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苏园中学 423000
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是立体的、多维度的,具有无限延伸性和无限可能性,而语文的核心素养就包涵在这些无限延伸和可能性中。语言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四个维度。语文核心素养按照我个人的说法就是要能阅读、能读懂、能写好、能交流、能评价、能创作。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和特点,我除了在课堂讲究教学方法和技巧外,同时也注重课外语文活动的开展。我的语文课外活动开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教材任务延伸
部编教材语文非常注重语文实践活动,在每一册都设置了一个单元的任务型活动探究,如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就是活动探究,其中包含三个任务。任务一为新闻阅读,任务二是新闻采访,任务三是新闻写作。
对于初中生来说新闻采访任务看似是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但是,只要找准了切入点,找到了学生感兴趣且切合学生实际生活范畴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完成。
我在教学八上第一单元的新闻采访任务时,就给学生确定了“拯救书屋”这样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的确立是针对现在许多家庭有书房,但书房不当读书学习的场所,而是当做卧室、麻将房、杂房、电脑房用,就算有些家里有很好的书房,但也没有摆几本书,就算摆了书,也没几个日子看书读书。
针对这一阅读缺失的现状,我布置了“拯救书房”这个采访任务主题,而且这个采访任务要长期而有效地进行。这个采访任务让学生用周末时间在自己小区找准五个住户,每次采访提十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求每个学生坚持做到达到拯救了书房这个目的为止,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家庭爱上阅读,从而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养成从小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拯救了书房或许就拯救了一个家庭,拯救了一个孩子。
任务布置后,大多数孩子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做得有模有样,其中首丽莎做得最高大上,而且有始有终。
二、身先士卒写读后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孩子们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不仅仅要培养孩子理解课文赏析课文的能力,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学后要进行再创造,写读后感或者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就是一种依据文本再创造的方式。学生也许对写读后感或者解读课文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课文解读文章或读后感作为引导,也可以教师身先士卒写读后感,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之上》后,感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弄懂,而且对课文里的辨析没有理解透彻,我就根据这篇课文写了一篇解读《吾非鱼,亦知鱼之乐》,让学生互相传阅,一是帮助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二是启发孩子们动脑筋自我创作。
许多孩子看完之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有些孩子有跃跃欲写的想法,首丽莎看完之后,在我的原稿旁边写满了批注,写出了自己的感想,而且还要我给她回复。之后孩子们对学习古文不仅不感到头疼,而且显出了极大的兴趣,一些同学买了《古文观止》阅读,一些同学买了《四书五经》,还有的同学买了《史记》,虽然,也许他们对这些古文看的不大懂,但至少他们不会对学古文感冒了。
三、经常组织语文活动
语文教学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开,语文学科要素可以渗透到生活学习活动的各个领域,作为语文教师教学更不应该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灌输,不应该局限于课堂的四十分钟,不应该以讲解知识点为目的,而要广泛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生活中发现语文,在精彩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在各种比赛中锻炼语文能力。
在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我就组织学生登苏仙岭比赛,比赛以小组进行,每小组由四个家庭组成,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到达山顶用时最短的为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孩子们在登山时不仅要自己努力,而且还要照顾家长,督促家长一起加油,这个过程我就结合我们的综合性学习《孝为先》夸孩子们在行动上真正做到“孝”。
到了山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语文趣味知识问答题竞猜,猜中了有零食和小奖品,孩子们玩得非常尽兴,就连孩子的爷爷奶奶们也参与了竞猜,得到一个棒棒糖的奖品,都高兴地欢呼。
接下来就是讲故事比赛,看谁能讲关于苏仙岭上的传说或故事,孩子们当场在各自父母的手机上搜查,看完之后立即复述故事。而且有些同学关于苏仙岭的故事还提出了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
另外,我每个月要利用星期五的课堂开展一次语文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都是让学生自己完成。选主持人、报名参赛、评委、打分、评奖等所有事项,都有学生各负其责,而且每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每次参加活动的学生不能连续重复,这就要求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要求参与活动,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四、倡导课外书整本阅读
从初一开始我班就设置了图书角,学生自愿从家里带一些好看的书籍放在图书角供大家交换阅读,指定两名学生负责图书的整理以及到学校图书室借还图书,以便大家有更多更广泛的书籍阅读,另外,我也为大家提供了几十本名著。有了图书角,学生的休息时间就有了着落,孩子们就不会因为休息时间无聊而做一些无聊的事情。目前,教育界中“整本书阅读”的趋势越来越受到关注。读整本书并非当代人的创意,早在20世纪前期,就有学者提出,要读好整部书,甚至用整部书做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整本名著的阅读显得不可或缺。
叶圣陶、朱自清先生曾写过一本《略读指导举隅》,文中指出:所谓略读,主要指的就是整本书阅读。就教学而言,课内精读是主体,课外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
对于那些家长告状经常在家玩手机的同学我就指定一本名著,让他们不仅要整本阅读,而且还要在书上批注圈点,写摘抄笔记,或者写读后感受。有时还会模仿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精彩片段,为某个人进行朗读。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感受名著的精彩,同时也给自己的朋友鼓励或者启发。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情商。
五、收集整理广泛积累
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后,我布置给大家一个课外作业。每个小组收集一类课外古诗词,如关于月、雨、花、雪或者离别诗、登临诗、边塞诗等。每个人收集五首,每一首诗写出作者简介、内容简要和经典赏析,还可以根据诗歌内容附上简图或自己画出简笔画,收集之后由组长再整理成册,然后可以把每组收集整理的诗歌以手写体形式印刷成书,可以评出优秀整理书册给予奖励。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课本里的古诗词都是精心筛选的经典之作,不仅朗朗上口,还蕴含了很多典故,适当的时候用上两句,觉得自己特有品味。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首《锄禾》,虽寥寥数语,但爱惜粮食的朴素道理跃然纸上。美妙的古诗词,潜移默化涵养我们的美德。当我浪费时间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会在我耳边响起;当我遇到困难畏缩不前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会让我鼓足勇气继续努力……这些古诗词是奋发向上的催化剂、滋润心灵的及时雨。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经典,收集课外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更透彻地了解我国古诗词的深刻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古诗词中的智慧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作用。我国很多大科学家,像钱学森、苏步青、竺可桢等,他们的古典文学修养都很好,他们说,古诗词能培养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关乎分数,更应关乎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多方面的能力和发展力,除了有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更应该有语文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广泛摄取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广泛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在活动中学习,在参与中锻炼。我想,如果学生都能扎实有效地做到了这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就指日可待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心思,想办法多组织一些有效的课内课外活动,真正做到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
论文作者:毛春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孩子们论文; 古诗词论文; 课文论文; 素养论文; 课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