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综述_产权制度改革论文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综述_产权制度改革论文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产权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的形式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股份合作制 这是乡镇企业改制采取的一种主要形式,基本作法是对企业总资产评估后,扣掉总负债,将所有者权益中生产经营性资产折股出售给企业内部全体职工,其具体形式有:①增量折股,即清产评估后再吸收本企业职工和外单位或个人入股;②存量折股,即清产核资后把集体存量净资产一部分或全部按职工工龄贡献等折股到人;③售后组合,即清产核资后将企业净资产出售给本企业职工,然后由购股人选出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按新确定的方案经营;④租股结构,即在清产评估后,将动产拍卖,不动产出租;⑤先租后股,即先由经营者承租或承包,然后联合成股份合作企业。

2.股份有限公司 这主要是针对集体净资产高、产品结构合理的骨干企业,改制后企业按公司法经营,有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重组等资本经营手段组建以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

3.有限责任公司 这种方式大多是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一般由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或直接组织班子经营,内部实行责任制,按公司制经营,这种操作也较规范。

4.租赁 主要是针对规模小、效益差、产品档次低的小厂和商店等,突出问题是承租者实施掠夺性经营,集体亏了,私人肥了。

5.出售 主要是针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且资产大于负债的企业,有的是一次性全部出售,有的是部分出售,或者分步出售。出售的基本做法是进行公开拍卖。

6.兼并 由实力强、效益好、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对效益差、亏损、资不抵债的或弱小企业进行兼并,实行改组,以达到优势企业更优、劣势企业获得新生。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有些兼并常由政府强行推动,结果是好企业被差企业拖跨了。

7.资产增值承包 通常作法是经营者先按规定交纳一定的风险抵押金,并承担集体资产保值和增值的责任。

8.外资嫁接 通过引进外资,把企业改为合资企业,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效果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有:

1.完善了企业机制 改制企业初步实施了“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2.强化了投资融资机制 改制企业投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提高了融资能力,有利于企业增强活力和实力,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3.实施科学管理 改制企业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内部管理明显加强,管理者和职工自觉向管理要效益。主要有:①压缩了非生产性开支;②人员得到精减;③节能降耗得到加强。

4.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 企业改制吸引和聚集了一批经济能人,在新机制下,加倍努力,充分施展聪明才智,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促进了企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5.集体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 其表现为:①企业扭亏效果显著;②活化存量资产;③新增了土地收益;④完善了集体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6.提高了经济效益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1997年乡镇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2.0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出口商品交货值6946亿元,增长16.8%;利润总额4865亿元,增长11.2%。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总的形势是好的,改革已在总体上有了很大突破,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改革的认识问题 一些干部和群众对乡镇企业的改革心存疑虑,害怕企业改革后搞得不如现在,降低经济效益,减少集体收入,丢掉既得利益。表现为:一些地方干部存在怕失去对企业的指挥控制权,怕断了“小金库”的财源,怕改革带来麻烦,怕削弱了集体经济,怕搞乱了不好收拾的“五怕”思想;一些企业厂长经理怕清产核资暴露了家底,怕位子不稳,怕股东当家、受到约束,怕承担风险、动真格的“四怕思想”;一些企业职工存在怕政策变化滚大堆,怕年终分红不兑现,怕以大吃小不平等的“三怕思想”。因此,有些地方改制进行极其缓慢,改起来难度也大。

2.对改革的指导问题 有的地方搞“一刀切”,到处推行“一股就灵”,把股份合作制看作唯一形式。有的把社区集体经济看得一无是处,提出“苹果不要等烂了再卖”,集体完全退出经营领域。有的在折股时,一定要保留集体股,且要超过50%,认为这样才体现集体企业性质。有些地方党政部门对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很大,害怕企业不改革,故提出严格的行政命令作法,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定时间,下指标,不允许企业有一个酝酿讨论和选择的过程。强行改制,致使有些企业改制仓促上马,不能按规范进行。

3.对改革后企业的管理问题 在改制后的企业内部,一些企业存在忽视结构调整、科学管理、技术改造和班子建设,存在以改代管的问题,致使企业改制后效益仍然不佳,难以继续。而在改革后的企业外部,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企业改革后,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难以开展,甚至统计数据都报不上来。

4.资产流失问题 集体资产流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在资产评估时低评、漏估,甚至极少数搞低价私下交易,在产权界定中以权谋私;②购股者不掏现金,长期拖欠;③租赁者实行掠夺性经营④对集体企业拍卖款及集体股金分红,承包上交款、租赁费等集体资产收益,没有很好地加以监督和管理,致使该资金用于非生产性开支,甚至用于奢侈性开支,有的地方虽建立了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立法问题 目前合作社、股份合作制都没有法规,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法规工作大大滞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6.较难处理的一些具体问题 如怎样处理好企业内部职工与经营人员的股权关系,对经营困难、负债严重、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银行帐务应作如何处理等。这些具体问题处理不好,也将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影响改革的效果。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和方向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企业就已暴露出它在体制上的弊端和局限性,具体表现为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混淆,政企不分,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经济效益不高,亏损显著。1985年全国乡镇企业亏损额为8.5亿元,1990年上升为47.4亿元,1994年亏损额达109亿元。因此, 乡镇企业产权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1987年开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设立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乡镇企业改制的试验区,主要分布在安徽阜阳、浙江温州、山东周村、大连沛区。山东周村在全国率先对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当时在全国其它地区也有开始改革的,采用的形式主要是承包制法,但集体企业承包制的一个重大缺陷是造成企业财产的流失和交易费用过高。

以1990年2月12日农业部部长何康发布的第14 号令《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和1992年12月14日农业部发布的《关于推行和完善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的通知》为政策标志,以80年代中、后期山东周村、广东天河、湖南攸县等地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发展为实践标志,农村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由经营权延伸至所有权与处置权,使得从“承包式分离机制”分离解放出来的农业经营要素通过“股份式重组机制”得以“重组”。

90年代后,由于制度创新的机会成本在社会环境下较低,全国乡镇企业中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开始大量增加。同时,其他形式如企业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形式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改革的整体效益得以增强。

党的十五大以后,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以解放,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再次掀起一次高潮,各种改制形式应运而生,其中以股份合作制最为普遍。

关于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问题,有人认为股份合作制是改革形式的最终选择,有人认为股份合作制提法似是而非,含糊不清,还有人认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最终要发展为股份制企业或合作制企业。从实践的发展来看,股份合作制也在不断地变化,而且各地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所以,长期来说,它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由于工商业中采取合作制的情况很少,因此,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主要不是合作制,而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伙企业。

标签:;  ;  ;  ;  ;  ;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综述_产权制度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