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与应用进展论文_彭建雄

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与应用进展论文_彭建雄

摘要:相较于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具有性能高、施工便捷和成本低等优势,尤其是适用于新时期大规模以及复杂结构工程施工中。本文先对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其应用进展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国内预制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应用进展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产业化、标准化、体系化、集约化等已经成为建筑行业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为了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现浇式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逐步无法满足新时期工程建设需求。而预制混凝土可以在满足工程建设质量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工程施工效率,降低工程建设造价,具有比现浇混凝土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因此,对于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及应用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要点

1.1 确保定位精度

在当前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中,为了确保所生产制作的各种预制构件的质量,必须要强化生产环节中的定位精度控制。无论是生产所用的模具,还是钢筋笼安置或预埋件埋置等,均需要确保各环节安置位置定位的准确性,确保定位误差可以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比如,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所用的钢模而言,其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更加需要确保自身外形尺寸精度满足施工规定,一般规定其制造公差要小于尺寸偏差的1/2。而对于那些高精度预制构件施工中所用的钢模制造公差要控制在1mm范围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中的定位精度进行控制,越来越多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开始借助计算机来辅助生产,借助专门的模具制造生产控制技术来生产那些对精度要求比较高或复杂性预制混凝土构件。比如,在生产高精度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时候,要借助高精度的钢筋笼胎架来确保钢筋笼定位的准确性,力求可以将钢筋笼安置位置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此外,随着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安装精度的不断提升,大大促进了预埋件定位技术的发展,比如相对定位法和绝对定位法等等,同时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的预埋件测量定位中也出现了许多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等。如此一来,就可以为确保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2 控制生产效率

考虑到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的核心在于“预制”,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一次性提供大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所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使用需求,就必须要重视强化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的生产效率控制。随着自动化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中已经逐渐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研发和应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在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过程中,研发和应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是提升预制构件生产效率的重要举措。比如,在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高精度的钢筋混凝土管片,其质量直接关乎隧道结构能否承受来自于地下水、土层以及其他荷载冲击等共同作用,所以必须要在重视确保相应预制构件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其施工质量。而通过构建专门用于生产钢筋混凝土管片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则可以大大提升管片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促使其向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这对于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在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期间,涉及到混凝土浇筑养护、预应力张拉等关键生产工序,所以为了更好地确保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质量,就必须要做好这些关键生产工序的质量管控,这样就形成了蒸汽养护自动化和预应力张拉监控自动化。考虑到高精度预制混凝土构件对浇筑混凝土的耐久性、徐变性、收缩性以及其他力学性能等均具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确保构件的质量,需要强化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的养护施工。而通过蒸汽养护自动化,则是借助自动化蒸汽养护技术,按照规定的混凝土养护工艺来自动养护所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当前该种自动化施工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高铁轨道板和地铁隧道管片等对精度具有较高要求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中。此外,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生产中,预应力张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直接关乎预制构件的整体性能,一旦张拉施工中出现问题,那么就会使所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直接报废。而预应力张拉监控自动化则是自动化监控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中预应力张拉环节的工作情况,确保预应力张拉施工中严格按照规定的设计要求和规定来进行张拉施工,尤其是可以实现对张拉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进行实施监测,且可以对张拉功能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可以确保张拉数据的可靠性,提升预应力张拉施工的质量。

(3)开发和应用通用化、模数化和标准化生产系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从苏联等国外一些国家引进和应用了一些预制建筑构件生产系统,编制了许多模数化、标准化的屋面板或屋架等方面的图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集约化生产系统。但是由于当时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之间相互分离,致使所开发的生产系统无法适应当时的市场变化。在发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后,伴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发展,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期间诞生了许多研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施工企业,加之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使得通用化生产系统和标准化结构生产系统这两类预制混凝土生产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在工程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两种生产系统各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具体需要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实际生产需求来进行合理选择。比如,标准化结构生产系统具有很高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但是由于受到模具限制,使得其所生成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具有相对较窄的市场面。

二、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的应用进展

从特征角度来讲,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主要表现为对尺寸精度和混凝土性能具有较高要求,且需要尽量实现功能、装饰和结构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力求可以为工程建设带来便利的同时,加快施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当前基于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应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国内建筑行业等领域中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施工元素。比如,在当前住宅产业化进程推进的今天,预制混凝土构件得到了广泛应用,期间还推出了叠合式预制楼板、叠合式预制剪力墙、预制住宅外墙板等等,且相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结合建设需求在其中添加保温和防水等性能。此外,除了在住宅产业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外,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在当前的公共建筑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高架桥、城际客运专线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施工中,均可以看到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身影,比如轨道交通地铁管片、高铁轨道板、磁悬浮轨道梁以及高架节段梁等等,这些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可以预见,随着未来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预制混凝土构件使用需求会持续潘增,这势必会促进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其在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结语

总之,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为新时期建筑行业向集约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为了确保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应用的质量,必须要强化定位精度控制和生产自动化控制,确保可以提升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发展需求,从而为新时期国内住宅产业化建设可以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何建国.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管理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7,(15):235-236.

[2] 温秀红.预制混凝土施工[J].科技创业家,2013,(24):4-5.

[3] 王玉亮.预制T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4):113-114.

论文作者:彭建雄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预制混凝土生产技术与应用进展论文_彭建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