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论文_张妍

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论文_张妍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备课是上课前对课堂上的教学程序和内容的连贯性安排的构思。我认为备好一节课关键首先是态度上认真不流于形式,即----研读新课标做到心中有理念,解读教材做到心中有目标,读懂学生做到心中有方法。

关键词:

备课、数学课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我们学校目前数学课的模式是市探究式课题模式,即铺引,探究,训练。简单的说铺引就是旧知复习,引入新知;探究就是教学新知的过程,训练就是练习巩固。

在我的理解,这三大环节“铺引”阶段就是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探究”阶段就是要处理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训练”阶段就是要注意设计好练习的巩固和发散点。

下面我就一节数学新授课的大概流程谈我自己对备好一节数学课的粗浅理解。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是教学过程的起始和归宿。设计出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意义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能不成功的关键。目标设计要做到“三个并重”:保底和开放、显性和隐性、短期和长期并重。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8个动词准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所以我们在目标设计上要做到“四个并重”。 教师备课中首位----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这是目标设计的保底和显性和短期;二是过程和方法,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目标设计的开放和隐性,也是长期;三适当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如方程法、转化法、分类讨论法、列举法。四,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三四点更是上述目标设计要做到“三个并重”的体现。

总之,教学目标可以归结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具体分解为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新知生长点

要备好一节课,必须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分析学生的学情常简单化,也会想当然而忽视了差异性。有时我们用理想的眼光看待学生,结果是把学生看高了,课堂上学生“跳了又跳,还是摘不到果子”;有时学习时新知识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根本用不着跳,便摘到了果子”,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备课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处理教学内容。我的两点认知:

1. 安下心来,钻研教材;2.俯下身来,了解学生。

第一点.安下心来,钻研教材:现行的数学教材,每册都安排“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就拿统计来说,每册教材都有“统计”这一单元,要把握好每一单元教学的“度”,就必须深入地了解教材。教材对这一内容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一年级(上册)教学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一年级(下册)侧重于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二年级(上册)教学用简单的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二年级(下册)教学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对各册教材有整体的认识,才能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找准新知的切入点,恰当把握所学内容的深度,并对后续学习作适当的渗透,而不会随意地增减教学内容,任意拔高或降低知识的难度。

第二点.俯下身来,了解学生: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也体现了这一观点。另外举我实际教学的例子:一年级《认钟表》和《认识人民币》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这一节课主要教授的内容,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教学知识感到难于理解,掌握起来有困难的部分。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掌握教学知识。

三点认知:1.充分预设过程:2.恰当的教学方法3.做反思型教师

1.充分预设过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知识不是由教师简单的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探究发现知识,对于每个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很好的预设出来,只有充分的预设,教师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使知识进一步深化。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来,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哪些情况。此时教师都应该进行预设,预设的答案的越多说明教师对学生了解的越多,说明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会强一些。当然有时的课堂生成和我们的备课预设是不同的,那此时更需要的是教师的一份教学机智,这份机智和课堂上生成的灵感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砺的。

2.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句话,对学生抽象难解的概念和题目怎样教学,是教师用实物演示,动画教学,还是学生动手操作更形象易懂?是选择列表法、假设法,数形结合法解决问题,还是方程法解决问题学生更易接受等等。

3.做反思型教师。

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其实上课的感觉和感悟就是在那一刹那,只有抓住刚上完课的时间和机会,我们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学情都有很好的把握,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这也是第一点中所谈的教学机智。

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备课。课备的深,备的准,备的得法,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成功实现。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备课的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孙杰远.数学教学新思维[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3

[3]王小娟.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09(26)

论文作者:张妍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论文_张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