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心肌梗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尿激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首选方法,但是在基层医院受技术条件的限制,PCI 开展较少,溶栓治疗应用较多。随着医学水平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肌梗死的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脂蛋白水平、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治疗心肌梗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9岁,平均(56.3±3.2)岁;病程2~14年,平均(7.2±1.1)年;其中下壁心肌梗死5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5例。试验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7~79岁,平均(57.2±2.3)岁;病程2~15年,平均(7.1±1.1)年;其中下壁心肌梗死5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溶栓:尿激酶1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在30min内滴注完,静脉滴注尿激酶后每12h腹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7500U,持续3~5d;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嚼服300mg/d,持续3d,随后改为75mg/d;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临床监测,溶栓治疗1h后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并参考文献。判定溶栓治疗情况。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d,每晚口服。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胸痛2h内得到缓解,2h内心电图抬高段回降>50%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h内心电图抬高段回降>50%,但胸痛改善情况不明显为有效;患者达不到以上任何一个标准,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血脂:治疗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溶栓治疗效果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发病时cTnI、CK-MB峰值浓度及恢复正常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住院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腹胀6例,头昏3例,恶心1例,对照组出现腹部不适7例,恶心头昏3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随访1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1年内主要不良事件死亡率、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随访血脂变化情况治疗后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心肌缺血性损伤是因为心肌缺氧、缺营养成分造成心肌细胞坏死或暂时功能受损。此外,心肌梗死造成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不是缺血本身,而是恢复血液供应后,过量的自由基攻击这部分重新获得血液供应的组织细胞造成的,可导致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再次心梗等。血T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病死率呈明显正相关,TC水平每升高1%,患者病死率增加2%。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疗法被广泛应用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且具有显著效果。
尿激酶是一种常见的溶栓制剂,可直接激发纤溶酶活性,加上其缺少抗原性,因而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能够有效避免过敏性事件发生。一方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后,一些药物成分会被血栓直接吸收,进而对血栓中纤维蛋白容酶原进行有效激活,从而达到血栓溶解的效果。另一方面,尿激酶还能激活血液循环中的纤维蛋白酶,并且具有显著地溶栓效果。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不仅可以稳定血管内皮功能,还能对已形成破损的内皮细胞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最大限度地预防血栓形成。另外,阿托伐他汀还能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加快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合成,同时还可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以及防止平滑肌细胞滋生,继而稳定粥样斑块。除此之外,通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功能,使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并能长期处于参考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心肌功能,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脑血管。
总而言之,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疗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学良,张吉廷.阿替普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8):843-845.
[2]王伟,莫负华.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并发急性脑梗死1例[J].中国药业,2013,22(22):82.
[3]石增刚,胡茜,赵卓.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171-1173.
论文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尿激酶论文; 患者论文; 脂蛋白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