参与,吸引一部分学生,引发他们参与的意识,唤醒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间接地使学生对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去锻炼
语文教材中,“活动”内容安排的较多,利用书中所给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搜集材料,让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知识,一方面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过程引发学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辩论话题,在讲到“《美猴王》”这篇文章时,对论点“美猴王是猴、是人、还是神?”加以辩论,让同学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加工、提炼语言文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会根据需要,选取材料,进行加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引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去安排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一言堂”已远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早已被学生所否定,怎样才能使“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这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语文知识,一方面与生活非常贴近,学生一知半解,略知一二;另一方面许多理性知识学生不感兴趣,难以理解、领悟,针对这种情况,为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知识的当中,我采用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分式,对有些语文内容,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安排、自己讲解,从而自己小结、补充,例如,在教学《空城计》,让学生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进一步体会诸葛亮、司马懿的性格特征,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一步对小说的要素加以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语文知识内容丰富,拓展面宽。单纯地将书面知识,给学生加以罗列,久而久之他们会感到单调、枯燥,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失去兴趣。为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问题。
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中,学生对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片面的表象认识中,对文章中写景的方法,一知半解,是零散的。如果只停留在分析文章的结构这一教学点上,在教学深度上不免有些欠缺。那么,如何挖掘知识的深度呢?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我们,使我们感受到了美,主要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找答案,给他们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帮他们总结出以下方面的原因:(1)充分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描写景物。(2)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3)人景结合。(4)动静结合。一方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既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又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五、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内容多,而中学语文的教学,课外空间的伸缩大。针对课改的新导向,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定的能力,在今天竞争无比激烈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训过程中也显得无比重要。针对班内有些后进生长期形成的怯懦、无动于衷的情况,为有意识地“刺激”他们久已形成的“麻木”状态,调动他们久已习惯的“封闭”状态,我在进行单元复习时,让学生互相出题,同桌互答,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享受“荣誉感”,互批互改,使学生享受角色转换的喜悦和得到认可的自信,使他们由“能学”逐步过渡到“想学”,进而实现“会学”,直到引导学生达到“坚持学”的目的。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还在于对学生兴趣的引发和明确学生的学习责任。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对知识活学活用的引导,从而大大阻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着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和学生一起开拓出一片崭新而广阔的语文天地
论文作者:周玉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语文论文; 兴趣论文; 给学生论文; 的是论文; 他们的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0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